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返回青柳镇的路上,我和萧承嗣特意绕了段路,去邻村跟李大夫交流了草原上的病症和治疗方法,还把剩下的“孕期养护小册子”分给了他。等我们牵着马走到青柳镇口时,远远就看见一群人站在老槐树下张望——是温庭远、赵老三、王婶,还有医馆的孩子们。
“沈大夫!萧公子!你们回来啦!”小石头第一个冲过来,扑到我身边,仰着小脸打量我,“您没受伤吧?草原上是不是有很多牛羊?”
“老师没事。”我蹲下来,摸了摸他沾着灰尘的小脸蛋,“草原上有好多牛羊,还有会飞的雄鹰,下次有机会,老师讲给你们听。”
温庭远和赵老三也快步走过来,接过我们手里的药箱和马鞭。“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温庭远笑着说,“这半个月,孩子们天天问‘沈大夫什么时候回来’,乡亲们也总来医馆打听消息,生怕你们在草原上遇到危险。”
“让大家担心了。”萧承嗣拍了拍温庭远的肩膀,“草原上的事都解决了,乌兰部落的人已经康复了,还说以后青柳镇要是有需要,他们一定帮忙。”
王婶拉着我的手,往我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馒头:“一路肯定饿坏了,先吃个馒头垫垫肚子。医馆的药田我和张大爷帮着照看了,新补种的当归苗都活了,薄荷也长得绿油油的,你们放心。”
我们跟着大家往济世堂走,孩子们围在身边,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有的问草原上的帐篷是什么样的,有的问有没有见过草原上的巫医,还有的问能不能教他们治草原上的病症。我一边走一边回答,心里满是回家的温暖。
回到济世堂,我一眼就看见阁楼二楼的窗户上挂着一串红布条,赵老三笑着说:“这是俺们特意挂的,算是给你们接风洗尘,也盼着医馆以后平平安安,再没灾没病。”
当天晚上,王婶做了一大桌菜,有炖鸡肉、炒青菜,还有赵老三特意买来的酒。大家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听我和萧承嗣讲草原上的事——讲巴图的热情、其其格的善良,讲额尔敦从怀疑到认可的转变,还讲我们怎么找到病因、治好部落的人。
“没想到草原上的病症这么复杂,还好你们找到了病因。”温庭远喝了口酒,感慨地说,“以后咱们得把草原上的病症也记进医案里,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有经验。”
“我已经记下来了。”我从药箱里拿出一个新的医案本,“里面详细写了草原病症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还有乌兰部落的草药,有些草药咱们后山也有,以后可以试试用在临床上。”
赵老三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大腿:“对了沈大夫,你们走的这半个月,李将军来过一次,说边关最近挺安稳的,还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想请你们去将军府吃饭呢。”
“等明天忙完医馆的事,咱们就去看看李将军。”萧承嗣说,“顺便把草原上的事跟他说说,要是以后草原部落有什么需要,也能请他帮忙协调。”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医馆给孩子们上课。走进教室,就看见孩子们的课桌上都摆着新的草药标本,小石头笑着说:“这是俺们跟温大人一起做的,有蒲公英、板蓝根,还有您之前说的雪绒草,等您回来教俺们认呢。”
我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这节课,我给他们讲了草原上的草药和病症,还教他们怎么分辨有毒的蘑菇——就像在草原上看到的那种红色蘑菇,我特意画了图,贴在教室的墙上,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这种蘑菇,千万不能碰。
下午的时候,我和萧承嗣去了将军府。李将军听说我们回来了,高兴得亲自出门迎接:“你们可算回来了!草原上的事我已经听说了,你们真是为边关做了件大好事——乌兰部落是草原上的大部落,你们跟他们处好关系,以后边关也能更安稳。”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笑着说,“这次去草原,也多亏了巴图和部落的人信任我们,不然也不能这么快治好病。”
李将军点点头,给我们倒了杯茶:“我已经让人给乌兰部落送了些粮食和布匹,算是咱们的一点心意。以后你们要是再去草原,或者草原部落有人来青柳镇,都可以跟我说,我让人多照应。”
从将军府回来的路上,萧承嗣牵着我的手,笑着说:“现在医馆的孩子们学得越来越好,乡亲们也都健健康康的,草原上的部落也成了朋友,咱们的日子总算安稳下来了。”
“是啊。”我抬头看着夕阳,心里满是幸福,“以后咱们就在这里,守着药庐,教着孩子,护着乡亲,让济世堂的药香永远飘在青柳镇,飘在边关的每一个角落。”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馆的孩子们越来越懂事,有的已经能帮着抓药、认草药,有的还能给乡亲们看些小病;青柳镇的乡亲们也越来越信任我们,不管有什么不舒服,都会来医馆找我;偶尔,乌兰部落还会派人来送些草原上的特产,比如晒干的羊肉、珍贵的草药,巴图还托人带话,说等草原上的草绿了,想请我们再去做客。
有一天,我和萧承嗣坐在阁楼二楼整理医案,看着窗外绿油油的药田和嬉笑打闹的孩子们,萧承嗣突然说:“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在青柳镇相遇的时候吗?那时候谁能想到,咱们会在这里扎根,会有这么多乡亲朋友,会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
我靠在他肩膀上,笑着说:“是啊,那时候只想着治好风寒疫,没想到后来会经历这么多事。不过,还好有你在,有大家在,不然我一个人也走不到今天。”
晚风拂过,带来草药的清香和孩子们的笑声。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爱人相伴,有朋友相助,有学生传承,有乡亲需要。而济世堂的药香,会像这晚风一样,永远温暖着青柳镇,温暖着边关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永远续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