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在江南一带蔓延已三月有余,周深站在金陵城墙上,望着下方白布覆盖的尸首排成长龙。太医署束手无策,传统草药收效甚微,一种被民间称为“黑斑热”的怪症正以惊人速度扩散。
“陛下,已有七省上报疫情,死者逾万。”太医令颤声禀报,额头紧贴地面。
何粥粥一袭素衣,在疫情最严重的村落已驻扎半月。她发现龙脉能量不仅能调节气候,对某些微生物也有奇特抑制作用。深夜的临时医棚里,她将龙脉能量引导至培养皿中,观察到青霉菌在龙脉影响下以百倍速度生长。
“这不是普通的瘟疫,而是源自地下水源的变异菌毒。”何粥粥将实验结果呈报周深时,眼中有血丝却闪着光,“龙脉能量可催化抗生素的生成,但需要特定地质条件的配合。”
周深当即下旨,将金陵城北的龙脉节点划为何粥粥的研究基地。工部三百工匠日夜赶工,七日内建成一座融合玄学与科技的奇特建筑——半是实验室,半是修炼场。
何粥粥将龙脉能量通过特制水晶棱镜折射,分离出不同频率的能量波段。她发现特定波段的能量能够极大增强青霉素的杀菌效果。然而问题随之而来:龙脉能量极不稳定,首批试制的抗生素药效时强时弱。
“需要一种稳定的介质。”何粥粥苦思三日,终于从古代医典中找到灵感。她将龙脉能量导入特制的玉器之中,制成能持续释放稳定能量的容器。
首次临床试验在疫情最重的王家村进行。垂死的病患在服用新药后三日,黑斑逐渐消退。消息传开,各地医官纷纷前来求药。
然而这场医疗革命远未结束。何粥粥在走访乡间时发现,产妇死亡数量惊人,接生婆们沿用着千年不变的危险手法。
“女子生产,犹如过鬼门关。”一位老接生婆抹着泪说,“十难存三,已是常事。”
何粥粥想起龙脉能量对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决心创立专门的女医馆。这一提议遭到太医署强烈反对:“女子行医,有伤风化!更何况涉及妇人私密之事。”
周深力排众议,将原太子府邸赐作女医馆馆址。何粥粥亲自选拔三百聪慧女子,传授基于龙脉能量的产科技术。她设计出能引导龙脉能量的产床,结合解剖知识,革新了分娩姿势和助产手法。
最难的是改变千年习俗。何粥粥亲自示范如何用龙脉能量消毒双手和器械,却遭到老医官的讥笑:“区区能量,岂能替代沸水?”
转机来自宰相夫人的难产。太医署束手无策之际,何粥粥带着女医馆学员接手。她运用龙脉能量调节产妇气血,以特制产钳辅助,成功接生一对双胞胎。母子平安的消息震动朝野。
女医馆随后推广的新法接生,使产妇死亡率从三成骤降至不足一成。各地纷纷效仿,女子学医一时成为风尚。
然而龙脉医疗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部分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出现能量过敏,更有甚者,体内产生了依赖龙脉能量的菌株。
何粥粥在给周深的密奏中写道:“龙脉医疗如双刃剑,臣近日发现,过度依赖龙脉能量的患者,其病症会产生变异,需寻平衡之道。”
与此同时,传统医派与龙脉医派的斗争愈演愈烈。太医署联合儒家大夫上奏,指责何粥粥“以异术乱正统”。
危机在太后病重时达到顶点。太医署医治无效,太后奄奄一息。何粥粥被急召入宫,以龙脉能量结合传统针灸,三日后太后竟能下床行走。
周深借此契机,下旨成立“大周医道院”,融合传统医学与龙脉能量研究,何粥粥任首任院使。
女医馆随后扩展为医学堂,招收男女学员,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的先河。何粥粥主持编撰的《龙脉医典》,系统记录了龙脉能量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然而在医典完成的庆功宴上,何粥粥注意到一个可怕的现象:长期接触龙脉能量的医官,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能量依赖症状,包括她自己。
“陛下,龙脉医疗带来了革命,也埋下了隐患。”何粥粥在宴席后对周深坦言,“臣近日研究发现,龙脉能量可能改变人的基因。这场医疗革命,或许将引领人类走向未知的进化之路。”
周深凝视着太医院中闪烁的龙脉能量水晶,沉思良久:“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大周医道,任重而道远。”
是夜,何粥粥在实验室记录下最新发现:龙脉能量不仅杀灭病菌,更在悄然改变着人类的生命本质。她在笔记末尾画下一个问号,墨迹未干,窗外已现曙光。
医疗革命刚刚开始,更大的谜题正在前方等待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