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青柳镇格外清爽,清晨的露水沾在药田的叶片上,晶莹剔透的像撒了把碎钻。这天一早,我刚把医馆的门打开,就看见温庭远扛着块木牌走过来,木牌上用红漆写着“中秋义诊”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再过三天就是中秋了,咱们办场义诊吧!”温庭远把木牌靠在门边,笑着说,“一来给乡亲们免费看诊抓药,添点节日喜气;二来也让孩子们练练手,把学的本事用在实处,省得光说不练假把式。”
我眼睛一亮,这主意正合我意。前阵子孩子们刚学了“秋季常见病症防治”,正好趁义诊让他们实践:“好啊!咱们再准备些预防秋燥的汤药,熬一大锅放在医馆门口,乡亲们来了就能喝,既解乏又养生。”
萧承嗣从阁楼下来,手里拿着张纸,上面列着义诊要准备的东西:“我已经跟赵老三说了,让他帮忙多砍些柴火,熬汤药要用;王婶也答应来帮忙煮汤药、招呼乡亲们;孩子们那边,咱们提前分好工,小石头和阿牛跟着我登记信息,丫丫和妞妞帮着分拣草药,其他孩子跟在你身边学问诊,怎么样?”
“太周全了!”我接过纸,上面连“给老人准备矮凳”“给孩子准备糖块”这种细节都写了,心里满是暖意。
接下来的三天,大家都忙着为义诊做准备。孩子们跟着我整理草药,把治疗咳嗽、秋燥的药材分类打包;赵老三拉来两车柴火,还在医馆门口搭了个简易灶台,支起了大铁锅;王婶则带着几个妇人洗晒草药,空气中满是金银花、菊花的清香。
义诊当天,天刚亮医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张大爷拄着拐杖排在最前面,手里还拎着袋自家种的红枣:“沈大夫,俺这老寒腿入秋就疼,正好来让你看看,也沾沾义诊的喜气!”
我赶紧扶他坐在矮凳上,让小石头过来搭把手——先给张大爷量了量血压,再让他伸出手诊脉。“大爷,您这腿是风寒积得久了,我给您开副温经散寒的方子,再教您个小法子,用生姜煮水泡脚,每天泡一刻钟,坚持半个月就能好不少。”我一边写方子,一边跟张大爷解释,小石头在旁边认真记着,时不时还点头附和,那模样有模有样的。
萧承嗣和阿牛在登记台忙得不可开交,阿牛拿着笔,一笔一划地记录乡亲们的名字和症状,遇到不会写的字就问萧承嗣,萧承嗣耐心地教他,还帮他把字写在旁边做示范。
“沈大夫,俺家孩子总流鼻血,是不是秋燥闹的呀?”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走过来,孩子的鼻子上还贴着块纱布,眼里满是委屈。
我让孩子仰起头,仔细看了看他的鼻腔,黏膜有些红肿:“是秋燥引起的,别担心。我给你开点滋阴润燥的草药,煮水给孩子喝,平时多让他吃点梨、银耳,少吃辛辣的东西,很快就好了。”
丫丫和妞妞拿着刚熬好的汤药走过来,给妇人递了碗:“阿姨,先喝碗汤药吧,能预防秋燥,甜甜的,孩子也爱喝。”妇人接过汤药,喂孩子喝了几口,孩子果然不闹了,还伸出小手想再要。
一直忙到中午,来看诊的乡亲们才少了些。王婶端来热腾腾的包子,让大家先垫垫肚子:“沈大夫,你们歇会儿吧,上午看了三十多个人,都没停过脚。”
我刚接过包子,就看见小石头领着个陌生的小男孩走过来,小男孩手里拿着个布偶,怯生生地躲在小石头身后。“沈大夫,他是邻村李奶奶的孙子,今天跟着李奶奶来的,说想跟您学医,还说要帮您抓药呢!”小石头笑着说。
小男孩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沈大夫,我叫小木,我能跟您学医吗?我想治好奶奶的咳嗽,还想帮村里的人看病。”
我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当然可以!等开学了,你就来医馆上课,跟小石头他们一起学认草药、学看病,好不好?”
小木高兴得跳了起来,紧紧抱住布偶:“谢谢沈大夫!我一定好好学!”
下午的义诊,小木也跟着帮忙,虽然年纪小,却学得很认真,帮着递草药、擦桌子,一点不偷懒。孩子们也很喜欢他,主动跟他分享草药图谱,教他认简单的草药。
夕阳西下的时候,义诊终于结束了。我们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医馆门口堆了不少乡亲们送的东西——有张大爷的红枣、王婶的月饼、还有其他乡亲送的鸡蛋、蔬菜,满满当当的,像座小山。
“乡亲们真是太客气了。”我看着这些东西,心里暖暖的,“咱们明天把这些东西分一分,给孩子们带点,再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点,让大家都能过个热闹的中秋。”
萧承嗣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几块月饼:“这是李将军让人送来的,说是宫里的样式,让咱们尝尝鲜。明天中秋,咱们在医馆院子里摆个桌子,跟孩子们、乡亲们一起赏月、吃月饼,热闹热闹。”
“好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笑声在医馆院子里回荡。
中秋那天晚上,医馆院子里格外热闹。我们摆了张圆桌,上面放着月饼、水果和刚熬好的桂花羹,孩子们围坐在桌旁,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有的还唱起了镇上的童谣。温庭远给大家讲京城的中秋习俗,赵老三则说起了草原上的月亮,萧承嗣坐在我身边,手里拿着块月饼,轻轻喂给我吃。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圆圆的像个银盘,洒在院子里,照亮了孩子们的笑脸,也照亮了满院的草药香。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幸福——有爱人在身边,有朋友相助,有孩子们相伴,还有乡亲们的牵挂,这大概就是“医者仁心”最好的归宿。
小木拉着我的手,指着月亮说:“沈大夫,月亮上是不是有嫦娥呀?她是不是也会看病呀?”
我笑着说:“月亮上有嫦娥,还有玉兔,它们都很善良,就像咱们青柳镇的人一样,都想帮别人治病、帮别人解决困难。以后你学好了医术,也能像嫦娥一样,帮助很多很多人,好不好?”
小木重重地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我一定好好学!以后要像沈大夫一样,做个好大夫,帮大家看病!”
晚风拂过,带来桂花的清香和孩子们的笑声。我知道,济世堂的故事还在继续,医馆的新苗正在成长,而我们的初心,会像这中秋的月亮一样,永远明亮、永远温暖,守护着青柳镇,守护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