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寰苑的书房内,气氛不同于往日的温馨,更添了几分思想的凝重。窗外月色如水,窗内,李靖风与四位夫人围坐,中间摊开着厚厚一叠关于筹建“靖风书院”的初步构想文件。
“所以,这所书院,不发文凭,不授现代职业技能,只专注于研究并传授……融合了古代智慧的现代管理学、战略学与武道?”苏清月指尖划过文件上的核心宗旨,眉头微蹙,带着她一贯的商业审慎,“靖风,我理解你的初衷。但这样的定位,生源从哪里来?运营资金如何保障?社会认可度又如何建立?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理想主义沙龙。”她的话语犀利,直指核心矛盾。
李靖风尚未回答,叶灵儿已经双眼放光地扑到文件前,兴奋地说:“我觉得太棒了!就像古代的武林门派,只收有缘人,传授绝世武功和兵法!多酷啊!我们可以设下重重考验,只让最聪明、最有潜力的人进来!”她完全沉浸在了武侠小说的想象里。
秦雪抱着手臂,冷静地给叶灵儿泼了盆冷水:“灵儿,现实不是话本。没有国家认可的教育资质,我们颁发的任何‘认证’都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且,传授‘武道’?尺度如何把握?是强身健体的养生术,还是实战搏杀的技巧?如果是后者,涉及器械、对抗训练,安全责任、法律风险都非常大。”她的思维永远围绕着安全和规则。
叶诗涵轻轻拉了一下秦雪的衣袖,柔声开口道:“雪姐的顾虑很实际。不过,我想靖风想传授的,并非单纯的杀人技,更是一种‘止戈为武’的精神,是蕴藏在武道中的勇气、毅力和对身体极限的掌控智慧,对吗?”她看向李靖风,眼中是理解与支持。
李靖风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四位妻子,沉静开口:“清月所虑,在于书院存续之基;雪儿所忧,在于行事之界;诗涵所言,近乎吾心;灵儿所望,虽显天真,却点出‘遴选’之要。”
他拿起茶杯,呷了一口,继续道:“生源,不面向普罗大众。首批学员,可来自定寰内部表现出色的年轻骨干,或由韩老那边推荐的有潜质、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才俊。规模不必大,贵在精。”
“至于资金,”他看向苏清月,“书院独立运营,定为非营利性质。初始投入由定寰基金会支持,后续,可接受符合章程的定向捐赠,亦可开发一些高端的、非核心的公开课程或文化产品,以课养学。吾不信,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与智慧,会无人问津。”
苏清月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如果定位为高端、小众的‘思想实验室’和‘领袖摇篮’,或许……可行。这本身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但管理学和战略学,如何与古代智慧融合?你准备如何授课?总不能直接讲《孙子兵法》和《韩非子》的原文吧?”
“自然不是。”李靖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譬如管理学,可设‘《贞观政要》与现代组织治理’、‘漕运体系与当代供应链管理’、‘科举制度与人才选拔机制辨析’等专题。战略学,则可深入剖析‘漠北之战的后勤启示’、‘合纵连横与现代国际关系’、‘古代情报系统与信息战’。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吾要教的,不是故纸堆里的教条,是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的思维模式,是历经千载考验的人性洞察与博弈智慧。这些,放诸现代商场、政界、乃至人生抉择,依旧是最顶级的谋略。”
秦雪听到“情报系统”、“信息战”时,眼神微动,似乎被触动了专业领域,但依旧谨慎:“即使内容过硬,师资呢?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这种跨界的教学?总不能全靠你一人。”
“初期,吾自当亲自执教核心课程。”李靖风坦然道,“同时,会邀请国内外在各自领域有极深造诣,且对东方智慧持开放态度的学者、退役将领、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更重要的是,”他目光深远,“我们要培养的,是第一批能理解、运用并能发展此学说的人。他们,就是未来的师资。”
叶诗涵柔声道:“那武道呢?你打算如何定义书院的‘武’?”
李靖风看向她,语气缓和下来:“书院之武,首重‘养气’,修身养性,锤炼意志。其次为‘御术’,强健体魄,掌握自保之力,理解古代战阵协作之精神。最高层次,乃为‘止戈’,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具体的训练方法和尺度,”他看向秦雪,“可由雪儿协助制定安全规范,确保万无一失。”
苏清月听完这一整套构想,之前的疑虑渐渐被一种更大的格局所取代。她缓缓吐出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如果真能做成,这所书院的价值,将远超任何一个盈利项目。它输出的不是产品,是思维,是标准,是能影响未来格局的人。好,我支持。具体的筹建方案和预算,我来牵头细化。”
秦雪也终于松口,虽然依旧表情严肃:“安全规范和法律风险防控部分,交给我。”
叶诗涵微笑道:“书院的环境、氛围和美育熏陶,我可以帮忙。”
叶灵儿欢呼一声:“太棒了!那我负责……负责想想怎么让上课更好玩!”
李靖风看着她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无垠的夜空,声音沉静而有力:
“此书院,非为吾一人之志,乃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初步。”
“吾等今日所立,非是一砖一瓦,乃是一粒种子。”
“愿它日,从此地走出去的学子,胸有丘壑,腹藏玄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以古今融合之智慧,照亮前路。”
他的话语,如同誓言,回荡在书房之中,也为“靖风书院”奠定了不朽的基石。一个融合古今智慧的传承之地,就在这个夜晚,于几人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真正拉开了创建的序幕。
琅寰苑的暖阁内,炭火微红,茶香袅袅,与窗外日渐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李靖风披着一件宽松的深色长袍,并未束冠,闲适地半靠在软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古玉。他面前摆着一副未尽的残局,黑白子错落,似是自弈,又似在推演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