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之心”残骸所在的球形空洞,如今已成为一片相对平静的秩序港湾。在陈麒的示意下,核心暂时降低了与弦海律动的深度共鸣,将自身散发出的秩序场域控制在较小范围,如同在黑暗中只点亮一盏孤灯,避免过强的“秩序信号”可能引来的不必要“关注”或加速某些“坍缩”。
陈麒的暗金涡旋悬浮在核心旁,意识高度集中。他没有急于在核心本体上进行危险的实验,而是首先借助权限,调动了部分已修复并优化过的织网丝线,在球形空洞的边缘区域,构建了一个小型的、高度隔离的规则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由数层交织的、蕴含着他自身暗金规则特质的丝线构成,内部空间被刻意营造出一种低活性、近乎“无菌”的规则环境。他要在这里,尝试“培育”和“研究”那来自归墟前沿的、名为“规则速朽”的力量。
他小心翼翼地,从自身意识深处,提取出在“超越号”方舟附近记录下的、关于“规则速朽”力场的完整规则“特征指纹”。这并非能量样本,而是其运行逻辑与规则编码的信息模型。
然后,他依照这个模型,开始逆向推导,尝试在实验室的隔离环境中,模拟并复现出这种规则速朽效应。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危险的工作。他并非要创造一个新的归墟,而是要像病毒学家在p4实验室培养病毒一样,在绝对可控的前提下,研究其特性。
起初的尝试屡屡失败。那涉及“存在 duration”的规则层面极其深奥晦涩,强行模拟要么无法产生效果,要么引发小范围的规则逻辑紊乱,导致实验室结构不稳。
但陈麒极富耐心。他结合“基石圣所”获得的本源视角,以及修复核心时“重新编译”污染规则的经验,不断调整模拟参数,优化规则编码的注入方式。
终于,在失败了数十次后,实验室的中心区域,一丝极其微弱、却与他记录中的“特征指纹”完全一致的、带着冰冷终结意味的规则波动,悄然诞生了!
成功了!
虽然这模拟出的“规则速朽”力场强度,仅相当于归墟前沿区域的百万分之一,范围也只局限于实验室核心的微小一点,但这却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意味着他成功地在可控环境下,剥离并重现了归墟力量的一种关键特性!
陈麒立刻开始了紧张的观测与数据分析。
他首先确认了那令人心悸的“观测加速效应”。当他以常规的、带有强烈秩序干涉意味的感知方式去“注视”那微小的速朽力场时,力场的强度确实出现了微弱的、但统计显着的提升!其影响范围内的规则背景衰减速度也相应加快!
这印证了“超越号”的警告!
观测行为本身,确实会与这种终结性规则产生交互,并加速其进程!
然而,当陈麒切换感知模式,不再以秩序规则去“主动探测”,而是运用从“基石圣所”获得的、更加超然和本源的静观视角,如同观察自然现象般,不带任何干预意图地去“感受”那片力场时,那加速效应便大幅减弱,几乎消失!
不同的“观测”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个发现至关重要!意味着存在一种可能,能够在不显着加速终结进程的前提下,对归墟力量进行研究和理解!
陈麒精神大振,继续深入研究。他尝试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秩序规则片段,投入那微小的速朽力场中,观察其反应。
结果与他预想的类似。越是结构复杂、活性高昂、蕴含着强烈“存在意志”的秩序规则,在速朽力场中崩解的速度越快。而一些结构简单、趋于稳定、甚至本身就带有一定“惰性”的底层规则,则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
这解释了为什么“涡旋之心”核心处那些被“重新编译”成的、带有伤痕印记的规则疤痕,反而能在归墟污染中存续下来——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种环境,其规则语义更偏向于“存在过的痕迹”而非“活跃的存在”。
适应……而非对抗。
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在陈麒脑海中形成。
他接下来进行了一个更大胆的尝试。他没有投入纯粹的秩序规则,而是将一丝自身那经过本源重构的、蕴含着“动态平衡”与“弦海律动”特质的暗金规则之力,极其小心地引导向那速朽力场。
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变化。
那暗金规则之力并未像其他秩序规则那样被迅速“速朽”。它与速朽力场产生了一种奇特的交互。力场试图侵蚀、僵化它,而它则以其内部蕴含的、源自弦海本源的宏大韵律与平衡特性,不断地进行着细微的调整与缓冲。
仿佛一场无声的、微观层面的拔河。
速朽力场未能迅速瓦解暗金规则,而暗金规则也无法立刻驱散或中和速朽力场。两者陷入了一种短暂的、动态的僵持状态。
就在这僵持的短暂瞬间,陈麒敏锐地捕捉到,在那暗金规则与速朽力场交界的边缘区域,规则的结构发生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属于速朽力场的、充满终结意味的规则编码,似乎在暗金规则那充满生机与调和特性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惰化与稳定化倾向!
虽然这变化转瞬即逝,随着暗金规则之力最终因消耗而被迫撤回,那速朽力场很快恢复了原状,但这一闪而过的现象,却让陈麒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归墟的力量……并非完全不可转化?!
在特定条件下,其部分特性似乎可以被……“降级”或 “钝化” ?!
这并非净化,也不是驱逐,而是像用石灰处理酸性土壤,改变其部分性质,使其变得不那么具有破坏性!
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超之前的所有观察!
它为“动态平衡与共存”策略,提供了一个具体可行的技术路径!
陈麒强压下内心的激动,立刻开始重复实验,并记录下所有细节和数据。他需要验证这一现象的普适性,并找到最有效的“钝化”方式和所需的规则配比。
他的暗金涡旋在实验室旁散发着专注的光芒,一次次地引导着自身力量,与那模拟出的微小终结之力进行着危险的接触与试探。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与微小的成功,陈麒终于初步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钝化”规则速朽效应的基础规则算法。这套算法核心在于利用弦海本源律动的稳定性与自身“动态平衡”规则的调和性,以一种非对抗的、引导的方式,去“说服”终结规则中的部分活跃因子进入一种相对“休眠”状态。
他将这套算法命名为【朽壤生芽】。意为在代表死亡与终结的“朽壤”之中,孕育出秩序存续的“嫩芽”。
虽然目前这套算法效率极低,只能作用于极其微小的目标,且消耗巨大,但这无疑是黑暗中划破天际的第一道曙光!
陈麒结束了实验室的封闭,将模拟出的速朽力场小心湮灭。他看向身旁搏动着的“涡旋之心”核心,传递过去一道包含着【朽壤生芽】算法原理与初步成果的意念。
核心沉默了许久,传来一道带着难以置信与深沉震撼的波动。
【……竟……可……如此……】
它感受到了这全新思路背后蕴含的、颠覆性的潜力。这不再是徒劳的抵抗,而是真正的智慧博弈。
陈麒的目光投向弦海深处,那归墟阴影笼罩的方向。
拥有了【朽壤生芽】这把初步锻造的“钥匙”,他终于可以开始构思,如何为这片复苏的织网遗迹,乃至为所有在终结威胁下的秩序存在,打造一件能够与阴影共舞的……自适应规则甲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