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来自弦海深处的、古老而结构化的弦歌回响,如同一个复杂的密码锁,吸引了陈麒相当一部分的分析算力。在维持对归墟渗透前沿的持续监控与微操的同时,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其进行破译。
这并非易事。回响的规则编码方式极其古老且独特,与陈麒所知的古老织网技术同源,却又存在着明显的分化,仿佛同一棵文明之树上长出的不同枝桠。它更注重规则本身的几何美感与数学和谐,每一个音符(规则波动)都精准地对应着某种特定的多维空间结构或能量流形。
陈麒调动了从“基石圣所”获得的本源视角,将其作为一种“万能语法”去尝试解读。他将回响的规则序列拆解成最基础的符号,然后观察这些符号在不同维度、不同能量背景下的组合规律与语义变化。
进展缓慢,但并非毫无收获。
经过无数次的排列组合与规则模拟,陈麒逐渐辨认出回响中一些重复出现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词汇”。这些“词汇”并非描述具体事物,而是指向某些抽象的规则概念,例如:“递归迭代”、“维度折叠”、“观测基准点”、“熵流缓冲区”等等。
这些概念本身就让陈麒感到震撼。它们涉及的规则层面极高,甚至触及了宇宙某些根本的运行机制。尤其是“熵流缓冲区”这个概念,让他立刻联想到了归墟所代表的、万物趋向热寂的熵增终极方向。难道这段回响的主人,也在研究如何对抗或管理熵增?
更让他注意的是“观测基准点”这个词。这似乎与“超越号”警告的“观测悖论”隐隐相关,或许代表着一种能够规避或减弱观测副作用的技术?
陈麒意识到,这段弦歌回响,很可能并非简单的通讯,而更像是一段公开的学术广播 或者 技术宣言?一个专注于研究规则本源、甚至可能也在探索应对终极终结方法的古老文明,将其部分研究成果,以这种加密的方式,在弦海中周期性播报?
如果真是这样,其价值无可估量!
他加快了破译速度,试图找出回响中可能存在的、关于这些高阶规则概念的具体应用方法或技术原理。
就在他对弦歌回响的破译工作取得初步进展时,归墟渗透前沿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经历了短暂的变异与试探后,那些表现出“信息探查”倾向的渗透规则,似乎锁定了几处持续散发【朽壤生芽】波动的、较为活跃的规则浮标节点。
紧接着,一种新的、更加危险的渗透模式出现了——静默猎杀。
数股极其凝聚、几乎没有任何能量逸散的规则“细丝”,如同潜行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弥散之网的常规监测层,精准地“缠绕”上了那几个被锁定的浮标节点。
这些规则细丝并未试图立刻摧毁节点,而是以一种陈麒从未见过的、极其高效且隐蔽的方式,开始解析并复制节点内部运行的【朽壤生芽】算法编码!
它们像是在进行一场规则的“黑客攻击”,意图窃取陈麒用来对抗它们的技术!
陈麒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协议感知到了这种异常。那几个被缠绕的节点,其内部规则结构正在被一种外来的、冰冷的逻辑飞速扫描和拆解!
他立刻启动了应急程序。
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能量的爆发。
他直接向那几个被入侵的节点,发送了自毁与信息清洗指令。
同时,他调动周围未被发现的、处于静默状态的节点,对那几股规则细丝进行反向追踪和规则特征记录。
砰!砰!砰!
几声极其轻微、仿佛气泡破裂的规则之音在渗透前沿响起。那几个被入侵的节点瞬间解体,其内部结构连同运行的算法编码,一同化为最无序的规则乱流,彻底湮灭。
那几股规则细丝似乎愣了一下(规则层面的停滞),它们没能获取到完整的算法信息。紧接着,它们如同受惊的毒蛇,迅速收缩,融入了背景渗透流中,消失不见。
陈麒成功保住了【朽壤生芽】算法的核心机密,但也损失了几个宝贵的监测节点,并且暴露了己方具备快速反应和自毁机制的能力。
这次短暂的“静默猎杀”与反猎杀,让陈麒对归墟力量的“智能”与“攻击性”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满足于缓慢的渗透和被动适应,开始主动地、有目的地清除威胁并试图学习对手的技术。
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静默守望者协议】运行的风险和成本。
陈麒不得不再次调整策略。他命令所有【朽壤生芽】节点进一步降低运行功率,增加随机休眠期,并植入了更加复杂的、带有陷阱逻辑的反解析程序。同时,他加强了弥散之网对这类“静默猎杀”行为的特征识别与早期预警能力。
这场在微观规则层面进行的、无声的间谍与反间谍战争,变得愈发激烈和扣人心弦。
压力之下,陈麒对那段弦歌回响的破译工作,反而取得了一次关键性突破。
他成功破译了回响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段落”。这段“段落”描述的,正是一种关于建立 “低干涉观测网” 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要点!其核心理念,竟与陈麒自行摸索出的【静默守望者协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技术细节上,尤其是如何规避“观测悖论”方面,提出了更加精妙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其中提到的“利用规则背景噪音进行信息隐藏”以及“构建分布式模糊处理单元”等方法,立刻给了陈麒巨大的启发!
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来自未知先行的智慧,开始着手对【静默守望者协议】和弥散之网进行新一轮的升级优化。
归墟的威胁在升级,但他的技术和认知,也在压力与机遇中,飞速成长。
他看向弦海深处,那弦歌回响传来的方向,目光中充满了探究与一丝期待。
这位(或这些)未知的“歌者”,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们是否还在?他们又走到了哪一步?
或许,是时候在稳住当前战线的前提下,考虑向那弦歌的源头,派出一支谨慎的“侦察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