随后,成立电话局。
陈阳拿出自动拨号电话机(1920年才有)。
旋转拨号盘:在电话机的正面,安装了一个带有数字和字母的旋转拨号盘。用户可以通过拨动号盘,直接产生脉冲信号来控制自动交换机,接通目标号码。
直接呼叫:用户拿起听筒,听到拨号音后,直接拨打对方的号码,即可建立连接。这极大地提高了通话的私密性和效率。
接线员仍在:即使在自动交换系统下,拨打长途电话或某些特殊服务(如“0”)时,仍然需要连接到接线员。
陈阳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培训出一批话务员和工人。
然后就开始正式安装、铺设线路、架设等。
政府部门、军队首先安装,随后是工厂、家庭、公用等。
2月5号,美国的考察团队首先到来。
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官员陪同,参观了金阳-3客机。
然后就是体验、谈判等,持续了几天时间。
金阳-3出厂价12万美元一架,定制另外的价格。
美国考察团队最后采购了500架,双方签署了订单。
之后,陈阳在自己的王宫里宴请了考察团一行人。
双方开启了友好的合作,陈阳也给予热情的接待。
陈阳叮嘱客机制造厂长比利·赞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生产。
这批订单的50架交给你们,剩余的由我来完成,所以不要有担忧。
另外,尽快吃透技术,生产出更多的飞机。
之后欧洲的订单会更多,所有你们得任务很重。
另外一定要保障安全生产。
还有其它配套的厂,尽快的成立起来。
不要担心人手,王后已经在欧美招募了,这几批移民过来的工人也都会交给你。”
比利·赞图:“请放心,国王陛下。臣一定盯紧厂里的生产。
在安全的保障下,尽快生产出更多的飞机。”
送走考察团后,陈阳则是着手配套厂的建设。
所有物资、材料的运送,帮助培训工人和工程师。
3月底,德、英、法三国的考察团到来。
接待还是由外交部和商务部接待。
最后德国订单300架、英国500架、法国400架。
价格还是12万美元一架,定制价格另外算。
签署合同后,陈阳在王宫里热情的接待一行人。
从4月开始,招募的人才陆续开始到来。
他们由商务部和民政部安排,陈阳主要是接见了一些代表和重要的技术型、研究人员。
5月2号,陈阳和托马斯等5卫船长商谈关于移民的事宜。
现在海运公司已经5艘客轮,每次的运力也到了3万人次。
建交后,由于花费了金钱,所以移民没有收到影响。
再加上,陈阳派去了200人老的一批护卫队过去。
宣传加实证,所以更多的人相信去金夏国会更好。
5月中旬,第一批100架飞机,交付给美人员。
陈阳提供的,因客机厂还没有生产出来,产能还在摸索阶段。
月底,又分别向英、法、德交付第一批各100架金阳-3。
6个多月的安琪天天缠着陈阳,所有陈阳得经常带着她。
她可以吃辅食了,每天要吃多次,所以陈阳显得很忙。
这些天视察学校,所以带着她,天天出现在各地的学校。
陈阳给学生发放糖果时,她也学着爸爸的动作发糖。
但每次只能抓一颗,还经常掉,但她乐此不疲。
小安琪流着口水的模样很可爱,金发碧眼的模样像极了恩斯特(陈阳)和露丝。
陈阳时不时的分别用汉语、德语、英语,和学生们交流,看到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三门语言,他很满意。
学生的午餐吃的也很丰富,现在中餐和西餐很受欢迎。
平时也会有水果、面包、牛奶、糖果吃,陈阳还是很满意的。
现在食品厂生产出的面包、香肠、火腿、糖果、饼干、罐头、牛奶等产品,种类很多很丰富。
收到了所有国民的喜爱,也大量的出口到澳府。
那边的接受度更好,每年都会大量的采购。
现在两方正在谈判合作,协议合同一旦达成,商务部就会启动在那边投资建厂。
7月开始,
陈阳接着去各地视察军工厂,机器设备、食品厂、电器厂、造船厂、酒水饮料、纺织厂、服装厂、鞋厂、火柴厂等等。
直到10月多,才清闲下来。
露丝带团队回来了,大半年的忙碌,招聘了将近2万人的各行各业人才。
20号,小安琪一岁了,叽叽喳喳的开始学语了。
会叫爸爸了,但还不会叫妈妈,露丝大为吃醋。
热热闹闹的为她过生日,请了很多小朋友过来为她祝贺。
小安琪很大方,把自己的好吃的都要分给其他小朋友。
虽然她很多都没有吃过,但她不护食。
露丝的妈妈Ruth dewitt bukater也来了,她很喜欢安琪,目光时刻放在安琪身上。
现在已经开通了去美国的航线,不过到纽约还需要转机。
那边都在兴建机场,金夏国的商务部也有投资,只不过份额比较低。
航空保险已经成立,可以为航空业服务了。
月底,欧洲其他各国考察团到来,过后纷纷下订单。
11月初,再次交付第二批飞机。
美国100架、英国100架、法国80架、德国50架、荷国80架、瑞国20架、奥匈国50架……。
以后陈阳带着外交部前往欧洲。
约见三国领导人坐下来谈:
德国: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冯·巴登宰相、兴登堡和鲁登道夫。
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和其他大臣;
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和其他大臣。
四房首脑在瑞国的苏黎世相聚,大家一起坐下来谈停战。
这个时间段,三国最缺的是:
德国:急需石油以维持战争机器运转,尤其是坦克等机械化装备的燃油供应。同时需要粮食进口渠道,缓解国内因英国封锁导致的食品短缺,如1916-1917年的“芜菁之冬”使德国粮食供应急剧恶化。此外,还希望获得比利时、法国北部的煤矿和铁矿,以补充国内工业资源的不足。
英国:力求巩固对中东石油的控制权,以保障海军的能源需求,维持其海上霸权。同时希望维持对非洲殖民地矿产的掌控,如南非的黄金、铜等资源,用于支撑战争经济和战后重建。此外,英国还希望确保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维护海外市场。
法国:渴望恢复和巩固在非洲的殖民地矿产资源,如摩洛哥的磷酸盐等,以满足国内工业生产需求。同时,法国希望德国赔偿战争损失,包括阿尔萨斯 - 洛林地区的资源开发权,以及获得德国部分煤矿,以弥补自身能源缺口。
陈阳拿出几份地图,把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磷酸盐、黄金、铜、煤矿和铁矿等等矿产一一标注清晰。
陈阳以“德英法三方闭门谈判”为核心,对外释放“资源分配仅与主战场核心国挂钩”的信号——利用三国均是战争最大消耗方(占总伤亡70%以上)、且急需资源回血的诉求,让其主动排斥其他国家(如奥匈、意大利)参与核心利益分割,快速推进谈判。
一边向三国同步展示“资源分布图+开采技术方案”(证明筹码真实性),一边暗示“若拒绝谈判,将把资源筹码转向对方阵营”——比如对德国说“若不坐下来谈,中东石油将全归英法”,对英法则反向施压,利用三方的猜忌心迫使达成共识。
随后三方有了台阶下,正式达成停火协议。
陈阳将一份将新组织(暂称“国际和平协调会”)定位为“战后资源分配仲裁+冲突调解机构”,而非全球性主权组织,拿给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观看。
只见大卫·劳合·乔治眼睛越来越亮,精神大振。
陈阳的目的也很明确,让英国以“国际和平协调会”为抓手,并非使其“独大”,而是利用其“殖民体系分散化、无直接领土扩张诉求”的特点,成为“制衡者”——通过划分中东石油、非洲矿产的份额,让德法保持足够实力(经济上不依附他国),形成“英主导、德法制衡”的欧陆三角格局,从源头压制单一国家崛起的可能。
最重要的就是针对性削弱美苏潜力,不使任何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