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德医院几乎成了民福里大肚子的“专属医院”。
这才没过两天,翠翠也被推进了产房。阿彬从棉纺厂匆匆赶过来,站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不停地来回踱步,一双眼睛每隔几秒钟就朝紧闭的产房大门看去。
“我说阿彬,”小山东实在忍不住,开口埋怨,“你能不能坐下来?晃得我头都晕了。”
“大哥,我紧张啊!”阿彬一脸焦虑,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产房的门被推开,一位护士走出来高声说道:
“刘翠翠家属,生了个女孩,六斤三两,母女平安!”
阿彬一听,竟一下子捂住脸,喜极而泣。
“侬有毛病啊!”小山东推了他一把,“哭什么哭,能不能有点出息!”
“大哥,我就是……就是没想到……我周阿彬也当上爸爸了!”
“不行,我得赶紧去告诉玉凤姐,让她也高兴高兴!”阿彬一边抹眼泪一边喃喃说道。
“你这戆大!”小山东哭笑不得,“玉凤不就住在隔壁病房嘛,一会儿不就见着了!”
已经能下床走动的玉凤,正抱着小毛头轻轻摇晃。刚下早班的江玥玥拎着一袋水果走了进来。
“阿姐,我买了点水果,侬记得吃。”她放下袋子,顺手接过玉凤怀里的孩子,“侬躺下来歇会儿,我来抱。”
正说着,翠翠被护士推进了病房。
“翠翠,你怎么也生了?”玉凤又惊又喜地问道。
“嗯,生了个小姑娘……”翠翠轻声回答,显得有些疲惫。
“啊呀!恭喜恭喜,翠翠你也当妈妈了!”玉凤高兴地一拍手。
跟在后面的阿彬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对玉凤说:“玉凤姐,我当爸爸了呀!”
玉凤望着护士抱进来的新生儿,心中百感交集。她不禁想起第一次见到阿彬时的模样——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拉着一车煤球,艰难地走进民福里弄堂中。不知多久没洗的头发乱如稻草,见谁都低着头打招呼,活脱脱像个小叫花子。而今,他竟也成了父亲……时光流转,真是令人感慨。
“阿彬,”玉凤招手让他来到床边,从随身的小布包里取出一叠钞票,轻声说道:“这个你拿着,给翠翠买点滋补的东西,她刚生产,需要补补身体。”
“玉凤姐,我自己有钱的,”阿彬连忙推辞,“您也才刚生完孩子,我都没来得及表示……”
“这是姐的一点心意,你不收我可真要生气了。”玉凤打断他,故意板起脸来。
阿彬最怕玉凤不高兴,见她这样,只好接过钱,连声道谢:“谢谢玉凤姐,我们后天就出院了,回家我再好好给翠翠做些吃的。”
一旁的江玥玥听见,急忙劝道:“怎么这么快就出院?至少该住满五天呀。”
“玥玥嫂子,医院开销太大了,我们实在负担不起,”阿彬低声解释,“翠她也想早点回去,她爹妈就快赶到上海了,到时候有人帮忙照应。”
江玥玥还想再劝,却见玉凤朝自己微微摇头,便不再多说什么。
“那后天我和翠翠一块儿出院吧,”玉凤说道,“这里花费确实不小。玥玥,后天麻烦你帮我办一下出院手续。”
江玥玥听玉凤这么说,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那……我还是先跟大哥说一声吧?”
“又不是他生孩子坐月子,”玉凤语气坚决,“听我的就行。”
.........
闸北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校对室内,武小娴和顾晓棠正并肩坐在桌前,低头认真核对着手中的原稿。
她们来这里勤工俭学已近一个月,两个姑娘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一来可以抢先读到许多新书,二来这里环境安静舒心,墨香与纸页窸窣作响声中,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更重要的是,每个月六块大洋的酬劳,对两位尚在求学的姑娘来说,堪称是一笔“巨款”了。
这时,校对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同样来勤工俭学的三个同济大学学生边说边笑地走了进来。
“你们是没瞧见,那个警察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灰溜溜走了!”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扬声说道,语气里满是得意。
“不知道下次游行什么时候再有,我一定还去,实在是大快人心!”另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手中的标语,神情激动。
“你们说话小声点,要是被上官主任听见,非得把我们轰出去不可。”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压低声音提醒道。
晓棠侧过头望了一眼,瞥见那眼镜男生手中标语上写着:“反剥削!反压迫!”她悄悄碰了碰身边的武小娴,轻声问:“小娴姐,你们交大的同学也去游行吗?”
“嗯,”武小娴点点头,“昨天还有同学来喊我,我没去。”
“为什么呀?”晓棠有些不解,“我看那标语写得挺在理的。”
“我哥不让我去,叫我好好念书,别掺和政治的事。”武小娴无奈地摇摇头。
“我要是想去,师父肯定也不答应,”晓棠嘟囔着,“玉凤姐和国忠哥更得拦着我。”
“你还小呢!游行的不是大学生就是工人,哪有高一学生往里凑的。”
两人正低声说着,冷不防身后传来一个严肃的女声,吓得她们同时一缩脖子——来人正是校对室的上官宏主任。
“武小娴,顾晓棠,你们两个来我办公室一趟。”
两个姑娘忐忑不安地跟进了办公室。上官红看上去不到四十,齐耳短发显得十分干练。她长相平常,眼神却格外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晓棠一直有点怕这位不苟言笑的上官主任,总觉得她像极了自己初中时那位严厉的教务主任。
“今天所有来勤工俭学的学生都去游行了,你们怎么没去?”上官宏面无波澜地问道。
“家里人不让,”武小娴老实地回答,“我们还是想安心做好校对。”
上官主任微微颔首:“很好。从你们来第一天,我就觉得你们最适合这份工作。”
“这样,八月份的薪水每人多加一块大洋,算是奖励。”
小娴和晓棠脸上顿时绽出笑容:“谢谢主任!那我们回去继续校对了。”
“不急,”上官主任叫住她们,语气缓和了些,“不过年轻人也该跟上时代。我建议你们不妨也去听听游行的人怎么说,思想总要进步一点。”
晓棠听得一愣,心里直犯嘀咕:这上官主任到底是希望我们去,还是不希望?话怎么说得模棱两可?
她骨子里仍是东北人的直性子,藏不住话,忍不住试探着问:“主任,您的意思是……鼓励我们去?”
“要求进步是当下年轻人最要紧的事,”上官主任神色不变,继续说道,“我希望你们思想上不能落伍。所以,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
“我们晓得了,谢谢主任的教诲”两个女孩子朝上官宏躬身施礼,飞快地跑回自己的工位。
......回家的路上,两人还在琢磨着上官主任的话,我们没去游行,她奖励一块大洋,接着又说让我们要求进步,这是什么逻辑?
讨论了半天,没有头绪,索性就开始说些校园里趣闻,两人一路是说说笑笑,各自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