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时光倏忽而过,寒水寺的演武场已不见往日的厚垫子,木桩光秃秃地立在地上,被磨得愈发光滑。
这日清晨,朱厌看着列队站好的七个少年——孟瑶、温旭、薛洋、温晁、叶安世、魏无羡,再加上温宁,朗声道:“今日试试你们的长进,挨个上木桩,把伏魔拳打一遍。”
孩子们应声上前,轮流跃上木桩。孟瑶先上,只见他足尖轻点,稳稳落在两个木桩上,随即起势,一套伏魔拳打得行云流水,脚下木桩虽有微晃,却始终未倒,收势时气息平稳,引得众人暗暗点头。
接着是温旭,他招式扎实,每一拳都带着沉稳的力道,转身换桩时动作利落,显然下了不少功夫。薛洋和温晁依旧带着较劲的劲头,拳风凌厉,步法灵活,比起半月前的毛躁,多了份收放自如。
叶安世跃上木桩时,身形如轻燕,紫渊剑悬在身侧,拳招与剑意隐隐相合,单脚点桩时身姿挺拔,仿佛与木桩融为一处。魏无羡进步最大,虽偶尔还有些小晃动,却能完整打完一套拳,小脸通红,满是自豪。
温宁最后上场,他动作虽慢,却稳如磐石,每一招都透着一股韧劲,落下时脚步轻缓,竟比旁人更显从容。
七人练完,朱厌抚掌笑道:“不错不错,看来这半月没偷懒。垫子可以撤了,你们都能站稳了。”
他转向无禅:“无禅,你带他们在木桩上练一遍‘天下大自在无敌伏魔神通’。记住,不仅招式要齐,手速也要跟上,务必做到每个人的动作都分毫不差。”
“是。”无禅应声上前,跃上中央的木桩,朗声道,“此神通讲究‘心齐则力聚’,众人招式如一,方能显其威。看好我的手势,听我口令。”
七人迅速各就各位,跃上对应的木桩,目光紧盯着无禅。
“起势!”无禅一声令下,率先摆出起手式。七人动作划一,拳心相对,气息同步下沉,木桩微微震动,却稳如泰山。
“出拳!”无禅拳出如电,带着破空之声。七人紧随其后,拳风汇聚,竟隐隐有风雷之势。孟瑶与温旭默契十足,动作分毫不差;薛洋与温晁难得没较劲,手速精准地跟随着无禅的节奏;叶安世拳招凌厉,与无禅的沉稳相得益彰;魏无羡虽小,却卯足了劲,半点不敢落后;温宁气息悠长,动作虽缓却精准,恰好卡在节拍上。
“换桩!”无禅足尖一点,身形掠至左侧木桩。七人同时跃起,空中转身,稳稳落在相邻的木桩上,落地时声响一致,仿佛只有一人在动。
朱厌与离仑站在一旁,离仑轻声道:“这‘天下大自在无敌伏魔神通’,最讲究齐心,他们能做到这份上,已是难得。”
“半月功夫,算不错了。”朱厌目光锐利,“但还不够。你看,阿瑶的手速稍快,温晁的转身略慢,还差着一丝火候。”
场上,无禅的口令不断,招式愈发繁快。七人全神贯注,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木桩上,却无人分神。温宁的呼吸渐渐急促,却咬牙跟上;魏无羡小脸憋得通红,脚下的木桩微微晃动,却硬是稳住了;叶安世耳听紫渊剑灵的提醒,手速始终与无禅保持一致。
一套神通练完,七人跃下木桩,皆是气喘吁吁,却站得笔直。无禅颔首:“比昨日齐整了三分,但手速仍有参差,还需多练。”
朱厌走上前:“知道哪里差了吗?”
孟瑶道:“弟子手速太快,打乱了节奏。”温晁也道:“弟子转身慢了半拍。”
“知道就好。”朱厌道,“这神通,一人强不算强,七人齐才是真厉害。往后每日加练一个时辰,什么时候能做到抬手落拳分毫不差,什么时候才算过关。”
“是!”七人齐声应道,眼里没有丝毫懈怠。
阳光照在木桩上,映出少年们挺拔的身影。半月的摔打让他们褪去了稚气,多了份坚韧;木桩上的练习让他们懂得,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个人的勇猛,更在于彼此的默契与齐心。
离仑看着他们,对朱厌笑道:“假以时日,这七人联手,怕是真能应了这‘无敌’二字。”
朱厌嘴角扬起:“那是自然。毕竟,他们是要护着寒水寺,护着彼此的人。”
演武场的风拂过,带着少年们的汗水气息与坚定的誓言。木桩无言,却见证着每一次进步;神通无声,却凝聚着每一份心意。这半月的成长,只是开始,往后的路,他们将携手同行,在跌撞与坚持中,练出真正的“天下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