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走到周锐和赵青面前,仔细打量了一下两人,确认他们状态无碍后,才开口道:“辛苦了。先进行必要的休整和身体检查,一小时后,我们在分析室汇合,初步梳理此次的发现。”
一小时后,基地第一分析室内,巨大的环形全息投影屏上,正循环播放着“暗影”号近距离拍摄的尖顶造物高清影像,旁边并列展示着复杂的能量频谱分析图、材质扫描数据以及引力异常记录。
墨菲博士主导着初步的数据分析汇报,他的语气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综合所有数据,我们可以确认几个关键点:
第一,该造物的材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金属-晶体-灵能三相完美融合结构,其结合方式违背了现有材料学的所有模型,理论上具备近乎完美的能量导性与物理强度。
第二,它对‘虚空畸变体’释放的混沌灵能具备极强的主动中和能力,其表面纹路很可能是某种超越我们理解的、规则层面的净化矩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受到攻击后,它内部逸散出的稳定能量,经初步分析,其振动模式与已知任何能量形式都不同,更接近于某种高度秩序化的、带有‘信息载体’特性的原始能量形态!”
他调出了一段经过放大处理的能量波动图,指着其中一段极其复杂的、却隐含某种规律的波形说道:
“看这里,这段波动不像自然现象,更像是一种加密信息流,或者说,是某种技术蓝图的能量化表达!如果我们能破译它……”
凌云双手交叉置于桌前,神情严肃:“墨菲博士,我理解你的兴奋。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的风险。
那个引力漩涡的强度足以撕裂小型舰船,而且是在受到攻击后被激活的。这是否意味着它具备某种自卫机制?
或者其内部结构极其不稳定?在我们完全理解其运作原理和潜在威胁之前,任何进一步的接触都必须极其谨慎。”
“风险当然存在”墨菲争辩道。
“但科学探索总是伴随着风险!这个造物蕴含的技术,可能让我们对混沌能量的理解产生飞跃,甚至找到彻底净化‘破碎星渊’的方法!
我建议,立刻组织一支更强大的、具备更强防御和科研能力的舰队,护送专业的考古学家和密码学家前往S-12星系,尝试与它进行更深入的接触,甚至……尝试解读那些信息流!”
秦岳修士长抚须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墨菲博士所言不无道理,此物或许蕴含大机缘。然则,贫道感应其散发之能量,古老而晦涩,其‘道’与吾等所修迥异。
强行接触,恐非善缘。且其所引动之规则冲突,非同小可,非武力所能轻易压制。依贫道之见,当以稳为主,先从长计议,深入研究已获数据,探寻安全接触之法。”
现场的气氛明显分成了两派。
以墨菲为首的科研团队,倾向于激进探索,渴望尽快揭开秘密;而以凌云和秦岳为代表的军事与修行保守派,则更强调安全性与潜在风险,主张步步为营。
凌云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倾听的林默三人:“林默先生,你们是此次任务的亲历者,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对于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不知‘远行者’团队有何高见?”
林默与周锐、赵青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从容开口:“凌云指挥官,墨菲博士,秦修士长。
我们认同墨菲博士关于此物巨大潜在价值的判断,也完全理解凌云指挥官和秦修士长对风险的担忧。
根据我们团队的初步分析,以及周锐赵青的亲身感知,我们认为,这个造物绝非简单的工具或遗迹,它更像是一个沉睡的、承载着某种未知文明最高技术或法则的‘种子’或者‘信标’。”
他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这个信息,继续说道:“强行唤醒或破解,确实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正如我们亲眼所见的引力漩涡。
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建议,采取一种分阶段、多维度的渐进式探索策略。
首先,集中力量破译我们已经捕获的能量信息流,这是风险最低、可能收获却巨大的方向。
其次,可以利用远程无人设备,对尖顶进行更长时间、更多角度的观测,尤其是监测其在没有受到攻击时的自然状态和能量辐射规律。
最后,在充分准备和风险评估后,再考虑是否派遣人员靠近,并且必须制定极其周密的安全预案和撤离方案。”
周锐补充道:“我们团队在信息加密和能量结构分析方面有一些独特的技术积累,愿意与墨菲博士的团队深度合作,共同尝试破译那些能量信息流。或许,答案就隐藏在其中。”
林默的提议,找到了一种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平衡点,既肯定了科研价值,又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第一步。会议室内剑拔弩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凌云沉思良久,最终拍板:“好!就按林默先生提议的方案进行。墨菲博士,你负责牵头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周锐先生全力配合,优先破解能量信息流。
秦修士长,麻烦你协助评估其能量特性对灵网及修行体系的潜在影响。雷舰长,安排侦察单位,对S-12星系进行不间断的远程监控。
在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或发现新的重大风险之前,暂停任何形式的近距离接触计划。我们将把此次发现及初步分析,形成详细报告,尽快呈送军团司令部和最高议会。”
初步的行动方向就此确定。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那古老尖顶所蕴含的秘密,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
关于如何对待这个天外造物,基地内部乃至更高层面的分歧,恐怕不会就此轻易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