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如同一条沉默的银鱼,在星海的墨色幕布上划出微弱的航迹。超光速引擎的嗡鸣是这片死寂中唯一的背景音,提醒着人们这艘舰船仍在移动,仍在逃离,或者说,仍在追寻。
林烬没有回到休息舱,他依旧停留在主控大厅,坐在指挥椅上,双眸紧闭,意识却如同扩散的雷达波,细致地扫描着自身的每一个角落。与主宰的最终对决,尤其是强行催动“归墟之矛”所带来的负荷,远超以往任何一次。不仅仅是能量的枯竭,更是一种触及本源的疲惫,仿佛他强行撬动了某种不属于凡人范畴的规则,自身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但正如危机往往伴随着转机,在那种濒临极限、生死一线的压迫下,他体内似乎也有什么东西被打破了。
他的意识沉入丹田深处,那里,原本泾渭分明的三股力量——属于他自身修炼的混沌灵能、源自《归墟古卷》的灰寂死雾,以及那丝得自蔚蓝密匙、生机勃勃的太初气息——此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
它们并未融合,那是不可能的。生与死,创造与终结,本质对立。但在三者力量的交界处,那片原本是激烈冲突、相互湮灭的区域,此刻却出现了一片极其微小、近乎虚无的“缓冲带”。
这片区域不再有能量的剧烈对冲,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静止”。并非空无,而是一种……等待填充的状态。就像暴风眼中心那片刻的宁静,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可能性。
林烬尝试着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探入这片“缓冲带”。
没有排斥,也没有吸收。他的精神力如同水滴落入干燥的沙地,只是停留在那里,感知到一种纯粹的“容纳”特性。
“这是……”林烬心中微动。他回想起投出“归墟之矛”的瞬间,那股决绝的毁灭意志与主宰磅礴的吞噬之力对撞时,似乎正是这种奇特的“静止”感,在千钧一发之际稳定了他自身力量体系的平衡,让他没有在第一时间被反噬摧毁。
难道,这就是在极端压力下,《归墟古卷》与太初气息在他体内达成的一种……临时平衡协议?或者说,是他自身潜力被激发后,形成的独特内环境?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缕比发丝还细的归墟死雾,靠近那片缓冲带。死雾触及边界,并未像往常一样试图侵蚀对面的太初气息,而是缓缓渗入那片“静止”区域,如同墨滴入清水,但并未扩散,只是静静地悬浮其中,其固有的湮灭特性似乎被暂时“冻结”了。
同样,他尝试引导一丝太初气息进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生机被凝滞,不再焕发,却也未被死雾侵蚀。
这个发现让林烬精神一振。如果能主动掌控甚至扩大这片“缓冲带”,或许就意味着他能更自如地调动归墟之力,减少反噬风险,甚至在关键时刻,将两种对立的力量以某种特殊形式结合,爆发出远超想象的威力。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感悟,急不得。
就在他沉浸于内视探索时,零的声音打破了大厅的宁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检测到异常空间信号。来源……后方,‘噬骸者’残骸区域。”
林烬瞬间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苏晚晴也立刻从对《生命之章》的研读中抬起头,看向主屏幕。
屏幕上,代表“噬骸者”残骸星云的区域被放大。原本应该随着爆炸能量耗尽而逐渐趋于平静的残骸云,其核心区域却检测到一阵阵极其微弱、但规律异常的空间波纹。这波纹并非爆炸余波那种混乱的扩散,更像是……某种有节律的“呼吸”,或者说是某种装置在低功率运行时产生的涟漪。
“残骸内部还有活跃源?”苏晚晴语气带着难以置信。主宰已经确认湮灭,星舰核心也彻底崩溃,怎么可能还有东西在运行?
“信号强度极其微弱,且具有高度隐蔽性,若非持续监控并结合新型滤波算法,几乎无法从背景噪音中分离出来。”零快速汇报着,“信号模式……无法识别,与‘噬骸者’已知的任何技术特征均不匹配。它更像是一种……信标。”
“信标?”林烬站起身,走到舷窗前,虽然肉眼早已看不到那片残骸,但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无尽的虚空,落在那片死亡的废墟上。“是求救信号?还是……定位信号?”
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麻烦。如果是求救信号,可能引来其他的“噬骸者”或者与其相关的势力。如果是定位信号……那问题更严重,说明有东西在标记这片区域,或者标记摧毁了“噬骸者”的元凶——也就是“方舟”!
“能解析信号内容吗?或者确定其指向性?”林烬沉声问道。
“信号内容加密等级极高,以我们现有的计算资源无法破译。指向性分析……存在多个微弱的发散方向,但其中一个方向的信号凝聚力明显强于其他,指向……星图未标注的深空暗域。”零将分析结果投射到星图上,一条极其纤细、几乎融入背景的虚线,从残骸区域延伸出去,消失在茫茫黑暗之中。
那条线的方向,与“方舟”目前的航向存在一个不小的夹角。
大厅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一个未知的、来自敌人残骸的信号,指向未知的深空。这像是一个陷阱,又像是一个谜题。
“我们该怎么办?”苏晚晴看向林烬,“绕开?还是……去看看?”
直觉告诉林烬,忽视这个信号可能是危险的。未知的敌人可能在集结,也可能在传递重要的信息。但贸然前往探查,无疑是将“方舟”再次置于险地。他们现在的状态,经不起另一场高强度战斗。
林烬凝视着那条虚幻的信号线,眼神闪烁。他体内那丝新生的“缓冲带”微微波动,似乎在回应着远方那微弱的空间涟漪。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应,若有若无地牵动着他。
“零,记录信号特征和指向坐标,最高优先级监控。”林烬最终做出了决定,声音沉稳而冷静,“‘方舟’继续按原定航线航行,优先前往最近的资源点进行补给和修复。”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同时,准备一套远程探测方案。我们需要知道那残骸里到底还有什么,以及这个信号……究竟想引我们去哪里,或者,想引来什么。”
规避风险是必要的,但一味的逃避无法在黑暗森林中生存。他们必须主动获取信息,哪怕过程充满危险。
“明白。开始制定‘幽灵探针’发射计划,预计十二小时后可执行。”零立刻开始运算。
林烬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残骸的低语仍在继续,如同宇宙黑暗中一声充满恶意的轻笑。而他们的航程,在短暂的休整后,似乎又将卷入新的、更深沉的迷雾之中。
他感觉到,体内那微小的“缓冲带”,似乎因为这份对未知的警惕与探索欲,而隐隐壮大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