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麦联盟的“麦道院”在青云宗与血煞宗的交界处落成。这座院落没有寻常宗门的威严,反而像一片雅致的农庄——青砖铺就的小径旁种着界桥麦,紫金色的麦穗在风中轻摇;正厅的梁柱是用两仪麦的麦秆混合灵木打造,既透着青云宗的清润,又带着血煞宗的沉凝;后院开辟了七块试验田,分别种着七宗的特色麦种,田埂上刻着各宗的道韵符文,却在交界处汇成一片和谐的光晕。
麦道院的第一堂课,由阿禾与七宗长老共同授课。听课的不仅有七宗弟子,还有来自共生界的麦使、大荒的农人、迷雾界的寻路者,甚至有几位隐仙谷的修士,坐在后排的竹椅上,手里捧着刚收的本源麦种,眼神里满是好奇。
“今日不讲功法,不谈阵法,只说‘麦与道’。”阿禾站在讲台上,身后的石壁上投影着《万灵志》的插画——从断尘崖的麦桥到共生界的光网,从绝灵漠的新生到碎星原的重圆,一幅幅画面在麦香中流转。
她举起一株界桥麦:“此麦生于正邪交界,却能让刚与柔共生。诸位请看,靠近青云宗的麦叶为何泛白?因它吸收了清修灵气;靠近血煞宗的麦秆为何带紫?因它容纳了戾煞道韵。它告诉我们,道非单一,如麦之双色,缺一便失了圆满。”
青云宗长老抚须点头,接过话头:“我宗清修之道,曾如空谷幽兰,孤高自赏。直到与麦种相伴,才知清修需扎根大地,方能避免灵气虚浮。就像这青云麦,若离了土壤,纵有云气萦绕,也难结饱满麦粒。”
血煞宗红衣女子则拔出戾麦剑,剑身的红金光晕在阳光下流转:“我宗杀伐之道,曾如烈火燎原,灼伤自身。是麦种教会我们,刚猛需有韧性,如戾血麦的麦秆,能弯能直,方是真正的强者。”
丹神宗宗主捧着一碗合药灵液:“丹药之道,贵在调和。往昔总执着于‘君臣佐使’的严苛配比,却不如本源麦种一句‘相融相生’。这灵液能让百药共生,靠的不是强行压制,是像麦根般,让每种药性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台下的弟子们听得入神。一位来自血煞宗的少年忍不住提问:“弟子愚钝,若道可相融,那各宗的根本功法岂非要失了特色?”
阿禾笑着指向窗外的麦田:“你看那片麦浪,有界桥麦的紫金,有青云麦的莹白,有戾血麦的暗红,却共同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特色不是障碍,是麦浪的斑斓。就像你修杀伐道,可借鉴青云宗的清心诀稳固心神,却不必放弃自身的刚猛,这便是‘和而不同’。”
少年若有所思,低头看着掌心的戾血麦种,忽然发现麦粒上除了熟悉的煞气纹路,竟多了一丝淡淡的莹白——那是昨日与青云宗弟子一同浇灌麦田时,沾染的清修灵气,却与煞气完美共存,并未冲突。
课程过半,阿禾带着众人来到后院的试验田。田埂上立着块木牌,写着“新苗区”,里面种着弟子们尝试培育的新麦种:有青云麦与戾血麦杂交的“清戾麦”,麦香中既有清冽又有厚重;有符文麦与星麦结合的“星符麦”,麦穗上的符文会随着星辰转动;甚至有位大荒的孩子,用万界麦与家乡的野麦杂交,种出了能在任何土壤生长的“凡仙麦”,麦粒虽不起眼,却带着最质朴的生命力。
“这便是麦道院的真谛。”阿禾抚摸着一株清戾麦,“它不是让所有人走同一条路,是提供一片试验田,让每个人都能在麦种的启发下,走出属于自己的道。”
一位隐仙谷修士忽然起身,手中的本源麦种发出柔和的光:“谷中典籍记载,上古修士曾以麦种证道,后因争强好胜而失传。今日见此景象,才知失传的不是方法,是‘共生’二字的真意。”他将麦种埋入试验田,“隐仙谷愿献出‘守心麦’的培育之法,此麦能静气凝神,或可助诸位在融合道韵时,守住本心。”
消息传开,各宗纷纷拿出压箱底的麦种与心得。器符门献出“器灵麦”的炼制图谱,此麦可与灵器共生,增强器魂;御兽园带来“兽语麦”的种子,麦浪声能安抚凶兽;阵衍派则公开了“阵麦图谱”,教弟子如何用麦秆布置活阵,让阵法随麦生长而变强。
三个月后,麦道院的第一批“麦修”结业。他们中,有能以麦浪为剑的剑修,剑气中带着麦香,刚柔并济;有能与麦种对话的丹修,炼制的丹药能根据服用者的体质自动调整药性;甚至有位阵修,布下的阵法能吸引周围的麦种扎根,形成“麦阵共生”的奇景,威力随麦浪生长而日增。
结业大典上,阿禾将一枚枚用本源麦秆雕刻的“麦道符”颁发给弟子们。符上刻着共生纹,背面是各自的道韵印记。“此符非令牌,是信物。”她说,“无论你们将来去往何方,看到这符,便想起今日的麦浪,想起‘相融相生’的真谛。”
一位来自大荒的农人之女,捧着麦道符,眼中闪着泪光。她曾因不懂修仙术语而自卑,如今却培育出“凡仙麦”,让仙凡灵气在麦粒中共生,连隐仙谷的修士都来向她请教。“我爹娘说,种地和做人一样,要懂土地的心。”她轻声说,“原来修仙也一样,要懂万物的心。”
大典结束后,弟子们带着新麦种与麦道符,奔赴各域。有的回到本宗,将麦道融入功法;有的前往共生界,将修仙界的经验分享给万界;有的则留在麦道院,继续培育新的麦种,像一颗颗种子,将“麦与道”的理念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阿禾站在麦道院的最高处,望着弟子们远去的背影,又看向试验田的新苗。那些幼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在向她告别,又像在向她承诺。她知道,麦道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这些新苗长成参天大树,当“共生”的理念深入每个修士的骨髓,修仙界乃至整个万界,都将迎来真正的大同——不是所有人都相同,而是所有人都能在同一片天地里,带着自己的特色,共同生长,共同绽放。
她在《万灵志》的新卷扉页上,画下麦道院的全景,远处的七宗山门与近处的麦田连成一片,旁边写道:“道在麦中,传灯不灭;新苗破土,生生不息。当麦与道相融,当各宗如麦浪共生,修仙界便不再是壁垒森然的江湖,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田野,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种下自己的道,收获共同的春。”
晚风穿过麦道院的小径,带着七宗道韵与万界麦香,在星空下汇成一首温柔的歌,为这些追寻大道的新苗,为这片正在拥抱共生的土地,轻轻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