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孙无忌的朝堂交锋,如同一场淬火,让秦风的政治手腕和声望都得到了提升。皇帝那句“准你试行”,等于给了他一道护身符,让他的“以商养工”模式至少在明面上获得了合法性。
危机解除,秦风并未松懈,反而加快了步伐。他深知,只有让自己和所从事的事业变得更强、更有价值,才能无惧任何风雨。
秦氏商行的扩张,被提上了日程。肥皂和香水虽然利润丰厚,但市场相对高端,容量有限。他需要开拓更大众化、更具规模效应的产业。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餐饮业。长安城作为世界性大都会,酒楼食肆林立,竞争激烈,但大多停留在“吃饱喝足”的层面,缺乏特色和品味。
秦风决定开办一家与众不同的酒楼,不仅要提供美味,更要提供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和体验。他将酒楼命名为“天上人间”,选址在繁华的西市,与之前的“秦氏商行”旗舰店比邻。
他亲自参与了酒楼的设计和策划:
1. **环境革新:** 摒弃传统酒楼喧闹油腻的风格,采用更雅致的装修,运用水泥和玻璃(通过系统兑换的初级技术小规模烧制,成本极高,仅用于关键部位)打造明亮通透的空间,设置雅座和包间,注重私密性和舒适度。
2. **菜品创新:** 他凭借知识库里的食谱(以及一些模糊的现代餐饮记忆),推出了不少新颖菜式。如借鉴了后世理念的“炒菜”(改进铁锅和油脂),更加注重火候和调味;开发出各种精致的点心;甚至引入了“套餐”和“限量特供”的营销概念。
3. **服务升级:** 培训年轻伶俐的侍者,推行标准化、礼貌化的服务。引入“会员制”,对常客给予优惠和优先预订权。
4. **文化赋能:** 聘请说书先生、琴师等在固定时段表演,提升文化氛围。酒楼内还开辟一小块区域,展示和售卖秦氏商行的特色产品,如包装精美的肥皂、香水(非售卖,仅作展示和体验),形成联动效应。
与此同时,秦风将另一个重要的目标,锁定在了——茶。
这个时代的饮茶方式,还停留在将茶叶碾碎,加入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一同煎煮的“煎茶法”,味道复杂,在秦风看来,几乎掩盖了茶叶本身的清香。
他要带来的,是后世流行的“泡茶法”,以及与之配套的茶道文化。
他通过系统,兑换了【初级炒茶工艺】和【茶道文化(唐宋基础)】。虽然花费了不少成就点,但他认为值得。
【叮!兑换成功,消耗成就点600。】
【当前成就点:1720。】
他派人前往巴蜀、江南等茶叶产地,高价收购最鲜嫩的春茶,然后在自己位于长安城外的庄子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茶叶加工作坊,由最信任的工匠按照炒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出第一批“秦氏炒青绿茶”。
当那色泽翠绿、条索紧结、散发着清幽豆香的炒青茶出现在眼前时,连参与制作的工匠都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形态和香气的茶叶!
“天上人间”酒楼开业当天,盛况空前。
新颖雅致的环境、前所未见的美味佳肴、周到体贴的服务,立刻征服了长安城的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酒楼独家提供的“秦氏清茶”。
在特意布置的雅致茶室内,由经过培训的茶艺师,用白瓷茶具,以适宜温度的山泉水,冲泡那翠绿的茶叶。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嗅着那清雅隽永的茶香,品尝那鲜爽回甘的滋味……这种纯粹、清新、自然的饮茶体验,与之前那种浓重复杂的煎茶形成了天壤之别!
“此茶……只应天上有!”一位品茗的老文士闭目回味,良久,发出由衷的赞叹。
“清洌甘爽,沁人心脾,这才是茶之本味啊!”
“如此饮茶,方显风雅!”
“秦氏清茶”和与之相伴的简单茶道礼仪,迅速在长安上层社会风靡开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身份象征。“天上人间”酒楼也因此名声大噪,日进斗金,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局面。
秦风的商业版图,成功地从日化用品扩展到了餐饮和文化领域。肥皂、香水、酒楼、清茶……“秦氏”二字,逐渐成为品质、新奇和格代的代名词。
巨大的商业成功,带来了海量的利润,为秦风支撑路工署、净容署、格物院以及各项公益事业,提供了更加雄厚和稳定的资金保障。他的“以商养工”模式,进入了良性循环。
然而,商业上的高歌猛进,也意味着他触及的利益范围越来越广。酒楼业同行、传统的煎茶利益相关者……新的敌人和潜在的对手,也在暗中滋生。
这一日,秦风正在格物院与工匠们讨论如何改进水泥窑的效率和玻璃的透明度,张五郎急匆匆赶来,脸上带着一丝愤懑和忧虑。
“东家,出事了!有人在市面上发现了仿制咱们的肥皂!虽然质量粗劣,香味也怪,但价格便宜很多,抢走了我们不少普通客户!还有……咱们派往江南采购茶叶的管事来信,说当地几个大茶商联合起来,抬高了茶青价格,还威胁不许茶农卖给我们优质的鲜叶!”
秦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仿制品和原料封锁,这是商业竞争中常见的手段。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他知道,平静的日子,恐怕又要结束了。接下来,将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的商业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