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有些陈旧的玻璃窗,在木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咖啡馆里放着舒缓的爵士乐,客人不多,三三两两。苏瑾穿着符合程序员身份的休闲服装,坐在靠窗的第三张桌子旁,面前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咖啡,手指看似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只精心折叠的白色纸鹤。他看起来有些紧张,又带着一丝期待的迷茫,将一个内心挣扎的年轻人扮演得恰到好处。
张辰和几名便衣分散在咖啡馆内外,伪装成顾客、路人、街边小贩。陈默坐在街对面一辆伪装成快递货车的指挥车里,面前是数个监控屏幕,分别显示着咖啡馆内部、各个出入口以及周边街道的实时画面。林薇在技术车上,监控着所有无线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14:00整。
14:05。
14:10。
目标没有出现。
苏瑾按照指令,保持着静默等待的姿态,偶尔抬眼看看门口,又迅速低下头,完美演绎着不安与期待。
指挥车里气氛有些凝重。难道被识破了?还是对方临时改变了计划?
就在14:15分,咖啡馆的门被推开,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不是想象中神秘莫测的人物,而是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年轻男子。他手里拿着一个包裹,径直走向柜台,似乎只是来送快递的。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是他吗?还是只是个巧合?
快递员与店员简单交流后,放下包裹,转身似乎要离开。但在经过苏瑾桌旁时,他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飞快地扫过苏瑾手边的白色纸鹤,以及他面前桌面上,按照约定摆放成特定角度的咖啡勺和糖包。
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快递员仿佛只是无意的一瞥,随即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咖啡馆,骑上停在门口的电动车,汇入车流,消失不见。
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
“目标已离开!”张辰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
“跟踪组跟上!保持距离!绝不能暴露!”陈默立刻下令。
“技术组,捕捉到异常信号!”林薇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在目标靠近苏瑾桌子的瞬间,有一个极短暂的、高频率的无线信号发射!信号指向……指向苏瑾放在桌上的手机!”
手机?陈默眼神一凛。
“苏瑾,检查你的手机!”他立刻通知苏瑾。
苏瑾拿起手机,屏幕是暗着的。他点亮屏幕,没有任何新消息或通知。
“没有异常。”苏瑾汇报。
“林薇,能解析那个信号内容吗?”
“信号加密了,而且持续时间太短,无法完整捕获和破译!”林薇语气带着挫败,“但可以确定,他通过某种方式,向你的手机发送了一段信息,或者……植入了什么东西!”
接触完成了。以一种超出预料的高科技方式。
对方根本没有打算进行言语交流,他们只是来“扫描”和“标记”的。
“跟踪组报告,目标进入地铁站,人流量大,跟丢了!”
意料之中。对方显然对反跟踪极为熟练。
指挥车里一片沉默。第一次接触,他们确认了“观察者”的存在和其行事风格的高科技化、非接触性,但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实质信息,反而暴露了“追寻寂静”这个诱饵已经被对方“记录在案”。
陈默看着监控屏幕上苏瑾依旧坐在原地的身影,以及那只孤零零的白色纸鹤。
他知道,“观察者”已经投下了他们的鱼饵。
而他们,现在成了被观察的一方。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危险。
“信号加密方式解析出来了!”林薇的声音在沉寂的指挥车里炸开,带着一丝技术突破的亢奋,“是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和动态时间戳的混合加密,非常刁钻,但信号太短,只捕获了部分数据包!”
陈默立刻追问:“内容是什么?”
“无法完全解密,但数据包结构显示,它包含一个定位信标和一个微型逻辑炸弹。”林薇语速飞快,“逻辑炸弹的触发条件未知,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警告——他们在苏瑾的手机里留了后门,随时可以激活。”
远程植入,定位监控,外加一个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就是“观察者”的“记录”。
“立刻将苏瑾的手机进行物理隔离,转移到安全屋,由技术组进行深度清除和反向追踪。”陈默下令,声音冷硬。对手的谨慎和科技水平远超预期。
苏瑾被迅速撤换,新的安全通讯方案启用。第一次接触,虽然被动,但并非全无收获。至少确认了“观察者”拥有先进的无线入侵能力,并且他们的“接触”方式高度依赖技术手段,尽可能避免直接人际交互。
“他们像数字幽灵。”张辰总结道,心有余悸。
与此同时,对王皓失踪案的常规排查终于出现了一丝微光。方雪带队重新梳理王家的人际网络,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浮出水面:王志刚夫妇经营的小型广告设计工作室,在半年前曾承接过一个非常规项目——为一家名为“清源生物科技”的公司,设计内部宣传册和员工培训资料。
“清源生物科技?”陈默看着方雪递过来的资料,这家公司名不见经传,注册地也在外地,主要业务方向是“新型环保微生物制剂研发”。
“项目金额不大,设计内容也很常规。”方雪补充道,“但奇怪的是,对接这个项目的‘清源生物’联系人,使用的邮箱后缀并非公司官方邮箱,而是一个免费的商业邮箱。而且,项目结束后,这个联系人就和工作室断了联系。”
一个使用非官方邮箱对接外包项目的公司?陈默敏锐地嗅到了异常。
“查这个免费邮箱,以及‘清源生物科技’的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