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不掉的,我劝你还是乖乖跟我们回去。”
面对林易的劝阻,老者不屑的冷哼一声,从衣衫下掏出一把桃木杖,桃木杖身雕刻着奇异的图案。
见老者掏出兵器,秦先掏出双刃,林易也手握纯阳剑。
“哼,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今日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彩门奇术的厉害!”
面对前后夹击,老者丝毫不慌,手中的桃木杖猛地一挥,口中念念有词。
刹那间,两道五彩光芒如彩虹般划破长空,如流星般急速坠向林易和秦先。
秦先连续挥动清刚、扬文,将光芒弹飞,另一边的林易则只是用纯阳剑横剑一挡,那光芒遇剑即碎。
“好兵器!”
老者赞了一声,横举桃木杖冲向秦先。
秦先双刃摆出起手式,在老者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时立即出手,双刃交错如水银泻地,只见残影不见刀身。
自打见过林易所使的快剑,秦先将林易快剑的精髓融入自己的刀法,创出了双刃快刀流!
那老者毕竟只有一把长武器,秦先的双刃可谓是一寸短一寸险,每一刀都险些得手,打得那老者连连后退。
即便秦先停手,老者也是连续后退了数步才停住,若非桃木杖撑住地面,就要仰倒在地。
“好小子!”
老者心里暗赞了一声,扭头攻向林易。
前面走不通,就走后面。
谁知林易更不得了,“唰”地挥出一剑,险些将老者连人带仗砍翻在地!
只是一剑,老者连退数步,桃木杖险些脱手。
眼看林易和秦先都不好对付,老者使出了阴招。
老者使劲将桃木杖插入地面,双手握紧食指伸出合拢,口中默念咒语。
林易和秦先看出老者要使大招,眼神一个交汇,同时从前后方杀向老者,不给他施法的机会。
就在两人近在咫尺之际,老者突然对着桃木杖猛地一拍,仗头处竟飞出了无数只五彩斑斓的蝴蝶!
这些蝴蝶翩翩起舞,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林易和秦先刚闻到这股香气,便觉得一阵头晕目眩,眼前的一切立即开始旋转起来。
这属彩门中人所用的药法,用药使敌人晕倒,所谓的蝴蝶影像只是障眼法而已,吸引注意力,但这一招最主要的是释放迷药。
随着蝴蝶飞舞,那香气越来越浓,林易和秦先的意识开始逐渐模糊。
关键时刻,林易灵台清明,使出金刚诀,一层先天罡气立即笼罩全身,迷药再也无法继续侵入,同时,林易使出谷衣心法,将体内所吸迷药通过身上毛孔全部排出体外!
只是眨眼的功夫,林易便恢复清醒。
秦先那边,猛地刮出一阵狂风,将身边的蝴蝶全部吹散!
只是体内的迷药仍在,需要一段时间消化。
见秦先中招,老者试图从秦先那边逃跑,但身子刚要移动,就被纯阳剑拦住去路。
“老爷子,还是跟我走吧。”
老者不答,挥动桃木杖将纯阳剑挑开,接着老者舞动桃木杖,股股真气从桃木杖内涌出,在空气中产生真空,带着压扁一切的凶猛之势冲向林易。
林易持剑没有躲开,因为此时身后的秦先还未恢复。
面对老者的霸道真气,林易突然爆喝一声,先天罡气在这一身怒喝中都被震碎,一股无比强悍的灵气如汹涌的波涛一般沿着巷子将老者瞬间湮灭!
灵气过后,林易收剑走到倒地的老者身前。
此刻的老者衣衫破碎,嘴角渗出鲜血,桃木杖也碎成了数段。
“真没想到,人界竟然有如此厉害的修行者,我服输了,我投降!”
林易回头,瞧见赶来的曹达华已将秦先架起,三人微微一笑。
立功了!
......
回到衙门,林易先来到郑太傅身旁耳语了片刻,郑太傅静静地听着,表情并无变化,只是在林易说完后,嘴角微抬,点了点头。
“黄老弟,我这几个小兄弟忙了一天,倒是有些许收获,我瞧你不如给他们几个赏钱,让他们出去喝喝酒,犒劳一番才是。”
“这个自然。”见郑太傅说有收获,黄知县立即给了林易三人每人十两银子。
这出手够豪的。
林易谢过后,带着秦先和曹达华退出屋去。
“林兄弟,咱们这就算...完成了?”曹达华疑惑道。
“曹大哥,郑太傅给咱们的任务,一直以后都只是探查和寻找线索,并不是要我们揭露真相,这真相嘛,我已经告诉了郑太傅,至于他会不会向黄知县如实告知,那就是他的事了。”
“那彩门老头怎么办?”曹达华继续追问道。
“郑太傅自有处置。”
......
第二天一早,郑太傅的车队如期启程。
一辆最大的马车里,郑太傅、林易、曹达华、秦先坐在其中。
“郑太傅,您就别卖关子了,告诉我们事情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八卦的曹达华焦急地向郑太傅询问道。
郑太傅如往常般抚摸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
那日林易等人发现各自的线索后,碰头相互一合计,便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黄舞和叶秋所谓的换头之术,其实只是个障眼法,是他们和彩门老者早就串通好的一出戏。
那老者开始表演的寒暑倒转、三仙吞月等彩门秘术,都是为了做个铺垫,使大家相信后面的换头之术也是真的彩门秘术。
实际上,黄舞还是黄舞,叶秋也还是叶秋。
只是知县大人的独生女儿喜欢上了一介清贫的书生。
这书生在一次义助活动中认识了黄舞,两人在后来的义助中又相遇数次,两个年轻人便因为同样的志向渐渐地走到了一起,但这番爱恋被黄知县在一次探视中发现了苗头,黄知县要黄舞断了和书生在一起的念头,还告诉黄舞已为她做主与高家定好了婚约。
至于叶秋,是那高家公子心中的白月光,身为醉梦轩的常客,高家公子对那些胭脂俗粉没有一丁点儿兴趣,反而出手阔绰,常与叶秋单独相处对弈到深夜,两人由棋艺相识、相交、相恋。
但高家可是郢城的大户人家,怎能允许高家的独生子娶一个青楼女子呢?哪怕叶秋只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虽说黄舞和高家公子有了婚约,但两人均已心有所属,后来两家人安排的见面,反倒让两个年轻人敞开心扉表达了各自的情感,然后两个聪明的年轻人一合计,便有了这出精心策划的换头之计。
“后来呢,后来呢?”曹达华连声追问,“那黄知县知道真相后怎么样了?”
郑太傅仰头笑了起来。
“那我就不知道了。”
惹得林易等人连声抗议。
......
“吱呀”一声,门开了。
黄知县得知真相后,脚步沉重却又带着几分释然,推开了供奉着夫人灵牌的祠堂。
这座祠堂,平日里庄严肃穆,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此刻在黄昏的余晖下,更添了几分静谧与深沉。
黄知县走进祠堂,目光立刻落在了那摆在正中央的夫人灵牌上。
灵牌上“爱妻黄门李氏之灵位”几个字,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黄知县呆呆地站在灵牌前,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对往昔的怀念,有对夫人的愧疚,更有此刻做出重大决定前的踌躇与坚定。
黄知县出生于官宦世家,家族中代代皆有人在朝为官,门第显赫。
自小,他便生活在繁华的官宦府邸之中,接受着最严格的教育和礼仪熏陶。周围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往来宾客,皆是达官贵人,言谈举止间尽显尊贵与奢华。
而他的夫人李氏,却只是一介平民之女。
她出生在城郊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父母皆是勤劳善良的庄稼人。虽家境贫寒,但李氏自幼便聪慧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父母见她如此喜爱读书,尽管生活艰难,还是省吃俭用,送她去私塾念了几年书。
在那里,李氏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仅熟读经史子集,还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
黄知县与李氏的相遇,宛如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
那是一个春日明媚的午后,黄知县外出踏青,偶然间路过城郊的一处农田。只见一位女子身着朴素的粗布衣裳,头戴一顶遮阳的草帽,正弯腰在田间劳作。她的动作轻盈而熟练,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专注的神情。黄知县被这独特的画面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地注视着她。
待李氏劳作完毕,直起身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抬头间,与黄知县的目光交汇。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黄知县被李氏那清澈明亮的眼眸、温婉动人的笑容所打动,而李氏也被黄知县身上那股儒雅的气质所吸引。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微妙的情感在空气中悄然弥漫开来。
此后,黄知县常常借故来到城郊,与李氏相见。
他们一起漫步在田间小道,谈论着诗词歌赋,分享着彼此的梦想和追求。
黄知县发现,李氏虽然出身平凡,但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见识。她对世间的万物都有着独特的见解,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知书达理的气质,与那些官宦家的小姐截然不同。而李氏也被黄知县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尽管知道两人身份悬殊,但还是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段感情之中。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黄知县向父母提出要与李氏成亲时,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
父母认为,黄知县身为官宦子弟,婚姻大事应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与一个平民之女成亲,不仅有损家族的声誉,还会影响他的仕途发展。
但黄知县心意已决,他坚信爱情不应被门第和身份所束缚。
他多次与父母沟通,向他们讲述自己与李氏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李氏的善良、聪慧和知书达理。
最终,父母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礼那天,虽然没有奢华的排场和众多的宾客,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黄知县身着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来到李氏家中。李氏穿着朴素却整洁的嫁衣,脸上洋溢着羞涩而又幸福的笑容。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们拜堂成亲,结为夫妻。
婚后,李氏尽心尽力地操持着家务,孝顺公婆,与黄知县相濡以沫,恩爱有加。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赢得了家族上下的喜爱和尊重。而黄知县也在李氏的鼓励和支持下,仕途一帆风顺,逐渐成为了一方知县。
如今,黄知县站在夫人的灵牌前,思绪飘回到过去。
他想起了夫人那温柔的面容、善良的笑容,想起了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儿如同当年的夫人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门第和身份的差异,与那个清贫书生私定终身。
此时,黄知县看着夫人的灵牌,仿佛夫人就在眼前,正微笑着看着他,用那温柔而又坚定的眼神鼓励着他。
他仿佛听到了夫人那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老爷,爱情是不分门第和身份的,只要他们真心相爱,就应该成全他们。”
想到这里,黄知县心中的结终于解开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夫人的灵牌说道:“夫人,我明白了。”
说完,黄知县转身走出祠堂。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
......
后来,黄知县将叶秋从醉梦轩赎身,带回了黄府。
叶秋拜了黄知县为干爹,与黄舞做了姐妹。
在黄知县的周旋和高家公子的坚持下,黄家和高家的婚约不变,但高家公子的婚娶对象由黄舞变成了叶秋,黄舞也得偿所愿,嫁给了清贫书生。
一番折腾虽没有达到目的,但总归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还没完呢,由于在醉梦轩长大,叶秋识人阅人无数,在高家的生意上屡屡提出正确的建议,高家的生意在叶秋入门后蒸蒸日上。
至于那清贫书生,得偿所愿后一门心思扑进了科考,没两年便高中,成了郢城百姓口中的金龟婿。
至于那彩门老者,被黄知县放了出去,只是要求他再演一出戏,将黄舞和叶秋的头给换回来...
走出郢城的城门口,老者微微一笑,将黄知县派人送给自己的五十两银票塞进袖口,深藏功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