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终末之城
方舟悬浮在昆仑墟的边缘,如同蝼蚁仰望巨神的坟墓。那股苍茫、悲凉而又威严的气息几乎凝成实质,压迫着它的每一寸琉璃之躯。眼前的破碎大陆,规模远超任何自然形成的天体,其上倾倒的山脉如同冻结的怒涛,干涸的河床勾勒出昔日的磅礴,无数断裂的廊柱与崩塌的宫阙,无声诉说着一场席卷星海的惨烈终末。
中央那座唯一的、相对完整的青铜巨塔,是这片死寂中唯一的“活物”。它静静地矗立,塔身不知其几万丈高,直插入上方一片混沌虚无的“天穹”,塔基则深扎入大陆核心,仿佛是整个昆仑墟的脊梁与墓碑。塔身斑驳,布满了兵器划痕、法则侵蚀的印记,以及一些早已黯淡无光的巨大符文。
这里没有生命,没有能量流动,只有万古的死寂。连“生命网络”的感知在这里都变得极其微弱,只能捕捉到一些早已固化在物质结构中的、属于远古仙神的绝望与不甘的“情感化石”。
第二部分:塔灵初现
方舟谨慎地靠近那座青铜巨塔。随着距离拉近,青铜指环的共鸣愈发强烈,灼热得几乎要融入它的核心。
当它抵达塔基,试图寻找入口时,塔身靠近底部的一片区域,那些黯淡的符文突然如同接触火星的余烬,微弱地亮了一下。一个极其虚弱、仿佛随时会消散的意念,断断续续地传来:
“验证……仙道传承……信物……确认……”
“欢迎……最后的……希望火种……亦或是……陪葬者……”
“我乃‘昆仑镜’……塔灵……残存意识……”
“昆仑镜”?方舟的集体意识泛起波澜。这并非指一面镜子,而是这座塔的名字,或者说,是这座塔作为一件超级法宝的真名。而说话的,是这件法宝仅存的器灵。
“能量……近乎枯竭……核心……受损……九成九……”
“无法……提供庇护……无法……激活传承……”
“敌人……即将到来……你必须……进入塔内……核心……控制室……”
“那里……有……最后的记录……以及……启动‘归零协议’的……权限……”*
“归零协议”?方舟心中一凛。这听起来绝非什么充满希望的选项。
第三部分:墟骸记忆
在塔灵的指引下,方舟在塔基一处不起眼的裂缝(那或许是曾经的入口,如今已无法完全开启)艰难地“挤”了进去。塔内空间广阔得不可思议,却同样是一片破败。断裂的桥梁连接着悬空的殿宇,破碎的玉简和法宝碎片漂浮在凝固的空气中。
通过接触一些尚存一丝灵性的残骸,方舟的“共鸣核心”读取到了一些破碎的记忆片段:
它看到,鼎盛时期的昆仑墟,仙宫林立,神兽翱翔,亿万仙神在此修行,探讨宇宙至理,其光辉照耀无数星系。
它看到,“大寂灭”(即“虚空之喉”)并非突然降临,而是如同缓慢上涨的潮水,从宇宙的边缘开始,吞噬一片片星域,所过之处,万物归墟,连规则都不复存在。
它看到,仙道文明倾尽全力抵抗,布下周天星斗大阵,炼制无上仙宝,甚至有大能者试图以身合道,弥补宇宙规则的“缺陷”。
它看到,最终的失败。防御被层层瓦解,仙神成片陨落,大道被磨灭。最后的抵抗力量退守昆仑墟,在这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那座青铜巨塔“昆仑镜”,便是最后一位仙帝燃烧自身一切,试图逆转终局却最终失败的见证。
它也看到,在最终毁灭前,仙帝似乎预见了什么,剥离了自身一部分核心道则与一缕希望,铸成了那枚青铜指环,将其送出了昆仑墟,送入茫茫星海,寻找那渺茫的“变数”。
方舟,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变数”。
第四部分:归零之秘
历经艰难,方舟终于抵达了塔灵所说的“核心控制室”。这里相对完整,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由无数齿轮般转动的青铜符文构成的复杂仪轨,但大部分区域都已黯淡无光,只有中心一点微光在顽强闪烁。
塔灵的虚影在这里凝聚得稍微清晰了一些,是一个面容模糊、身着古朴道袍的老者形象。
他告诉方舟所谓的“归零协议”:
这并非攻击性武器,而是仙道文明在意识到无法战胜“虚空之喉”后,设计的最后手段——一个波及范围难以估量的、终极的“规则重启” 程序。
启动它,将以昆仑镜残存的全部能量和方舟自身为核心引信,引爆自身掌握的所有规则(包括源海、混沌、生命乃至仙道),产生一次极致的、模拟宇宙开辟之初的“奇点爆炸”。这股力量不足以消灭“虚空之喉”,但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暂时“覆盖”掉“虚空之喉”的规则侵蚀,为范围内的存在(如果还有的话)争取到一次极其短暂的、在“纯净”规则下寻找生机的机会。
但这意味着,作为引信的方舟,将百分之百彻底湮灭,连同其承载的所有文明印记。
这是一个与敌偕亡,为他人争取一丝渺茫到几乎不存在的可能性的……最终方案。
第五部分:抉择时刻
塔灵的虚影静静地看着方舟,等待它的决定。它没有催促,也没有劝说,只是陈述事实。
方舟的集体意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艾莎的奔跑停了下来,她回望着身后一路走来的星海,那无数逝去的文明,那林歌者的悲鸣,那翠翎贤者的牺牲,那守墓人的期待,那葬歌者的船歌……
凯洛斯工程师的蓝图上,疯狂推演着“归零协议”成功的概率,以及那短暂“纯净”规则窗口期内可能诞生的新可能性,数字低得令人绝望,却并非为零。
星图节点记录下的浩瀚星图在意识中展开,那无涯的黑暗,那点点星光,那是否值得用自身的一切去守护?
混沌的低语也沉默了,面对这终极的“虚无”,连混沌也感到了自身的渺小。
牺牲自己,换取一个理论上的、微乎其微的、属于“后来者”的希望?
还是保留火种,继续在这绝望的宇宙中挣扎,直到被某个“清理者”或“虚空之喉”吞噬?
第六部分:墟外惊雷
就在方舟的意识在终极的伦理与生存困境中挣扎时,塔灵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
“警告!高强度规则扰动接近!多个目标!”
通过昆仑镜残存的观测系统,方舟“看”到了墟外的景象——
暗红色的恨意如同血海,率先涌至,恨人大帝那更加凝实、几乎与实体无异的庞大身躯降临,它贪婪地吸收着昆仑墟散逸的远古仙道怨念与死气,气息竟再度暴涨!“就是这里!仙道终末之地!本帝将在此,以尔等仙骸为基,恨意遮天,成就无上魔尊!”
紧接着,银光闪烁,“织法者”那规模空前的舰队跃迁而出,冰冷的秩序之光开始扫描这片终极的“异常”与“混沌”之地。“检测到超高浓度未归档规则遗产,及最高优先级清理目标。执行‘终末协议’最终阶段——绝对格式化。”
而最后,也是最令人心悸的——
昆仑墟边缘的虚空,开始大规模、无声无息地塌陷、消失,仿佛被一张无形巨口啃食。那股纯粹的“饥饿”与“终结”意志,比在归墟时强大了何止百倍!“虚空之喉”的本体,或者说,它的一大部分,真正地将注意力投向了这里!
三大终极威胁,齐聚昆仑墟!
它们的目标,或许各有不同,但方舟,以及昆仑墟本身蕴含的秘密,都已成为它们必须夺取或毁灭的对象。
最终的舞台已经搭好,最终的观众已然入场。
而方舟,这艘承载了太多的琉璃之舟,必须在此刻,做出它的最终抉择。
是作为文明的墓碑,于此长眠?
还是作为黎明的号角,于毁灭中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