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用带着草原口音的汉语,豪迈地说:“汉朝很了不起,能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还打通了西域。”
他指着悬挂的巨大疆域图,语气中充满自信:“但要说开疆拓土,我大元帝国才是前无古人。我们的版图,远超汉朝,横跨欧亚大陆。”
他坦诚地表示:“我很敬佩汉朝的文化和制度,也从中借鉴了很多来治理中原。但后世喜欢汉朝,可能是因为它是纯粹的汉族王朝。而我们元朝,是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帝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伟大。”
明太祖朱元璋沉默良久,然后语气沉重地说:“朕理解后世为何喜欢汉朝。刘邦和朕一样,都是起于微末,推翻暴政,建立新朝。这份从一无所有到九五之尊的经历,是我们之间的共鸣。”
他露出一丝赞许:“汉朝立国后,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和朕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朕推翻元朝,也是为了让汉人重新当家作主,恢复华夏正统。”
他严肃起来:“但汉朝的教训也很深刻。外戚、宦官、藩王,这些都是亡国之祸根。朕建国后,废除丞相,严惩贪官,就是为了避免重蹈汉朝的覆辙。后世喜欢汉朝,要学它的开国气象,更要吸取它亡国的教训。”
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显得非常有干劲,他站在《永乐大典》的副本前说:“汉朝有汉武帝开疆拓土,我永乐朝也不差!朕五次亲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国威于四海。”
他带着一丝竞争的意味:“汉武帝有《史记》,朕有《永乐大典》;汉武帝通西域,朕有郑和下西洋。朕就是要证明,我大明不仅能继承汉朝的辉煌,更能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后世喜欢汉朝,朕不反对,但朕更希望他们能看到我大明的雄心和成就!”
康熙皇帝听完,显得非常沉稳和理性。他在御书房里,一边摩挲着心爱的鼻烟壶,一边缓缓说道:“汉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这一点毋庸置疑。它延续四百余年,奠定了我华夏民族的根基和身份认同,功绩卓着。”
他顿一顿,继续分析:“后世推崇汉朝,大抵是因为它既有‘文景之治’的富庶安定,又有‘汉武雄风’的赫赫武功,是‘治’与‘功’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
他客观地指出:“然而,汉朝的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缺。中后期的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和藩王割据,最终导致了天下大乱。我大清正是吸取了这些历史教训,才建立了一套更为完善的中央集权体制,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天幕继续播放
【三:唐朝
大唐一统四海,天下响动,震铄古今,我们愿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号,名曰:天可汗——草原各国国王
为什么外国人会称我们为唐人,在西方,华人聚集的社区被称为唐人街。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大唐帝国的巨大影响力。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国祚长达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以开放包容之资傲立于世,政治清明稳定,经济蓬勃繁荣,农业亦取得显着进步。
唐太宗李世民或尊天可汗,影响力深远,使得唐朝备受世人倾慕。
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足,大唐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
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文化繁荣更是达到空前高度。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风流人物齐聚唐朝,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学习,长安更是当时的世界中心。
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同样非凡,被唐朝征服的国家不计其数,高昌、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天竺、高句丽等等,纷纷成了大唐帝国的州县。
盛世唐朝留给后人的是充满荣光的记忆。】
评论区
「漫步者: 唐朝开放,包容,人民生活上没有那么多束缚,所以幸福感强!」
「唯尔: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说的是大唐」
「向远方: 主要整个历史就大唐打仗是赚钱的。唐朝战争基本是掠夺战。打仗不苦老百姓」
「天命最高: 强在这里:吐蕃与唐争雄二百年,到晚唐时被耗得四分五裂了,回纥最终也唐和坚昆联合被灭了,到唐亡时契丹也没能大举南下,渤海国也没落了,晚唐打垮了南诏,保住了安南,安南后来走向独立而不能收复,但这锅应由弱宋来背,总之唐亡没有造成五胡乱华局面,亡在内乱,肉烂也焖在锅里了,没被外族偷家!河西走廊,河套,幽云十六州,安南,都在版图内,在汉人手里,而赵宋时,这四个地方都丢了!」
「地才王拾陆: 关键是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实在太强悍」
「獭兔..: 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还不是什么大官」
「平凡之路: 要么让他过去,要么我过去——天可汗·李世民[赞]」
「椰丝苦茶: 其实大家喜欢的是真正的开放,兼容并包」
秦始皇嬴政眼神凌厉,手指轻叩案几:“哼,后世小子目光短浅!朕一扫六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筑长城以安九州。没有朕打下的江山根基,他李唐能有后来的盛世?他们喜欢的,不过是朕栽下的树上结出的果子罢了。”
汉高祖刘邦捋着胡子,笑着说:“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李世民那小子家出名了。后世的人呐,就爱记着后面的热闹。没有我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推翻秦朝,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四百年基业,哪有后来的盛唐?他们是喝着我打下的井水,忘了挖井的人咯。”
汉武帝刘彻抚着腰间佩剑,语气带着一丝不屑:“喜欢唐朝?朕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将大汉的旗帜插遍西域。丝绸之路,是朕派张骞踏出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朕的将士喊出的。论武功赫赫,李唐能及我一二?他们怕是只记得长安的繁花,忘了谁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汉光武帝刘秀温和地笑着,语气沉稳:“世人皆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羡慕唐太宗的贞观盛世,却少有人记得我刘秀。我在王莽篡汉后,起兵南阳,历经十余年,终于重建汉室,史称‘光武中兴’。我在位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让饱经战乱的天下重新安定下来。没有我打下的基础,汉朝哪能延续四百多年,又哪来的底气让后世敬仰呢?”
隋文帝杨坚表情略带不满,语气沉稳:“朕结束了南北朝几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这些制度哪个不是被唐朝原封不动地拿去用了?他们享受着朕开创的制度红利,却只记得唐朝的好,这公道吗?”
唐太宗李世民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朕以史为鉴,虚心纳谏,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开创‘贞观之治’。朕善待各族,被尊为‘天可汗’,让万邦来朝。长安城里,胡商云集,文化交融,这等开放包容的气象,后世向往,亦是常理。”
唐玄宗李隆基眼神复杂,带着一丝感慨:“唉,说起唐朝,后人大多只知‘贞观之治’,却忘了我开创的‘开元盛世’。那时的大唐,才是真正的巅峰!长安是世界的中心,文化、经济、科技都达到了顶峰。只可惜……后来的事,不提也罢。但即便如此,我一手打造的盛世气象,也足以让后人铭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