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离,这避水珠如何使用,可让江水让出道路?”
“掌教,您只需将灵气灌入避水珠,激发宝珠活力,则江水自会一分为二,为您让出一条通道。”
回岸上向郑太傅和黄知县复命前,林易还有一出戏要演。
......
郢城江边。
曹达华不耐烦地来回踱步,时而望向江边。
“秦兄,你说林兄弟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吧?”
“柳姑娘,你说这江里若真有落水鬼,林兄弟应该打的过吧?”
“绣儿姑娘,林兄弟水性怎么样?在水中和敌人交手没问题吧?”
郑太傅抚着胡子,瞧着曹达华焦急的模样,指着江面提醒道:“曹捕头,你瞧那是谁?”
曹达华连忙顺着郑太傅的指向看向江面,一人影立于湍急江面,衣袂在劲风中猎猎翻卷!
这出场堪比年轻时的自己,不是林易还能有谁?
虽然肯定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但曹达华还是立即兴奋地摆起了手,口中大呼:“林兄弟!”
林易手持避水珠,将灵气灌入,避水珠内流转淡青色的光晕。
霎时间,避水珠迸发出刺目的光芒,清越龙吟之声自珠内震颤而出!
江水似被无形巨刃劈开,以林易为中心向两侧轰然退散!
原本被驱赶走的百姓们不知何时突然又折返回来,将江边围得水泄不通,岸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
林易排出的这阵仗,令江边围观的百姓们惊呼天神下凡。
......
江水浪涛翻卷,在林易身旁两侧凝成了两道晶莹剔透的水墙。
阳光穿透翻涌的水幕,在避水珠表面折射出七彩光晕,将林易周身映照得宛若神明。
水墙中游鱼悬停,气泡升腾,连最细小的砂砾都清晰可见。
林易踏前一步,脚下江底青石泛起涟漪般的灵光,分开的水道随着林易的前行不断向江心延伸,仿佛整条大江都在为林易让道。
曹达华回头望去,只见江边人头攒动,惊讶声和议论声此起彼伏。
“那是我兄弟,那是我兄弟!”
......
林易在众人的注视下返回岸边。
随着林易登岸,江水慢慢回拢,很快就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郑太傅迎上前去,问道:“林易,如何了?”
林易回道:“幸不辱命!”
黄知县立即追问道:“那落水鬼呢,可制服了?”
林易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消息被靠近的百姓们听到,立即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岸上的人们便都知道了林术士降服落水鬼的故事。
接着,林易便按照自己提前想好的故事,将张帆溺亡在江水里的事编纂描述了一番。
“回太傅,落水鬼已被我消灭,这江里的隐患现在已经消除,张帆的魂魄也已脱困,虽然他已身死,但并不愿意立即投胎,他告诉我,愿做这江里的河神,庇佑郢城的百姓,累积功德后再投胎转世!”
这话要放在平时,压根没有人会信。
为何?
你林易什么人呐?
莫说是一个雾隐门的术士,就算是郢城的知县大人发布公文,怕也是怀疑的人数远远大于相信的。
但现在的情形可不同。
林易刚刚在人前显圣,那江水能够一分为二为林易让道,此刻林易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就如同神明,神明说的话,大家自然是信的。
或者说,不敢不信!
林易做这么一出戏,为的就是做好故事的铺垫,他说什么,大家就要信什么。
原本是一桩哀事,此刻到了林易的嘴里,倒成了一桩喜丧!
张帆虽身死,但做了河神,且可累积功德后再前往投胎,那必定是个好归宿。
更令百姓们开心的是,他们这下知道江里的河神是谁了。
张帆,那可是个老实人。
有他做河神,百姓们安心多了,郢城风调雨顺,看来不在话下!
......
“张帆真的死后做了这江里的河神?”
“那还能有假,那位高人不是说了嘛,不仅这江里的水鬼被他制服了,张帆也做了这江里的河神。”
“若是真的那就好了,张师傅人善,有他保佑咱们郢城,肯定年年丰收、风调雨顺。”
“那自然是真的,这话可是从高人口中说出来的,你刚才也瞧见了,连江水都一分为二为他让路,他可不是一般人!”
“话说,你们知道那位高人是谁吗?之前怎么没见过呀?”
“我刚听说,说是隔壁豫州寿霖城的人,听说还是雾隐门的。”
“怪不得,这雾隐门神秘莫测,不少高人就出自那里,现下真是开了眼了。”
“可不是,我一直以为雾隐门就是个捞阴门的行当,谁知道里面的门人竟然这么厉害!”
“你知道啥,你以为雾隐门是想进就能进的啊?”
在百姓们你一句我一言的议论中,一队官兵赶出一条道,众人随着黄知县先回衙门,那张帆的尸身则被送到仵作行验尸,没什么问题的话,很快就会下葬。
张帆的徒弟们虽心有疑惑,但见识了林易人前显圣的手段,加上落水鬼已被制服,自个儿的师父可能真的做了河神,便也没有那么悲伤了。
后来郢城的百姓便将张帆作为河神的形象供奉香火,而郢城也的确风调雨顺了三年。
......
到了衙门不久,仵作验尸的结果便送了来。
的确是溺亡,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发现。
考虑到张帆生前作为捞尸人的功德,以及林易口中所说的河神身份,黄知县便下令将张帆厚葬于城西,每年祭拜河神的时候,也要前往祭奠。
至此,捞尸人张帆化身河神之事已了。
不过黄知县现在倒是有一桩心事一直压在心头,他将郑太傅等人带回衙门,其实有着自己的打算。
“郑太傅,真没想到您手下还有像林兄弟这样的高人。”
“黄老弟谬赞了,林易的确有些过人之处,就连今儿这表现,老朽之前也未曾见过。”
说完,郑太傅转向林易,笑着问道:“林小兄弟,你还有多少手段是我郑某人不知道的呀?”
林易连忙接住郑太傅抛来的问题:“连压箱底的本事,今儿都抬出来啦!”
这番回复,倒是让现场的众人发出一阵轻笑。
见气氛差不多了,黄知县这才开口,向郑太傅说道:“太傅,实不相瞒,今儿黄某有事相求!”
说完,竟从椅子上站起,快步来到郑太傅面前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