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公厕的成功,让秦风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蓝田公”三个字,在长安百姓口中,几乎与“能干”、“为民”画上了等号。就连之前那些质疑他“与民争利”的声音,也因为这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而减弱了许多。
然而,朝堂之上的风波,从来不会因为民意的支持而平息,反而可能因为当事人的声望日隆而变得更加险恶。
这一日,例行朝会。
太极殿内,百官肃立。在处理完几项常规政务后,端坐在御座上的李世民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蓝田县公、工部侍郎秦风,近日督造新式公厕,于长安卫生颇有助益,朕心甚慰。秦风。”
“臣在。”秦风出列躬身。
“你于格物致知一道,颇有建树。朕有意在工部下设‘格物院’,专司各类新奇器物、工法之研究与推广,由你兼任格物院使,秩同侍郎。你可愿担此重任?”李世民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格物院!这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衙门!虽然品级不高,但其职能却极具弹性,几乎囊括了所有“非传统”的技术领域。陛下将此职授予秦风,其扶持和信任之意,不言而喻!
不少官员,尤其是工部和将作监的一些官员,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这等于是在他们传统的职权范围内,硬生生划走了一块,而且还是最具潜力和话语权的一块!
秦风心中也是一震,立刻意识到这是李世民为他搭建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可以让他名正言顺地进行各种技术研发和推广。他连忙应道:“臣,领旨谢恩!必当竭尽全力,推动格物之学,造福大唐!”
“嗯。”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正欲宣布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一个沉稳而略带清冷的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位列宰相之首的赵国公、司徒长孙无忌,手持玉笏,缓步出列。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长孙司徒,可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陛下的肱骨之臣,更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代表。他此时出列,所奏之事,定然非同小可。
李世民也微微坐直了身体:“司徒有何事奏?”
长孙无忌面色平静,目光却如古井般深邃,他并未看秦风,而是对着御座躬身道:“陛下,蓝田公才华卓绝,勇于任事,近年来确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陛下信重,擢拔有加,亦是理所应当。”
他先扬后抑,语气一转:“然,臣近日闻听坊间有些议论,关乎朝廷体统,臣不敢不察,不敢不奏。”
殿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哦?何种议论?”李世民不动声色地问道。
“臣听闻,”长孙无忌缓缓说道,“蓝田公所掌之秦氏商行,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尤其那肥皂、香水之物,获利极丰。而蓝田公又身兼路工署、净容署、乃至新建格物院之要职。臣斗胆请问蓝田公,这商行巨额利润,与朝廷工程款项、物料采购之间,界限何在?可有公私混淆之嫌?又或者,有无利用职权,为自家商行谋取便利之处?”
字字句句,如同冰冷的匕首,直刺秦风最敏感的地带——官商身份界限,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
这正是之前暗流指向的核心问题!如今由长孙无忌这等重量级人物,在朝会之上公然提出,其威力与之前的流言蜚语不可同日而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秦风身上,有担忧,有审视,有幸灾乐祸。
程咬金、尉迟敬德等武将眉头紧锁,想要开口为秦风辩解,却被身旁的文官用眼神制止。这等经济事务,他们插不上嘴。
李世民的目光也落在了秦风身上,带着询问。
秦风心中凛然,知道这是自己踏入权力核心后,必须面对的一关。他与长孙无忌并无私怨,但自己的崛起,尤其是所行之事多带有“变法”色彩,难免触及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传统勋贵集团的利益和观念。这次发难,既是警告,也是试探。
他深吸一口气,出列,对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分别拱手,神色坦然,声音清晰:
“陛下,司徒公。司徒公所虑,合乎法度,亦是臣时常自省之处。”
他首先肯定了长孙无忌质疑的合理性,姿态放得很低。
“臣之秦氏商行,确为臣所有。其创立之初,乃因臣家境贫寒,欲以此谋生,并支撑臣进行一些格物试验。侥幸研制出肥皂、香水等物,得以盈利。此事,陛下早已知晓。”
他将商行的起源归于“谋生”和“试验”,并点明皇帝知晓,占据了情理和法理的高点。
“至于司徒公所问,商行利润与朝廷款项之界限,”秦风继续道,语气不卑不亢,“臣可在此立誓,并愿接受朝廷任何核查!秦氏商行所有账目,清晰可查,与路工署、净容署、乃至即将成立的格物院,绝无任何不清不楚的资金往来!朝廷工程所用之物料,凡秦氏商行可提供者,皆按市价公平采购,且有专人核验,绝无低价购入或高价售出之举!臣更未曾利用职权,为商行谋取过任何便利!”
他目光扫过群臣,朗声道:“非但如此,臣愿在此向陛下和诸位同僚禀明:自臣任官以来,秦氏商行所获利润,除维持商行运转及必要研发外,其余大部分,皆已投入于公益之事!修建朱雀大街示范段,臣捐资三成!渭南水利工程,臣捐资协助招募流民,购置部分器械!长安新式公厕试点,臣亦承担了近半费用!此事,工部、户部皆有账册可查!”
他每说一句,殿内便安静一分。当他说出已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公益时,连长孙无忌的眼中都闪过一丝讶异。
“臣深知,为官者,当以清廉为本,避嫌为要。”秦风最后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然,臣亦以为,若因避嫌而固步自封,坐视利国利民之技术埋没,或因经费不足而延缓惠民工程,亦是失职。故臣行此‘以商养工,以工惠商’之法,所有资金往来,光明磊落,皆可公示于众!若司徒公或诸位同僚仍有疑虑,臣恳请陛下,派遣专使,彻查秦氏商行及臣所辖各署账目!臣,问心无愧!”
声音铿锵,掷地有声!
整个太极殿,鸦雀无声。
秦风这一番回应,有理有据,有节有度。不仅澄清了界限,更反将一军,主动要求朝廷核查,并抛出了“以商养工,以工惠商”的理念,将其行为拔高到了为国为民的高度。
长孙无忌深深地看着秦风,半晌,缓缓开口道:“蓝田公既如此说,老夫亦无他言。望蓝田公能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他并未坚持要求核查,而是选择了暂时退让。因为他也知道,在秦风主动提出并列举了大量事实的情况下,强行追究下去,未必能占到便宜,反而可能显得自己气量狭小。
李世民见状,心中松了口气,同时也对秦风的应对暗自赞赏。他适时开口,一锤定音:“既然蓝田公问心无愧,司徒亦无异议,此事便到此为止。蓝田公‘以商养工,以工惠商’之理念,虽非古制,然于国于民有利,朕准你试行。然需谨记,公私分明,不可逾越!”
“臣,谨遵圣谕!”秦风躬身领命。
这场由长孙无忌发起的、看似凶险的朝堂交锋,最终以秦风的从容应对和皇帝的明确支持而告终。经此一役,秦风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更向满朝文武展示了他的原则、能力和底气,使其地位更加稳固。
然而,秦风也清楚地知道,他与这些传统势力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