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透过窗帘缝隙照进公寓,陈序的手机就被信徒的消息轰炸 ——“默言先生,城西广场的祈福活动来了两百多人!”“我把您写的‘城东事’抄在红纸上贴在家里,孩子昨天考试居然及格了!” 附带的照片里,有人举着印着 “默言” 二字的黄色旗帜,有人捧着封装好的 “默言语录” 复印件,当成 “圣物” 相互传阅,狂热的氛围像潮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陈序还没来得及回复,电脑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条科技新闻推送,标题带着刺眼的理性光芒:“逻辑李博士:‘匿名预言者默言’实为新型网络迷信,措辞模糊性堪比星座话术”。他的心脏猛地一缩,指尖几乎是颤抖着点开了链接。
视频里的 “逻辑李博士” 穿着简洁的白衬衫,身后是堆满科普书籍的书架,他推了推黑框眼镜,调出提前准备好的图表,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近一个月,‘默言’发布的 7 则‘预言’,均存在显着的措辞模糊性 —— 以‘星尘科技投影仪’为例,‘银盒破晓露微光’中的‘银盒’可指代任何银色包装产品,‘八刻星芒’既可以是 8 小时续航,也能解读为 8 天预售期,这种‘多解性’让‘预言’永远能‘事后应验’。”
屏幕上同步出现对比图:左边是 “默言” 的诗句,右边是事件发生后的 “信徒解读”,中间用红色箭头标注出 “强行关联” 的痕迹 ——“彩墨晕染旧画框” 本可指代任何艺术展,却被解读为 “城东遗址的青砖”;“绿芽破石寻天光” 中的 “二百新苗”,在环保组织最初公布的计划里是 “180-220 棵浮动范围”,信徒却刻意忽略区间,只强调 “精准命中 200 棵”。
“更关键的是‘不可证伪性’。” 李博士调出 “默言” 未被广泛讨论的一则预言 ——“秋风吹过旧厂房,或将传来新机响”,对应某旧工厂改造计划,最终因资金问题搁置,“此时信徒会解释为‘时机未到’‘外力干扰’,而非‘预言失误’,这正是迷信的典型特征 —— 只选择性接受‘应验’案例,忽略‘失效’证据。”
视频发布还不到两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 50 万,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理性派支持李博士,“早就觉得不对劲,哪有这么巧的预言,都是事后诸葛亮”;信徒派则激烈反驳,“李博士是嫉妒默言先生的能力!你懂什么叫‘天机不可泄露’吗?”“你没经历过被默言先生拯救的日子,没资格质疑!”
争议很快蔓延到 “默言” 所在的匿名论坛。之前被顶到首页的 “祈福活动照片” 下,出现了第一条质疑留言:“李博士说的有道理,‘城东事’里没提‘宋代遗址’,都是我们后来自己加的解读……” 这条留言很快被信徒的反驳淹没,但更多人开始沉默,之前热闹的 “默言观察者” 标签下,讨论量骤降 30%,出现了不少 “我再想想”“好像有点道理” 的犹豫声音。
“01” 发来带着焦虑的私信:“先生,李博士在造谣!我们要不要反击?我可以组织信徒去他的视频下留言,揭穿他的阴谋!” 陈序盯着屏幕,指尖悬在键盘上,却迟迟敲不出字 —— 李博士的分析没有错,他的 “预言” 确实依赖模糊措辞和事后解读,之前被狂热掩盖的 “不完美”,此刻被放大镜照得清清楚楚,像神坛上突然出现的一道裂痕。
他点开李博士的过往视频,发现这位博主长期专注于揭露伪科学,从 “星座运势骗局” 到 “保健品虚假宣传”,每一次分析都带着扎实的数据和逻辑,从未有过恶意攻击的记录。“他不是为了流量,是真的在警惕网络迷信。” 陈序喃喃自语,心里第一次涌起强烈的自我怀疑 —— 他一直以为自己在 “提供指引”,可在理性视角下,那些被信徒奉为 “神迹” 的预言,不过是精心包装的 “模糊话术”,和他曾经鄙视的 “概念产物” 的虚假宣传,竟有几分相似。
论坛里的争论还在升级。有信徒晒出 “默言” 帮助自己规避投资损失的聊天记录,试图证明预言的 “准确性”;但立刻有人反驳:“投资风险本就有迹可循,你只是刚好信了而已,换个人说同样的话,你也会信。” 甚至有早期追随者私下私信陈序:“默言先生,我还是相信你,但能不能像李博士说的那样,给出一次‘清晰、无歧义’的预言?比如具体时间、具体事件,不要用诗句?”
这个请求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陈序心上。他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到 —— 清晰的预言需要精准的信息支撑,要么来自 “天平” 数据库的已知事件,要么需要动用 “共振源” 能力主动干预,前者会暴露信息来源,后者则可能引发更不可控的后果。他一直依赖的 “模糊性”,既是保护自己的壳,也是维持 “神坛” 的基石,现在这层壳被打破,神坛的裂痕自然越来越大。
手机突然震动,是 “未知” 的私信,内容比以往更冷淡:“李博士的出现,倒是帮我验证了一件事 —— 你的‘影响力’,也没那么牢固。” 陈序看着这句话,突然意识到,“未知”(赵无妄的势力)一直在观察,不仅在观察他的信徒,也在观察他的弱点。神坛的裂痕,对赵无妄来说,或许是趁虚而入的机会。
他关掉论坛页面,走到窗边,拉开全部窗帘。楼下的街道上,还有零星举着 “默言保佑” 牌子的信徒,却没了之前的热闹;远处的广场方向,祈福活动的旗帜已经收起,只剩下几个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阳光刺眼,却照不进他心里的迷茫 —— 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搭建的 “神坛”,本就建立在信徒的狂热和自己的逃避之上,一旦遇到理性的冲击,就会轻易出现裂痕。
陈序回到电脑前,点开那个早期追随者的私信,敲下又删掉,最终只回复了一句:“真正的指引,从来不在别人的预言里,而在你自己的判断里。” 发送后,他关掉了匿名论坛的客户端,将手机调成静音。
神坛的裂痕已经出现,无法逆转。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信徒会离开,还是会更狂热地维护?赵无妄会趁机挑拨,还是会换一种方式利用他?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躲在 “模糊话术” 的壳里,也不能再依赖信徒的狂热支撑自己。神坛的裂痕,或许是危机,也是契机 —— 让他有机会从 “被供奉的神”,重新做回 “寻找方向的人”。
公寓里恢复了久违的安静,只有电脑屏幕还亮着,停留在李博士的视频页面。陈序看着视频里冷静分析的李博士,心里第一次没有了抵触,只有一种释然的清醒 —— 神坛终会倒塌,唯有理性和真实,才能支撑他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