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医学院的框架便可初步成型。】
【框架一旦搭建完毕,后续事宜便能省心不少。】
【譬如编撰医学生教材之事,无需我再如编撰农学教材那般亲力亲为。】
【毕竟行医者皆通文墨,只需将任务分配下去,他们自能完成教材编撰。】
【待其完成后,我只需审阅,确保逻辑无误即可。】
【至于如何从零培养一名合格医者,更无需我费心。】
【但凡有名的大夫,手下或多或少带着几名学徒——这些学徒,本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医学生。】
【既能教导学徒,自然也能教导医学生。】
想到这里,燕长倾嘴角微扬。
然而,想起万民农学院的境况,他又不禁轻叹一声。
【万民医学院尚未建成,但师资架构已初步成型。】
【待学院落成,这 成的讲师体系便可直接启用。】
【相比之下,早已成立的万民农学院却连基础师资都未能培养完备。】
【每日为农学子授课的仍是那些不识字的庄稼汉。】
【若这些传授耕作技艺的老农能识字书写,懂得整理农事经验——】
【我立刻便能授予他们正式的农学院讲师官职,而非如今这般空担讲学之责,却无朝廷认可的官身!】
【他们仅能领取农学院发放的俸银,与大明官员应有的各项待遇全然无缘。】
【这便是行业间人才积淀的鸿沟。】
【医家虽同受儒家压制,却因治病救人之需,始终维系着基本的文化传承。】
【识字,便意味着能研习典籍、归纳医理。】
【代代医者由此推陈出新,使医术得以延续壮大,人才辈出。】
【千百年来,名医圣手层出不穷,医道方能日益精进。】
【农学却困于文字之障。自百家罢黜后,农事学问多陷于凝滞。】
【唯有旷世奇才现世时,凭一己之力着书立说,农学才得寸进。】
【此后复归沉寂,直至下一位天纵之才降临。】
【因农人十之九目不识丁。】
【纵有良法妙技,亦难书于竹帛,更遑论广传后世。】
【看来,推行全民识字教化确是当务之急。】
【唯有百姓皆通文墨,方能使智慧薪火相传。】
燕长倾默然喟叹,旋即敛容沉静。
农学院虽进展迟缓,然五年方略既定,循序渐进终可抵达愿景。
他尚有光阴,足以守候。
谢恩毕,朱元璋重归御座,朗声续言。
1217年
“此外,太医院即日起进行改制!”
“太医院设院使一名,正四品,由现任太医令戴思恭兼任!”
“增设院判二人,正五品,左院判由王履兼任,右院判由太医石逵担任!”
“下设御医十二人,正六品!”
“此后太医院归万民医学院管辖,太医人选将从万民医学院师生中择优选拔!”
朱元璋几句话便将太医院划归万民医学院管理。
一方面,万民医学院院长、副院长的品级已高于原太医令,且原太医令戴思恭兼任副院长,即便没有旨意,太医院日后也自然受其管辖,此举只是使其名正言顺。
另一方面,此举也为万民医学院学子提供更多出路,除返乡筹建惠民药局外,还可留京任职御医。
戴思恭、王履、石逵三人上前领命:“臣等遵旨!”
随后,朱元璋看向新任户部尚书吕本,肃然道:
“从上元县万民农学院旁划拨一千亩地用于万民医学院建设,务必妥善安置迁移百姓,不得激起民怨!”
吕本持笏行礼:“臣遵旨!”
安排妥当后,朱元璋看向燕长倾,语气温和:
“岐伯氏可还有别的要求?”
言外之意,若无他事,早朝便可结束。
燕长倾摇头道:“陛下支持已足,暂无他求。”
剩余事宜只需他设计图纸、招募工匠即可,无需朝议。
朱元璋颔首:“退朝!”
……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底。
万民医学院主体建筑刚落成,燕长倾 于院长室内。
这半年来,燕长倾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万民医学院的事务上。随着万民农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他已无需时刻盯着那边,便暂时搬到了万民医学院,以院长岐伯氏的身份坐镇。
周王朱橚作为万民医学院的副院长,如今也常驻于此。这位向来痴迷医术的亲王,能名正言顺地与众多名医共同钻研医术,对他而言比登基称帝更令人欣喜。他甚至为万民医学院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若不是身负监国辅政假太子的职责,需要处理朝廷奏疏,朱橚恨不得整日泡在医学院。可惜朱元璋不会允许——让他挂名副院长已是看在平定天花瘟疫的功劳上,若再放任他沉迷医学,谁来当批阅奏疏的工具人?
最终,经过父子友好协商,朱橚与朱元璋达成协议:五 阅奏疏,可换取两日医学院副院长之职。
殿下不打算回宫与诸位兄弟叙旧吗?燕长倾望着眼前的朱橚温和问道。年关将至,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陆续返京。按往年惯例,此时朱橚早该与久别的兄弟们 言欢。
不急。朱橚摆手道,兄长们刚回来,总要先陪父皇母后和家眷。倒是燕先生,许久未讲授《屠龙技》了吧?
正审阅医学院规划的燕长倾笔尖微顿,抬眼笑道:殿下虽退出储位之争,对这门学问倒是念念不忘。这两年间,他早知朱橚自愿放弃皇位继承资格,只是朱元璋仍留着这个得力的奏疏批阅工具人继续担任监国辅政的假太子。
不过换个角度看,周王朱橚既然主动退出了大明第二代皇位之争,自然也就没必要再钻研《屠龙技》了。以朱橚的性子,恐怕对医术古籍的兴趣远胜于这些权谋之术。
可如今这位对《屠龙技》兴致缺缺的周王,却突然提起许久未听先生讲授此术——幕后真正想学的人是谁,已然呼之欲出。
见燕长倾嘴角含笑,朱橚索性坦白道:是父皇的意思。他觉得燕先生许久未讲新内容,趁大哥他们回京,想请先生再授些《屠龙技》的精要,也好助兄长们治理封地,造福百姓。
燕长倾颔首:上次讲授还是太子初赴封地时。时隔两年,确实该补充新内容了。你们想听哪方面的?
朱橚瞪大眼睛:还能自选?
非也。燕长倾失笑,陛下既让你来问,必是遇到了棘手难题。你且说说,近来何事让陛下寝食难安?总不会连你这监国假太子都不知吧?
朱橚恍然:我明白了!前几日户部奏报岁入,因上半年天花肆虐,国库开支远超预算。父皇既不愿加赋,又拒发宝钞,如今国库穷得能跑马——所以最头疼的,定是缺钱!
燕长倾轻抚下巴:也就是说,陛下想开源却苦无良策?
1220年
周王朱橚频频颔首,满脸赞同地回应道:燕先生所言极是。
沉吟半晌,燕长倾凝视着周王朱橚说道:后日请陛下与诸位殿下移步此处。
届时将为陛下与诸位讲授《屠龙技·第二核心之【钱与利】》另需备妥今年大明财政收支明细。
周王朱橚欣然应允:谨遵先生吩咐,我即刻回宫禀报父皇!
稍后便将财政奏报呈送先生过目。
说罢,朱橚匆匆离开院长值房,径往皇宫复命。
......
两日后,万民医学院。
院长值房旁的议事厅门前,燕长倾静立相候。
朱元璋率先而至,在门前与燕长倾颔首致意。
紧随其后的朱标牵着朱雄英,父子二人温言问候:
久违了,燕先生。
老师!
燕长倾先向朱标回应:确是多日未见了。
转而含笑对朱雄英道:入座吧。
说话间从袖中取出一枚乳糖递予 。
已随师修习两年的朱雄英恭敬接过,脆声道:谢过老师!
朱标遂携子入内就座。随行的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见状,皆流露出艳羡之色——他们的子嗣尚幼,欲拜师至少还需等候一二年光景。
待朱元璋、太子朱标及众皇子、朱雄英悉数入席后......
燕长倾再次站到讲台前,目光扫过下方的朱元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一众皇子,干脆利落地开口道:
“此前我们已讲授《屠龙技·第一核心之【权】》的前“以及《屠龙技·第二核心之【钱与利】》的前“今日我们继续讲解《屠龙技·第二核心之【钱与利】》的说罢,燕长倾转身在黑板上方写下醒目标题:【人口、价值与国家财政收入】。
台下,朱元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纷纷提笔,将标题誊抄于宣纸之上,同时凝神思索其中深意。
燕长倾回身望向众人,开口道:
“人口与价值分属不同范畴,我们先论人口。”
“人口即治下百姓的数量。在社会尚未发展至一定阶段前,人口多寡直接决定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
“举例而言,若在场除我之外的九人——陛下、诸位殿下及雄英,每人予我一文钱,我仅得九文。”
“但若大明六千万百姓每人予我一文钱,我便能获六千万文,顷刻富甲天下!”
“再如此前提及的历代岁入之冠——大宋。”
“可有人记得大宋岁入巅峰之数?”
燕长倾目光扫向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
话音未落,晋王朱棡已朗声答道:
“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缗!”
大宋鼎盛时的惊人岁入,早已深烙于朱棡脑海。
燕长倾颔首肯定:
“不错,正是此数!”
尽管大宋在许多领域表现 ,但在财政创收方面,它足以傲视群雄,让暴秦、强汉、盛唐等强盛王朝黯然失色!
燕长倾继续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