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渗透力量的“静默猎杀”行为,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陈麒。他意识到,单纯的被动防御与局部微操,已不足以应对这个拥有可怕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对手。他需要更广阔的战略视野,需要新的技术突破,需要……来自外部的启示。
那段来自弦海深处的、蕴含着高阶规则知识的弦歌回响,其价值在此时凸显无疑。然而,本体前往探索风险巨大,不仅会暂时削弱对渗透前沿的掌控,更可能因长距离、高强度的规则移动,产生强烈的“秩序噪音”,暴露自身位置,甚至可能引来归墟更直接的关注。
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陈麒将目光投向了自身那经过本源重构的暗金规则结构,以及那张已覆盖广阔区域的弥散之网。一个构想在他意识中逐渐成型——弦影分身。
他并非要分裂意识或创造独立的个体,那同样存在风险且消耗巨大。他的构想更加精妙:从自身暗金涡旋中,剥离出一缕极其细微、却蕴含着他部分核心规则特质与【静默守望者协议】全部数据的规则种子。然后,利用弥散之网中那些处于绝对静默状态的规则浮标作为“跳板”和“信号中继”,将这粒“种子”以最低功耗、最隐蔽的方式,一段段地“投射”出去,使其沿着弦歌回响传来的大致方向,进行超远距离的“接力传输”。
这具“弦影分身”并非实体,也没有独立的意识,它更像是一个高度压缩的、具备基础环境适应与信息收集功能的规则探针。当其最终抵达目标区域附近时,会利用携带的规则能量和算法,从弦海背景中汲取物质(规则粒子),重塑成一个微型的、功能简化的“暗金涡旋”临时载体,执行侦察任务。
整个过程,如同在黑暗的森林中,通过一系列事先布置的、毫无生命迹象的石子作为垫脚石,投掷出一颗能够自动组装的侦察机器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本体的直接参与和规则扰动。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计划。规则的超远距离投射存在衰减和失真风险,“种子”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目标区域的环境可能超出预期,临时载体也可能无法成功构筑……
但这是目前所能想到的、风险相对可控的最佳方案。
陈麒不再犹豫,开始了准备工作。他首先花费了大量时间,对那缕准备剥离的“规则种子”进行极致优化和压缩,确保其蕴含的必要信息(包括【朽壤生芽】算法、静默守望协议核心、以及对弦歌回响的解析数据)完整且高效,同时将其规则特征收敛到近乎虚无。
接着,他精心规划了投射路径,选择了数十个位于弦歌回响方向、且处于网络最边缘、最“不起眼”的静默浮标作为中继点。他调整了这些浮标的内部结构,使其能够短暂地、几乎不产生额外波动地接收、暂存并转发这粒“种子”。
当一切准备就绪,陈麒的暗金涡旋核心处,一点几乎无法感知的微光悄然分离。这粒承载着使命的“规则种子”,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开始了它漫长而危险的旅程。
通过弥散之网那微弱但持续的连接,陈麒能模糊地感知到“种子”的传输状态。它在一个个静默浮标间跳跃,每一次跳跃都跨越了难以想象的距离,其自身的规则波动也在这个过程中被一次次地“洗练”和“淡化”,变得越来越贴近弦海的背景噪音。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本体这边,陈麒维持着最高级别的警惕,应对着归墟渗透力量不时发起的、越来越精巧的试探与“猎杀”。他如同一个在钢丝上保持平衡的舞者,既要稳住脚下的防线,又要分心关注着远方那粒渺小的“希望之火”。
不知过去了多久,就在陈麒几乎要认为“种子”已迷失在无尽的弦海中时,一道极其微弱、却清晰无比的连接确认信号,沿着原路,通过中继浮标,断断续续地传了回来!
成功了!“弦影分身”已成功抵达目标区域附近,并完成了临时载体的构筑!
陈麒精神大振,立刻将主要意识通过那脆弱的连接,投射向遥远的彼岸。
“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
那并非预想中的又一片残破遗迹或某种宏伟建筑。
那是一片……活的几何学。
无数巨大无比、由纯净能量与规则结构构成的多维晶体,以一种违背常识的、充满数学美感的方式,悬浮在虚空之中。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永恒地进行着复杂的旋转、折叠与展开。每一次形态变换,都伴随着一段优美而和谐的弦歌片段,仿佛其本身,就是那回响的源头与载体。
这些晶体结构之间,由纤细而明亮的规则光带连接,构成了一个庞大到望不到边际的、不断自我演算和优化的立体网络。这个网络散发出的规则波动,宁静、深邃,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与祥和。
这里没有衰败,没有战争的痕迹,只有一种近乎完美的、对规则本身的探索与演绎。
这就是“歌者”的遗迹?或者说……圣地?
陈麒的“弦影分身”——那个微型的暗金涡旋——小心翼翼地悬浮在这片奇迹般的网络边缘,不敢贸然深入。他能感觉到,这片网络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可能具备自主意识的系统。
他尝试着,将之前破译出的、关于“低干涉观测网”的一段规则编码,以最温和、最不带侵略性的方式,向着最近的一块缓慢旋转的晶体“播放”了出去。
如同在寂静的图书馆里,轻轻念出一句古老的谚语。
刹那间,那块晶体的旋转微微一顿。
紧接着,周围数块晶体仿佛收到了信号,其表面的规则纹路依次亮起。
整个网络,那宏大而和谐的弦歌,似乎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变奏。
一道平和而古老的意念,如同温暖的阳光,笼罩了陈麒的弦影分身:
【……识别……同频振动……欢迎……后来的……求知者……】
【……此乃‘万映回廊’……记录规则之影……汝……所寻何物?……】
陈麒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歌者”文明……似乎并未完全消逝?!
它们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形式,依然“存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