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震虎”的策略见效后,专班工作的阻力果然小了不少。至少,表面上各个部门配合度高了,报上来的材料也详实了许多,甚至开始有人主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李双林趁热打铁,督促专班加快了整体资产评估和法律风险排查的进度。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股暗流汹涌而至。
上午,李双林刚走进办公室,联络员小周就拿着一封没有寄件人信息的普通信封,面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李县长,这封信……是早上门卫在值班室门口发现的,指名要您亲启。”
李双林接过信封,入手很薄。他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折叠的A4打印纸。展开后,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打印字体,是一封措辞激烈的匿名举报信。
举报信的核心内容,直指李双林在青云镇担任党委书记期间,在引进“未来动力”项目时,存在“滥用职权、违规操作、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重大问题。信中还煞有介事地列举了几条“证据”:比如当初给“未来动力”的地价低于同期市场评估价;比如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投入过大,涉嫌利益输送;甚至暗示李双林收受了投资方的巨额贿赂,才如此卖力地为对方争取超常规的优惠条件。
信的末尾,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写道:“如此胆大妄为、以权谋私的腐败分子,有何资格担任副县长、公安局长?有何脸面主持‘丰泽工业园’的盘活工作?请市领导明察,清除害群之马!”
看着这封充满恶意和构陷的举报信,李双林的心中涌起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冰冷的了然。该来的,终于来了。这是对手被他逼到墙角后,射出的第一支毒箭。
这一招很毒辣。举报内容半真半假,地价优惠、基础设施投入这些都是事实,但这是当时激烈招商竞争下的普遍策略,且都经过集体决策和上级批准,完全合法合规。对方巧妙地扭曲了背景和动机,将其包装成腐败行为。更重要的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举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搞臭他的名声,动摇市委对他的信任,从而将他从“丰泽”这个战场上赶下去,甚至一举打垮。
他几乎可以断定,这封信绝不止寄给了他一个人。恐怕此刻,市委常委、市纪委,甚至更上级的领导,案头都摆着同样内容的举报信。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县委书记杨国威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严肃:“双林,看到一封关于你的举报信了吗?”
“刚看到,杨书记。”
“你怎么看?”
“纯属污蔑捏造!‘未来动力’项目的所有决策过程,都有会议记录和文件可查,完全经得起任何审查!”李双林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
“嗯,我相信你。”杨国威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是,既然有人举报了……哦,虽然是匿名,但影响已经造成,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市纪委那边,估计很快会找你了解情况。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坦然面对,积极配合调查。清源县这边,有我。”
杨国威的最后四个字,给了李双林一颗定心丸。他明白,这是斗争白热化的必然阶段。
挂断杨国威的电话没多久,市纪委副书记,也是李双林的老熟人陈静,亲自打来了电话。她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冷静、公事公办:
“双林同志,我们收到关于你在青云镇工作期间有关问题的反映。根据规定,需要向你初步核实了解一些情况。请你于明天上午九点,到市纪委三楼谈话室来一趟。”
“好的,陈书记,我一定准时到。”李双林平静地回答。
放下电话,李双林深吸一口气。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对手的这一击,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狠。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攻击,更是试图从根本上摧毁他推动“丰泽”盘活工作的合法性。
他拿起那封举报信,再次仔细看了一遍,目光最终落在那些关于土地价格和基础设施投入的数字上。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疑点——举报信里引用的某个地价数据,非常精准,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这个数据,并非公开信息,只有在青云镇当年项目谈判的极核心内部资料里才能查到。
一个匿名举报者,如何能拿到如此核心、如此精确的数据?
他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这封举报信,或许不仅仅是构陷,也可能是一个机会,一个顺藤摸瓜,找出隐藏在幕后黑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