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院,神兵司。
刘禅负手而立,目光如刀,一寸寸刮过眼前森严的壁垒——
明哨如林,暗哨似网,将整个院落箍成了铁桶。
这本该是令人安心的景象,可落在他眼中,却像一张无形的巨网,沉沉压在心头。
他微微颔首,眼中那丝“满意”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转瞬便被更深的忧虑吞没。
这铜墙铁壁,防的是外敌,可真正噬咬蜀汉根基的蛀虫,却在……他猛地掐断思绪。
行至院门处,一个笔挺如松的身影撞入眼帘。
黝黑精瘦的脸庞还残留着未褪的稚气,却硬生生绷出了成年人的刚硬。
尤其那双眼睛,黑亮得惊人,在阳光下像燃着两簇不屈的火苗。
刘禅心头猛地一抽。这孩子!正是他从两百良家子中亲手挑出的苗子。
授课时,他总在第一排,腰板挺得最直,那眼中的光,是能灼伤人的渴望!
初来时那瘦骨嶙峋、几乎风吹就倒的模样,比现在更……更令人揪心!
少年兵士瞥见天子驾临,瞳孔骤然紧缩,呼吸瞬间急促,脸颊腾起两团火烧云。
可他死死抿着唇,牙关紧咬,硬是把冲到喉咙的激动咽了回去——首日训诫如同烙铁:神农卫乃“哑卫”,守秘重逾性命!
刘禅张了张口,一股酸涩猛地涌上喉头。
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声沉甸甸的叹息,砸在寂静的空气里。
粮!粮!粮!这悬在头顶的利剑,连军中将士都勒紧了裤带,那些在豪族田庄里挣扎的黎庶,又该是何等光景?!
绝望的气息仿佛已弥漫在鼻端。
这时,有臣子趋前,声音带着几分试探:
“陛下,何不将神兵司单独分立?毕竟农耕与兵械,本不相干。”
刘禅目光倏地一沉,锐利如冰锥,声音却异常缓慢,字字千钧:
“有粮方能养民,有民方能征兵。兵之多寡,实系于粮之丰歉。”
他顿了顿,每一个音节都带着沉痛的力量,“故神农者,乃立国之本也!分?分的是大汉的命脉!”
左右闻言,慌忙拜倒,齐声高唱:“陛下圣明!真乃尧舜之君!”
这山呼海啸般的赞誉涌入耳中,刘禅胃里却猛地一阵翻搅般的恶心!
像堵了一团湿冷的淤泥!是厌弃那些史书上用民脂民膏堆砌功名的昏聩之君?
还是本能地憎恶眼前这虚浮空洞的奉承?或许两者皆是!
一股巨大的荒谬感攫住了他。
近来,他总觉脚下发虚,整个人像飘在云端,被这无边无际的阿谀托着,却找不到一丝踏实的着力点。
为君者的窒息!
身边不是慷慨激昂的直臣,就是曲意逢迎的佞臣,竟连一句带着血气的真话都听不到!
有时他甚至觉得,这金碧辉煌的朝堂上,只有自己是个活人,一个在孤岛上挣扎的活人,其余都成了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麻木地演着一场名为“忠君”的大戏。
可他们分明都有心跳!有呼吸!有悲喜!
刘禅猛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那团郁结的浊气强行压碎!
相父那殷切得几乎燃烧的目光……
那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百姓身影,在他脑中交替闪现,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神经——撑住!
至少……至少得让这些人吃上口饱饭!
这念头如同火种,瞬间点燃了他近乎枯竭的意志。
“自今日始!”他霍然转身,整了整衣冠,清朗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整个神农院:
“凡于国于民有利的谏言良策,尽可直言!朕非圣明,岂能无过?还望诸卿,以苍生为念,以社稷为重,直言不讳!”
他当即厚赏了那位进言者。
群臣见状,惊叹更甚:“陛下虚怀若谷,古之圣君,亦不过如此啊!”
这赞叹听在刘禅耳中,却只换来心底一声冰冷的嗤笑。
神兵司内,新起的炉灶吞吐着灼人的热浪,排布如阵。
刘禅望着赤红的铁水咆哮奔涌,如同地底熔岩,一股炽热的冲动涌上心头:
“我大汉可设有回收民间废铁的衙门?”他猛地转头,眼中精光暴涨,“速设‘收铁司’,专司此事!”
蒲元连忙拱手,面露难色:“陛下明鉴!只是……寻常百姓家中,怕是连口破铁锅都寻不出……”
刘禅闻言,满腔热血瞬间凉透!
是啊!寻常百姓连口铁锅都没有,只能用破瓦罐煮东西吃!
至于那些囤积如山的世家……
在这铁贵如金的乱世,想让他们吐出一点?除非用刀架在脖子上!一股深沉的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沉默地绕着那咆哮的冶铁炉踱步,一圈,又一圈。
沉重的脚步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与蒲元等人的商议也显得心不在焉。
最终,他带着一身化不开的凝重忧思,起驾离去。
待圣驾远去,神农院的工匠们仍能清晰感受到空气中残留的那份沉甸甸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忧虑。
有人眼眶发红,声音哽咽:“这般……这般为咱们小民操碎了心的明君……咱们……咱们要是再偷懒耍滑,还是人吗?!”
“对!拼了这条命,也要干出个样子来!”
“助陛下,开个比‘文景’还盛的太平盛世!”
低吼声在热浪中汇聚,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刘禅步出神农院时,只觉得肩上压着的不是龙袍,而是整个蜀汉的苦难与期望。
恰在此时,侍从飞步呈上奏报:
成都城内新建诸多茅厕,另有丞相亲拟的《卫生令》一册。
展开竹简,但见条陈分明,逻辑严谨:
一、营建之法:坊市军营皆设防渗茅厕(陶砖铺底,木板围挡),上加顶盖以减秽气。
二、管理之制:专设“粪夫”一职,定期清运至城外堆肥,供军屯田使用。
三、禁令条款:严禁街巷便溺,违者罚粟五斗,由里长督行。
四、教化之策:借“秽气致疫”之说,将洁净之道纳入仁政。
五、预期之效:既可防病,又能肥田,使成都成安居乐业之所。
“相父!”刘禅抚卷,心中激荡如潮水拍岸,一股由衷的敬佩与庆幸油然而生,“真乃经世大才!”
自己不过提了粪肥之议,丞相竟衍生出如此周全的卫生新政!
字里行间,皆是心系黎庶的滚烫心血与老成谋国的深谋远虑!
这方案缜密周详,竟挑不出半点疏漏!
旁人或许嗤笑此乃小事,刘禅却深知其关乎国运!
他脑中清晰地浮现后世考古所见:马王堆汉墓女尸体内那密密麻麻、令人毛骨悚然的寄生虫卵!
这便是当下无处不在的恐怖现实!
成都本就湿瘴之地,疫病横行(蜀地古称“水蛊”之疾)。
城中近二十万人口摩肩接踵,痢疾、霍乱如同跗骨之蛆。
此令一出,直扼疫病咽喉,更广积农肥,实乃一石二鸟的救命良策!
冰冷的数字在脑中疯狂翻涌:若无此策,成都任便溺横流,霍乱、痢疾感染率将高达三成!
幼童夭折者过半!粪便污染锦江,血吸虫(水蛊)、蛔虫肆虐,长久侵蚀,百姓寿数不过而立!
军营陋巷,疫病频仍,长此以往,国力必遭重创!
此令推行,预计可降三成死亡率!
(幼童腹泻致死率可减半!)三十年间,成都人口或从二十万增至三十万,每年多活两千人!
若推及全国……刘禅用力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不敢细算,那数字的重量仿佛要压垮他的脊梁!
此策效验,可比罗马帝国卫生之治,使其子民寿数远超欧陆!
更将催生粪业,令粮产激增!
忆及南宋汴京粪业之盛,堆肥之术助其以偏隅之地养亿万之民,实为命脉!
相父奏报言明,成都仅为试行,若见成效,当广布州郡。
正为此激动振奋,刘禅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名字——
“医圣”张仲景!
是否尚在人间?其《伤寒杂病论》乃活人无算的至宝!若能……
刘禅眼中骤然爆发出炽热的光芒,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窥见了一丝曙光!
若能请得张仲景入蜀,凭其神术,能救多少濒死之人?
纵使本人仙逝,其弟子门人亦可寻访!
最不济,也要将那《伤寒杂病论》求来——那是万千生灵的救命符!多活一人,便多一分燎原的星火!
他下意识地屈指细算,越算心越焦灼,指尖几乎要掐进掌心肉里!
“该死!”一股无名火猛地窜起,他恼恨地甩了甩手,“若有个计算器该多好!”
这念头荒谬又真实。转瞬,一股强烈的自厌涌上心头,他嘴角扯出一个苦涩到极点的笑:“这般……这般将人命折算成冰冷的数字,斤斤计较……朕,竟也……”
话未说完,那苦涩已浸透了骨髓。
在这吃人的乱世,黎民百姓在世家眼中,何曾是人?!
不过是两脚牲畜罢了
不!
或许连牲畜都不如!
陈到那低沉压抑、带着切齿痛恨的密报声仿佛又在耳边炸响:“陛下,那些庄园里的百姓……”
“已……不太像人了!” 陈到喉头剧烈滚动,仿佛咽下了极其污秽之物,终究没能说下去。
刘禅眼中寒冰炸裂,声音冷得掉渣:“你想说,像畜生?”
陈到却缓缓摇头,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切齿之痛:“探子回报……”
“豪族圈里的牲口倒是养得膘肥体壮,皮毛油光水滑。”
“那些百姓饿极了,常要偷抢猪马的糟糠豆粕充饥,被发现便是……便是往死里打!”
他深吸一口气,那口气吸得如此艰难,“最可恨的是,这些豪族个个满腹经纶,终日把‘仁义道德,心系苍生’挂在嘴边。席间他们最爱高谈阔论——”
陈到模仿着士族那虚伪矫饰的腔调,每一个音节都透着刻骨的讽刺:“‘御天下者,犹牧牛马……’”
“‘牛马不肥,则无以乘耕;黎庶不养,则难堪驱使。故善治者,必先厚其生,而后责其效。’”
刘禅只觉得一股狂暴的怒火直冲天灵盖!
这话赤裸裸地将治民等同于养牲口!
喂饱牛马是为了更好地奴役!
给百姓一口吊命的饭食,是为了让他们无力反抗,继续当牛做马!
这哪里是什么圣贤真谛?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逻辑!
“那些人说罢,”陈到的声音淬了冰,继续切割着刘禅的神经,“竟相视抚掌大笑,举樽相庆,彼此吹捧说‘此乃圣贤真谛’,俨然以洞悉天机、宰执乾坤的智者自居!
其乐融融,好不快活!”
刘禅对世家的奢靡早有耳闻,但此刻这具体的、带着体温的残忍描述,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灵魂上!
他想起石崇斗富——那炫目的财富背后,是无数枯骨在无声哀嚎!
司马氏的晋朝,正是从根子上烂在了这群禽兽手中,最终酿成“五胡乱华”的滔天浩劫,险些让华夏文明断绝!
而这祸根,正是曹操死后,再无一人能压制这贪婪无度的世家巨兽!
“无论作为谁,”刘禅在心中发出低吼,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都绝不能容许这样的禽兽王朝再现!
那是对整个华夏的羞辱!是永恒的耻辱柱!” 这誓言如同滚烫的烙印,刻入心间。
他不由重新审视眼前这位平日沉默如山的禁卫统领陈到。此人竟能如此透彻地看清这血淋淋的本质!
“陈卿,”刘禅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虚脱后的沙哑,却又异常清晰,“令郎年岁几何?”
陈到连忙躬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回陛下,犬子虚岁十八。”
“让他来朕身边,做个羽林郎。”刘禅微微颔首。
陈到闻言,浑身剧震,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狂喜与感激,竭力压制住,当即以大礼拜谢:“臣……叩谢陛下天恩!”
作为禁卫统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位年轻君主胸中燃烧着何等炽烈的火焰,肩负着何等沉重的使命——绝非外界无知传言那般懦弱!
近来国中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讥讽刘禅遇事只会啼哭,陈到每每闻之,只觉愤懑填膺!
刘禅抬手虚扶,疲惫已如潮水般涌上:“陈卿不必多礼。”
他强迫自己从那令人窒息的黑暗景象中挣脱,将翻江倒海的怒火与恶心死死压下,思绪艰难地转向寻访张仲景的人选。
忠诚可靠、机敏过人、老成持重……
刘禅的眉头越锁越紧,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指节无意识地、一下下重重叩击着坚硬的案几,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这看似寻常的人选问题,竟像一团乱麻,紧紧缠绕着他,带来挥之不去的、沉甸甸的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