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市政厅的议事大厅内,德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正在进行。
夏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也照亮了与会者脸上严肃的神情。
长条会议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各区送来的报告。
罗莎·卢森堡坐在主位,她的面前摊开着一份厚厚的统计表。
卡尔·李卜克内西在她左侧,手指间夹着一支钢笔,时不时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林坐在卢森堡右侧,面前放着一本摊开的笔记本。
“同志们,”卢森堡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首先请各区汇报近期工作情况。”
奥托第一个站起身,他的左臂已经拆掉了绷带,但动作仍有些僵硬:“米特区的工厂清算工作基本完成。”
“我们共审判了47名严重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其中32名已被送往劳动改造营。”
“工人们自发组织的生产委员会已经开始运作,大部分与未严重剥削的工厂主与资本家达成协议,生产率比之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格特鲁德接着汇报,她面前放着一叠整齐的文件:“根据统计,全市共没收容克贵族土地12万亩,已经分配给无地农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隐藏的粮食储备,足以缓解当前的食物短缺问题。”
威廉·皮克补充道:“我们对银行系统采取了监管措施,我们冻结了那些与反动势力勾结的银行家的资产,同时确保普通储户的存款安全。”
这时,恩斯特急匆匆地走进会议室,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抱歉迟到了。”
“刚刚收到来自慕尼黑的消息,巴伐利亚苏维埃的代表团已经抵达柏林,希望与我们建立正式联系。”
这个消息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
李卜克内西立即问道:“他们的情况如何?”
“不太好。”
恩斯特摇摇头,“巴伐利亚苏维埃实际上只控制着慕尼黑的一小片区域。”
“自由军团残部、各种民族主义团体都在那里活动,局势十分混乱。”
“不过,他们带来了一个建议。”
卢森堡抬起头:“什么建议?”
“他们建议我们立即在柏林宣布成立德意志苏维埃共和国。”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席台。
林轻轻合上笔记本,等待着卢森堡的反应。
卢森堡缓缓站起身,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志们,这是一个重大的抉择。”
“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一位年轻的委员激动地站起来:“我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既然巴伐利亚的同志已经走在了前面,我们更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在德国的胜利!”
“我反对。”
林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我们之前已经探讨和决议过,现在宣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为时过早。”
刚才发言的年轻委员不解地问:“为什么?”
“我们已经控制了柏林,工人群众都在支持我们。”
林走到墙上的地图前:“让我们看看实际情况。”
“首先,我们的控制区实际上仅限于柏林及其周边地区。”
“在鲁尔区、汉堡、科隆这些工业中心,我们的影响力还很有限。”
他停顿了一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看清地图上的形势:“其次,魏玛政府虽然暂时受挫,但他们的主力部队正在重新集结。”
“更重要的是,协约国绝不会坐视一个苏维埃德国出现。”
卢森堡赞同地点头:“林同志说得对。如果我们现在宣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所有反动势力的靶子。”
“而且,我们很快就要重新转入地下斗争,过激的措施会让我们失去回旋余地。”
李卜克内西补充道:“是的,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基层组织的建设才刚刚开始,经济体系需要重建,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时间让工人阶级真正掌握自主管理的能力。”
这时,一直沉默的列奥·约吉希斯开口了:“巴伐利亚的教训就摆在眼前。”
“他们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宣布成立苏维埃,结果现在连慕尼黑都无法有效控制。”
“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经过激烈的讨论,会议最终达成共识:
暂不宣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而是继续巩固在柏林的胜利成果,同时加强与各地工人阶级的联系。
卢森堡在做总结时强调:“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工作上。”
“第一,继续完善工人委员会的组建;”
“第二,加快培训基层干部;”
“第三,建立与各地工人的联系网络。”
“记住,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决定,都要考虑到将来转入地下的需要。”
会议结束后,林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市政厅广场上飘扬的红旗。
革命就像建造一座大厦,不能只追求高度,更要打好地基。
现在,他正在为德意志的革命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他要做的,就是即便将来德共不得不暂时转入地下,这些基础工作也会继续发挥作用。
远处,工人们正在清理战争的废墟,准备建造新的厂房。
在这个初夏的午后,柏林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改变。
虽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