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冲进院子,车轮碾过水洼,泥点溅到墙上。那人停在厨房门口,远远就喊:“秀芬!街道办的人来了,说要找你问话!”
秀芬正把汤碗递给小强,手没抖,也没抬头看。她只说了一句:“知道了。”然后转身回灶台,关火,揭锅盖,把剩下的汤舀进另一个盆里。
小强抱着碗站在原地,眼睛亮着。他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用力点了点头,转身跑了回去。
秀芬收拾完厨房,听见院里有人议论。声音不大,但断断续续飘进耳朵里。“听说她一句话救了厂里的机器?”“可不是嘛,连老张都服了。”“女人家懂啥电?怕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她没停下手中的活,擦净灶台,收起抹布,把空锅倒扣在炉上。等一切归位,她才换下围裙,从柜子里拿出干净衣裳和毛巾,放进布包里。
天快黑了,澡堂还开着。她知道赵大妈和吴婶今晚都会去。这事儿拖不得。人心里的疙瘩,久了就解不开了。
她走到院门口,正好看见赵大妈拎着桶往巷子走。她追上去:“大妈,一块儿去?”
赵大妈脚步顿了一下,脸上没什么表情,“你也去啊?”
“好几天没洗了。”秀芬笑了笑,“正好顺路。”
两人走了一段,谁都没说话。快到澡堂时,看见吴婶从另一头过来,手里也抱着包袱。三人碰在门口,空气一下子紧了。
吴婶看了她们一眼,没打招呼,低头先进了门。
澡堂里雾气腾腾,灯泡昏黄,水声哗哗响。几个女人在池子里泡着,低声聊天。秀芬脱了衣服,坐在角落的小板凳上搓身子。她没急着说话,先帮赵大妈递了热水。
赵大妈低声道谢,声音很轻。
过了会儿,吴婶挪到另一边,离她们不远不近。秀芬起身,端起盆子走到她身后,“我帮你搓背吧。”
吴婶肩膀一僵,“不用你假好心。”
“我不是来显摆的。”秀芬声音平,“我是来洗澡的,也是来跟你们说说话的。”
吴婶没动。
秀芬轻轻搓起来。动作稳,力道适中。她说:“前年冬天,赵大妈半夜给我家送姜汤,因为我家孩子发烧。那时候煤炉灭了,水都烧不开。她自己熬了姜糖水,顶着风送来。我记得清清楚楚。”
赵大妈在那边听着,手停住了。
“还有一次,孙寡妇家断粮,吴婶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塞她门缝里。我没说错吧?”
吴婶喉咙动了动,“那是我看她可怜。”
“可你不光给了鸡蛋。”秀芬继续说,“你还顺手把她晾在外面的衣服收了,叠好放在桌上。这事没人知道,是我那天早上路过看见的。”
吴婶低下头,手指抠着盆沿。
“咱们住一个院,谁没接过谁一碗热汤?”秀芬说,“吵归吵,心还是连着的。”
赵大妈忽然开口:“我不是气她占地方……我是气她说我爱占便宜。可我自己也知道,有时候确实手脚不太干净。”
这话一出,澡堂里安静了几秒。
吴婶抬起头,看向那边,“我……我也不是真想骂你。就是看你总跟秀芬好,跟钱婶说笑,还帮孙寡妇带孩子,我就觉得……你眼里没我了。”
赵大妈眼圈红了,“谁说没你?去年我摔了腿,是你天天帮我提水做饭,一连半个月。我不记得?”
“那你干嘛当着大家面说我小气?”吴婶声音发颤,“我脸往哪儿搁?”
“我嗓门大,说话冲。”赵大妈抹了把脸,“对不起。”
吴婶咬着嘴唇,没应声。
秀芬从布包里拿出两块皂角。一块递给赵大妈,“这是桂花熬的,去年晒的花。”又拿出另一块,“这块加了猪油,洗完手不皴。”
赵大妈接过,低头闻了闻。
吴婶迟疑了一下,伸手接过去。
两人坐着,谁都没动。水汽在头顶缓缓流动,滴答声从房梁上传来。
过了好久,赵大妈伸出手,“以前是我不好,说话不过脑子。对不起。”
吴婶看着那只手,粗糙,指节粗大,掌心有茧。她慢慢抬起自己的手,握住。
“我也……不该背后说你坏话。”她说,“我不该说你拿公家煤块回家烧。”
“我确实拿过。”赵大妈点头,“可那年冬天太冷,我家老头子咳得睡不着,我就……顺了两块。我知道不对。”
“我都干过。”吴婶苦笑,“谁没偷偷多用点公用煤?谁没抢过灶台多煮会儿饭?可这些事,非得撕破脸说?”
“不说出来,心里就堵。”赵大妈抽了抽鼻子,“现在说了,反倒松快了。”
秀芬坐在边上,没再说话。她看着两人握着手,肩膀微微抖着,像两个终于肯认错的孩子。
澡堂的灯闪了一下,没人注意。
她们穿好衣服,一起走出门。夜风吹在湿头发上,有点凉。三个人并排走着,脚步慢,但走得齐。
快到院门口时,赵大妈忽然说:“下礼拜赶集,你要不要一起去?买点酱菜。”
吴婶愣了一下,“你请我?”
“谁请你?”赵大妈哼了一声,“我想吃你腌的辣白菜,得有人作伴才行。”
吴婶嘴角动了动,“行啊,反正我也要去扯块布,给老蔫补裤子。”
秀芬走在中间,笑了。
回到院子,她没直接回家。她绕到孙寡妇家门口,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条缝,小强探出头,“李婶?”
“汤还热吗?”她问。
“热着呢!”小强回头喊,“娘!李婶来看咱了!”
孙寡妇披着外衣走出来,脸上带着笑,“这么晚了,快进来坐。”
“不了。”秀芬摇头,“我就看看你们有没有缺什么。”
“啥都不缺。”孙寡妇望着她,“今天厂里那事,我听说了。你真是……了不起。”
“别这么说。”秀芬摆手,“我只是说了句实话。”
“可你说对了。”孙寡妇声音轻,“别人听不懂的话,你能听懂。这不是本事是什么?”
秀芬没接这话。她看了看屋里亮着的煤油灯,说:“早点睡,明天还得上学。”
小强点头,“李婶,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能帮上别人。”
她摸了摸孩子的头,转身走了。
院子里安静下来。几家窗户还亮着灯,有人在拉家常,笑声传出来。王霞抱着妞妞从外面回来,看见吴婶家门口堆的煤筐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条扫净的通道。
她愣了一下,笑着说:“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吴婶在屋里听见了,没反驳,只哼了一声,嘴角往上扬了扬。
秀芬回到屋,脱下外衣挂好。她从枕头底下摸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笔尖顿了顿,写下几个字:**可改良菜谱计划表**。
下面列了几行:
? 醋溜白菜+蒜苗提香
? 玉米面掺奶粉做发糕
? 鸡架熬汤+挂面煮馄饨
? 萝卜缨剁馅包蒸饺
她一笔一画写完最后一句:“知识不是为了显摆,是为了让苦日子也能嚼出甜味来。”
合上本子,她吹熄煤油灯。
窗外传来孩子们跳皮筋的声音,唱的是新编的调子:“东院李婶巧手妙,西院两家不吵架,你家省下半勺油,我家多口萝卜汤——”
有人跟着笑起来。
她靠在床头,闭上眼。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秀芬轻手轻脚起床。她在煤炉上温水泡开昨夜剩的玉米面糊,一边翻开那本破旧《家常菜谱》。
指尖划过“红烧豆腐”一页。
她对照副食本上的存货,勾出可用材料:北豆腐半块、酱油少许、葱姜末自种、猪油渣一小撮。
锅热后用猪油渣炝锅,放入切块豆腐慢焙,待两面微黄再加酱油水焖收汁,最后撒一把晒干的小虾皮增鲜。
全程控制火候,避免粘锅。
菜成之时,她特意盛出一碗,请路过的孙寡妇母子尝鲜。
小强咬了一口,眼睛瞬间睁大:“阿姨,这豆腐……像肉一样香!”
孙寡妇尝后眼眶微红:“以前也做豆腐,咋就没你做得好吃?你是真肯琢磨。”
秀芬笑道:“书上看的,改了几处。其实咱手里东西不少,就差个想法。”
午后阳光洒进小屋,她再次打开笔记本,在“市集可用物资清单”之后,新增一页标题:“可改良菜谱计划表”。
下列条目:
? 醋溜白菜+蒜苗提香(提升普通菜档次)
? 玉米面掺奶粉(若有)做发糕(营养优化)
? 鸡架熬汤+挂面煮馄饨(模拟荤汤)
? 萝卜缨剁馅包蒸饺(废料升级)
她一笔一画写下最后一句总结:“知识不是为了显摆,是为了让苦日子也能嚼出甜味来。”
合上笔记本,望向窗外晴空。
她神情平静而坚定,眼中光芒比往日更亮。
院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有人骑着自行车飞快冲进来,车轮碾过水洼,溅起泥点。
那人直奔厨房门口,远远就喊:
“秀芬!街道办的人来了,说要找你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