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匿名举报,李双林并没有选择被动等待调查。在前往市纪委谈话之前,他进行了一系列缜密而迅速的反击布局。
首先,他立刻联系了仍在青云镇的孙莉和王建国,让他们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紧急整理“未来动力”项目从接洽、谈判到落地全过程的全部会议纪要、决策文件、合同文本以及向上级报备审批的所有资料副本。特别是关于地价确定、基础设施配套的决策依据和比选方案,要求务必完整、清晰,形成一套无懈可击的证据链。
“有人想拿‘未来动力’做文章,污蔑李书记,我们青云镇几万干部群众第一个不答应!”孙莉在电话里义愤填膺,立刻亲自带队去档案室调阅资料。
其次,他动用了自己埋在公安系统的一枚关键“棋子”——那位在轮岗中得到重用、负责经侦的副大队长。他指示其动用技术手段,在不惊动任何人的前提下,秘密核查那封匿名举报信的打印字体、纸张来源、以及可能出现的投递人影像。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最重要的,是他与张帆、陈晓进行了一次紧急密谈。他将举报信的内容,特别是那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核心数据透露给他们。
“这个数据,外人绝对拿不到。”李双林目光冰冷,“能接触到这个级别核心资料的人,范围很小。要么是当年青云镇班子里的极核心成员,要么……就是县里甚至市里,当年参与过项目审批或调研的极少数人。”
张帆立刻反应过来:“我马上去查当年县里和市里,有哪些人调阅过或者可能接触到这些具体数据!”
陈晓则负责从现有专班成员,以及近期与李双林有过明显工作冲突的人员中,进行反向筛查,寻找任何可能与举报信内容、或者与数据泄露相关的疑点。
第二天上午九点,李双林准时出现在市纪委谈话室。负责谈话的,是陈静和另一名纪委干部。
过程严肃而规范。李双林坦然面对所有询问,将“未来动力”项目引进的背景、当时的招商竞争压力、集体决策的过程、以及最终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条理清晰、数据确凿地进行了说明。同时,他将孙莉等人紧急报送的厚厚一摞证明材料副本,郑重地递交给了陈静。
“陈书记,各位领导,‘未来动力’项目是经过青云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上级党委政府严格审批才落地的好项目,绝不允许任何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它身上泼脏水,更不允许借此污蔑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干部!”李双林语气沉静,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
陈静翻阅着那些证据链完整的材料,微微颔首。她与李双林打过交道,深知其为人和能力,内心本就倾向于信任。此刻看到如此扎实的证据,心中更是有了判断。
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结束时,陈静合上笔记本,对李双林说道:“双林同志,你反映的情况和提供的材料,我们都记录了。纪委办案讲究证据,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请你相信组织,回去后安心工作,不要受此事影响。”
“谢谢陈书记,我坚信组织会还我清白。”李双林站起身,从容离开。
就在李双林在市纪委接受谈话的同时,张帆和陈晓那边的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张帆通过其在招商系统的人脉,隐约打听到,当年市发改委某位副科长,曾以调研之名,向青云镇索要过非常详细的项目成本构成数据,其中就包括精确的地价。而这位副科长,据传与清源县常务副县长关系密切。
几乎同时,陈晓发现,在“丰泽”工作专班里,县府办派来协助工作的一名副主任,近期行为有些异常,曾多次私下向人打听李双林在青云镇的工作细节。
两条线索看似无关,却都隐隐指向了刘国栋那条线。
李双林回到县里,听完张帆和陈晓的汇报,眼神锐利如刀。他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让那名负责经侦的副大队长,对府办那名副主任进行秘密的外围调查,重点查其社会关系和经济往来。
反击的雷霆,已然在乌云中酝酿。李双林不仅要洗刷污名,更要借此机会,揪出那只一直隐藏在幕后放冷箭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