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整部署,集结重兵,兵锋直指山西省会太原。太原会战,这场决定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命运的战略决战,已如一张拉满的弓,一触即发。
五原,358团司令部内,灯火彻夜通明。电台滴答声、参谋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部队调动号声,交织成一曲大战将至的紧张乐章。楚云飞站在巨大的华北战区图前,目光凝重地审视着图上那些密密麻麻、代表敌我双方兵力部署的箭头和符号。日军的进攻态势,如同一个巨大的铁钳,正从北面的忻口、东面的娘子关两个方向,向太原合围而来。
“团长,二战区长官部急电!”机要参谋快步而入,递上一份标注着“十万火急”的电文。
楚云飞接过电文,迅速浏览,眼神骤然锐利。电文内容简洁而沉重:
“着令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第358团团长楚云飞,速率所部精锐,接防汾阳至离石一线青龙洞、虎啸口等关键隘口,构筑坚固防御工事,不惜一切代价,阻敌西进,确保太原左翼安全,掩护战区主力调整部署。此令,关系全局,望深体朕意(注:此为当时公文套语,非真指皇帝),切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楚云飞将电文递给一旁的方立功、赵铁柱等人传阅,自己则走到沙盘前,目光聚焦在汾阳以东那片沟壑纵横的山地。青龙洞、虎啸口一线,是吕梁山脉东麓的重要隘口,是日军从晋中平原西进,迂回攻击太原的必经之路之一。此地若失,日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太原南侧,甚至切断同蒲路,将太原守军合围。二战区将此咽喉要地交给358团防守,既是看重其战斗力,亦是将一副千钧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
“阎老西这次倒是‘信重’我们了。”赵铁柱看着电文,语气复杂,“把这么要紧的地方交给咱们,这是要把咱们顶在刀尖上啊!”
孙大勇皱眉道:“青龙洞、虎啸口地势虽险,但隘口众多,防线漫长,需要大量兵力固守。鬼子要是主力来攻,肯定有重炮坦克,光靠我们一个团……怕是压力巨大。”
方立功沉吟道:“压力大,责任更大。此战关乎太原存亡,守住了,我们是功臣;守不住……”后面的话他没说,但众人都明白后果。
楚云飞沉默片刻,手指在沙盘上青龙洞的位置重重一点,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守不住!只有怎么守!阎长官将此要地托付于我,是对我358团的信任,更是考验!此战,不仅是为太原而守,更是为山西而守,为全国抗战大局而守!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像一颗钉子,牢牢钉死在这里!”
命令孙大勇率一营、团属机枪连、炮兵连为前锋,配属工兵排,携带大量土木工具和地雷,即刻轻装出发,以最快速度抢占青龙洞、虎啸口等主要隘口,利用有利地形,紧急构筑核心防御工事,建立前沿警戒阵地。
命令赵铁柱率二营、三营为第二梯队,随后开进,在隘口后方选择有利地形,构筑二线、三线防御阵地,形成梯次配置,准备反冲击和支援。
命令后勤处全力运转,立即向前线抢运弹药、粮食、药品等作战物资,并在后方建立野战医院和补给兵站。
派出全部侦察力量,化装成百姓,前出至汾阳、平遥方向,严密监控日军动向,尤其关注敌军兵力、番号、主攻方向及重武器配置。
立即与毗邻防区的友军部队(包括晋绥军其他部队以及可能在此区域活动的八路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建立初步通讯,约定协同信号,避免误会。
部队开拔前,楚云飞在五原城外的大校场举行了简短而庄严的誓师大会。寒风凛冽,但上万官兵肃立无声,枪刺如林,士气如虹。
楚云飞站在临时搭建的土台上,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声音通过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全场:
“弟兄们!日寇猖獗,国难当头!太原危矣!山西危矣!二战区长官部将守卫太原左翼门户的重任,交给了我们358团!这是信任,更是重托!我们身后,就是太原,就是三晋父老!我们已无路可退!”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陡然提高,充满决绝:“我命令!全团即刻开赴青龙洞、虎啸口!我们要让每一道山梁,都成为鬼子的坟墓!让每一寸土地,都浸透敌人的鲜血!没有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人,最后一颗子弹,也绝不后退半步!人在阵地在,誓与太原共存亡!”
“人在阵地在!誓与太原共存亡!” 上万将士举起钢枪,发出震天的怒吼,声震四野,气冲霄汉!
誓师完毕,部队如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开出五原,向战云密布的东方挺进。楚云飞骑在战马上,回望了一眼夕阳下巍峨的吕梁山脉,对方立功沉声道:“立功兄,这一仗,将比我们以往任何一仗都要残酷。告诉弟兄们,把家底都亮出来,让鬼子尝尝咱们358团的厉害!”
“是!团长!”方立功郑重应道。
大军东去,卷起漫天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