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前围满了员工,大家盯着那张刚刚张贴的红色喜报,脸上满是激动与自豪——国家“万人计划”新增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磐石3.0”核心研发人员李博士,成功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这是“灏阳”继祁阳之后,第二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核心人才。消息传开,研发中心里瞬间响起阵阵欢呼,不少同事自发地围到李博士身边,纷纷道贺。
李博士穿着白大褂,胸前还别着“灏阳研发”的工作牌,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手里还攥着刚记录完的实验数据。“真的特别意外,也特别荣幸。”他对着围拢过来的同事们说道,语气中难掩激动,“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整个研发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抬头望向窗外,目光落在远处的生产车间方向:“在‘灏阳’这几年,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成长为能牵头核心项目的研发骨干,离不开公司提供的平台。在这里,我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方向,能和韩教授这样的行业大牛并肩作战,还有充足的研发资金和最先进的设备支持,才能在‘磐石3.0’的研发中做出一点成绩。”
韩教授也挤到人群中,拍了拍李博士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李博士能入选,实至名归。从‘磐石2.0’到‘磐石3.0’,他在材料配方优化和工艺改进上付出了太多。多少个白天泡在实验室,反复调试参数,这份坚持和专注,值得所有人学习。”
很快,多家媒体闻讯赶来,在研发中心的会客区对李博士进行了专访。面对镜头,李博士显得从容而真诚:“‘万人计划’是国家对硬科技人才的重视,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认可,更是责任。未来我会继续深耕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聚焦‘磐石4.0’的研发,争取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控制上再取得新突破,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李博士入选的喜悦中时,另一个重磅消息再次点燃了整个公司——“灏阳”一次性引进了三位海外顶尖人才,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涵盖材料研发、生产管理和性能测试等关键领域。
欢迎仪式在公司的多功能厅举行,祁阳亲自到场致辞。他穿着深色西装,目光扫过台下的员工和三位新入职的海外专家,语气坚定而热情:“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灏阳’从校园实验室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一支顶尖的人才团队。今天,我们迎来了三位重量级专家,这是‘灏阳’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第一位亮相的是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材料学教授张博士。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笑容温和,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我关注钠电领域很多年,‘灏阳’的‘磐石3.0’让我看到了中国硬科技的实力。未来我将担任海外研发中心负责人,专注于下一代钠电池材料研发,希望能和团队一起,攻克更多技术难关。”
张博士在材料学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尤其在新型电池材料的分子设计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带来的不仅是前沿的技术理念,还有全球顶尖的科研资源,这对“灏阳”海外研发中心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位是来自德国的化工专家米勒先生。他身材高大,穿着笔挺的衬衫,眼神严谨而专注。“我在化工生产管理领域工作了十八年,参与过多个跨国工厂的建设和优化。”米勒先生用略带口音的中文介绍道,“未来我将负责波兰工厂的生产管理和技术优化,确保海外工厂的产品质量和国内保持一致,甚至更优。”
德国企业以严谨的生产管理闻名,米勒先生的加入,无疑将为波兰工厂的标准化生产注入强大动力。陈明远在台下看着米勒先生,心中充满期待——波兰工厂即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有了米勒的专业支持,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质量管控将更有保障。
第三位是来自日本的电池测试专家佐藤先生。他穿着简约的西装,态度谦逊而专业。“我专注电池性能测试三十年,见证了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全过程。”佐藤先生缓缓说道,“钠电池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我希望能牵头建立全球领先的钠电池性能测试中心,为‘灏阳’的产品提供最全面、最精准的测试数据,帮助产品不断优化升级。”
三位专家的亮相,让台下的员工们备受鼓舞。大家清楚,这些海外顶尖人才的加入,不仅能补强公司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短板,还能带来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科研视野,为“灏阳”的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祁阳在欢迎仪式上再次强调:“‘灏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不管是国内的青年人才,还是海外的顶尖专家,只要有才华、有梦想,我们都欢迎加入。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一支全球顶尖的研发和管理团队。”
欢迎仪式结束后,三位海外专家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张博士第一时间走进研发中心,和韩教授、李博士等人讨论海外研发中心的规划和“磐石4.0”的研发方向;米勒先生则跟着陈明远,通过视频连线查看波兰工厂的建设进度,详细了解生产设备的参数和布局;佐藤先生则开始梳理钠电池性能测试的现有流程,准备制定更全面的测试标准。
韩教授陪着张博士参观研发实验室,一边走一边介绍:“这是我们的高通量合成实验室,一天能完成上百种材料配方的合成与筛选;那边是原位表征实验室,能实时观测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张博士看着眼前先进的设备,频频点头:“这些设备在国际上都是顶尖水平,有了这些硬件支持,我们的研发效率会大大提升。我带来了几个关于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思路,或许能和‘磐石4.0’的研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另一边,陈明远带着米勒先生来到中控室,指着屏幕上的生产数据介绍:“国内工厂的‘磐石3.0’产线已经稳定运行,良品率能稳定在92%以上。波兰工厂的设备和国内是同款,但是生产环境和工人操作习惯有差异,还需要你多指导,优化生产流程。”
米勒先生盯着屏幕上的参数,认真记录着:“生产管理的核心是标准化和精细化。我会根据波兰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专属的生产操作手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同时会对当地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保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佐藤先生则在测试实验室里,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现有的测试设备。“钠电池的性能测试需要覆盖循环寿命、高低温性能、安全性能等多个维度。”他拿起一份测试报告说道,“目前的测试流程已经很完善,但还可以加入更多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场景,比如高温高湿、剧烈震动等,这样能让产品的可靠性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李博士入选“万人计划”的消息也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高校主动联系“灏阳”,希望能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还有一些海外留学生看到消息后,主动投递简历,希望能加入这个重视人才的硬科技企业。
祁阳在管理层会议上说道:“李博士的入选和三位海外专家的加入,是‘灏阳’人才战略的重要成果。接下来,我们要做好人才的服务和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快速融入团队,发挥最大价值。同时,还要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既要吸引顶尖人才,也要培养内部骨干,形成‘引进来’和‘育起来’相结合的人才格局。”
沈弘毅补充道:“人才团队的扩容,也能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我们可以借助这些顶尖人才的资源,加强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的合作渠道,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铺路。”
李博士带领团队投入到“磐石4.0”的配方优化中,三位海外专家也快速融入各自的工作岗位,与现有团队协同作战。
祁阳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生机勃勃的园区,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支全球顶尖的人才团队,“灏阳”在钠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全球化布局也将更加顺利。未来,这些人才将像一颗颗种子,在“灏阳”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推动中国硬科技在全球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