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彪从班哲府邸的后门逃出后,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往郭子仪将军府。此时,郭子仪正在府中批阅公文,得知阿彪求见,心中有些疑惑。他与阿彪并不熟悉,不知道阿彪为何会突然来找自己。
“让他进来。”郭子仪道。
阿彪走进书房,看到郭子仪,立刻跪了下来,语气急切:“郭将军,您快救救班国师!班国师被人诬陷勾结叛军,意图谋反,已经被陛下下令打入大牢了!”
郭子仪心中一惊,连忙扶起阿彪:“阿将军,你快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班国师乃国之栋梁,怎会勾结叛军,意图谋反?”
阿彪站起身,将元载伪造密信,李辅国、鱼朝恩派人查抄班哲府邸,抓走班哲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郭子仪。同时,他也将那本“引魂册”从怀里掏出来,递给郭子仪:“郭将军,这是‘引魂册’,上面记录着元载、李辅国与幽荧教、史朝义勾结的证据。班国师让我将它交给您,希望您能拿着它,去陛下面前为班国师作证,洗清他的冤屈!”
郭子仪接过“引魂册”,翻开一看,里面果然详细记录着元载、李辅国与幽荧教、史朝义勾结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他脸色大变,没想到元载、李辅国竟然如此胆大包天,勾结叛军和妖教,陷害忠良。
“岂有此理!元载、李辅国竟敢如此大胆,勾结叛军,陷害忠良!”郭子仪愤怒地将“引魂册”拍在桌子上,“阿将军放心,我定会拿着这‘引魂册’,去陛下面前为班国师作证,洗清他的冤屈!”
说完,郭子仪立刻起身,拿着“引魂册”,匆匆前往肃宗的行宫。
此时,肃宗正在行宫的大殿中,与李辅国、鱼朝恩商议如何处置班哲。李辅国和鱼朝恩不断在肃宗耳边谗言,说班哲“罪大恶极,必须处死”,“若是不处死班哲,恐其他祭师效仿,危及朝廷”。
肃宗心中有些犹豫,他虽然愤怒班哲“勾结叛军”,但也知道班哲是唯一能破除妖雾的人,若是处死班哲,日后再遇到妖雾,唐军将无人能破。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走进大殿,躬身道:“陛下,郭子仪将军求见,说有要事禀报,事关班哲谋反一案。”
肃宗皱了皱眉:“郭子仪?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
郭子仪走进大殿,看到肃宗和李辅国、鱼朝恩,心中虽然愤怒,但还是躬身行礼:“臣郭子仪,参见陛下。”
肃宗语气平淡:“郭将军,你找朕何事?”
郭子仪直起身,举起手中的“引魂册”,语气坚定:“陛下,臣有证据证明,班国师是被冤枉的!元载伪造密信,诬陷班国师勾结叛军,意图谋反,实则是元载自己与幽荧教、史朝义勾结,李辅国总管也参与其中!这‘引魂册’上,详细记录着他们的罪行,请陛下过目!”
说罢,郭子仪将“引魂册”递给肃宗。
李辅国和鱼朝恩脸色大变,他们没想到郭子仪竟然会拿着“引魂册”来为班哲作证,还揭发了他们的罪行。
“陛下,不要听郭子仪胡说!”李辅国急忙道,“这‘引魂册’定是郭子仪和班哲伪造的,目的是为了诬陷臣和元载!”
鱼朝恩也附和道:“陛下,李总管说得对!郭子仪与班哲关系密切,他定是偏袒班哲,伪造证据!”
肃宗接过“引魂册”,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让他震惊不已。上面详细记录着元载、李辅国与幽荧教、史朝义勾结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甚至还有他们交易的信物和证人。
肃宗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没想到自己信任的元载和李辅国,竟然会做出这种背叛朝廷、勾结叛军的事情。
“陛下,这‘引魂册’上的内容句句属实,臣可以用项上人头担保!”郭子仪道,“班国师忠心耿耿,多次破除妖雾,为收复洛阳立下了不世之功,怎会勾结叛军,意图谋反?元载因被罢官,怀恨在心,才伪造密信,诬陷班国师。李辅国总管则是因为与元载勾结,害怕事情败露,才协助元载陷害班国师!”
肃宗沉默了片刻,看着手中的“引魂册”,又看了看惊慌失措的李辅国和鱼朝恩,心中已经有了判断。他知道,班哲是被冤枉的,元载和李辅国才是真正的罪人。
然而,李辅国是他的亲信,多年来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不忍心将李辅国处死。而且,李辅国掌握着宫中的禁军,若是将他处死,恐引发宫中大乱。
“郭子仪,你先退下吧。”肃宗语气平淡,“此事朕已知晓,会妥善处理。”
郭子仪心中一沉,他知道,肃宗是不想处置李辅国。但他还是躬身道:“陛下,班国师是被冤枉的,还请陛下尽快释放班国师,还他一个清白!而且,祭师团乃平叛主力,若是班国师被冤杀,恐祭师哗变,唐军无人能破妖雾,到时候叛军将更加肆无忌惮!”
肃宗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郭子仪无奈,只能躬身行礼,退出大殿。
郭子仪走后,肃宗看着手中的“引魂册”,沉默了许久。最终,他对李辅国和鱼朝恩道:“元载伪造密信,诬陷忠良,勾结叛军,罪大恶极,将他流放崖州,永世不得回京!李辅国,你……你身为朕的亲信,竟然与元载勾结,朕念在你多年来陪伴在朕身边的份上,就不追究你的罪责了,但你日后必须谨言慎行,不得再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
李辅国心中大喜,连忙躬身道:“谢陛下恩典!臣日后定当谨言慎行,忠心耿耿地为陛下效力!”
鱼朝恩也松了口气,连忙道:“陛下英明!”
肃宗又道:“至于班哲,虽然他是被冤枉的,但他毕竟引起了朝廷的动荡,将他从大牢中释放,免去国师之位,降为‘护国祭师’,继续留在洛阳,协助李光弼将军平定叛军,戴罪立功!”
李辅国和鱼朝恩虽然不满意肃宗没有处死班哲,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躬身道:“遵旨。”
很快,肃宗的旨意便传到了大牢。班哲被释放出狱,免去了国师之位,降为“护国祭师”。
班哲走出大牢,看着殿外阴沉的天空,心中第一次生出了“心灰意冷”之感。他没想到,肃宗明明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却只将元载流放,不处置李辅国和鱼朝恩。这说明,肃宗根本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为大唐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平定叛军的信念,第一次在他心中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