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洛阳,大司马府邸。
数名御医聚于曹真卧房,或搭脉辨症,或熬汤煎药,或小声商议,躺在内室床榻上的曹真脸色苍白、气若游丝,已是病入膏肓。
自去年关中惨败返回洛阳后,曹真心中万分愧疚,羞于见人,如此闷气郁结,不到半月就已重病缠身,以致于连朝会都参加不了了。
魏帝曹睿自是不愿自己赖以倚重的宗室大将、股肱之臣就此丧命,不仅派出多名御医为曹真治病,就连他本人也数度亲临曹真府邸探望。
这一日上午听闻曹真已有命在旦夕之象,曹睿退朝之后急忙带着几名御医赶来探视。
过得半晌,御医们皆面带沮丧地从卧房内退了出来。曹睿急忙问道:“情况如何?”
“回陛下,臣等无能,大司马他......他已是药石无灵,恐怕挨不了多久了。”为首的一名御医小心翼翼地答道。
曹睿闻言大怒:“不可能,大司马他一个月之前还好好的,怎会突然就到了药石无灵的地步?尔等尽力了没有?”
“陛下恕罪,臣等已尽全力,只是大司马的病气已深入五脏六腑,除非仙人降凡赐下灵药,恐怕世上无一人能医治。”
众御医跪倒在地,一口大气都不敢出。曹睿有心还要发怒,想了想,终究还是把怒火压制住了,无力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大司马现在如何?能否开口说话?”
“臣等刚才给大司马扎了针,又给他服下了一碗参汤,等到药效发作,大司马开口说话应是不难。”
话音刚落,就见一直在屋里伺候的曹爽快步走了出来,带着几分哭腔对曹睿弯腰奏道:“陛下,臣父请陛下进去说话。”
曹睿知道曹真恐是要交代后事,急忙点头答应。进到内室,曹爽将曹真搀扶起来靠在自己身上,又命屋里的侍女全部出去。
喝过参汤之后,曹真气色似有好转,但曹睿和曹爽心中都明白这怕是回光返照之象。
“陛下,老臣全身无力,请恕臣不能见礼了。”
曹睿道:“爱卿养病为重,这些虚礼不必挂怀。”
“陛下,老臣恐怕已命不久矣,今有心腹之言告知陛下。”
曹睿道:“爱卿请讲。”
“陛下,雍凉二州全境沦陷皆臣之过也,臣对不起陛下,对不起世祖文皇帝,更加对不起太祖武皇帝。
如今蜀贼的势力愈发强大,若不能收复关中,我大魏江山必有倾覆之危。
臣才疏学浅,实不是诸葛亮、杨清等辈的对手,臣遍观朝野上下,惟大将军司马懿一人可敌诸葛亮,因此臣死之后,陛下可命司马仲达接替臣的位置统领三军对抗蜀贼。”
“卿家放心,此事朕准了。”
曹真又道:“但司马懿是外姓人,终究比不上我们曹家自己人放心,陛下虽可信他、用他,但不可全信,亦不可毫无保留地重用他,对他必须要有所制衡,不可使其在军中一人独大。”
“卿家放心,朕明白、朕明白。”曹睿连连点头。
曹真继续说道:“另外蜀贼取了关中,占有地利,眼下单靠我们大魏一家很难将其剿灭。
东吴孙权向来首鼠两端,如今西蜀做大,他定然会心生妒忌,陛下可设法离间吴蜀联盟,只要能够联吴攻蜀,就能和太祖在时一样把蜀贼上升的势头打压下去。”
“联吴攻蜀?朕晓得了,朕会着手进行此事的。”
曹真道:“如此臣就放心了。陛下英明睿智,必能剿灭吴蜀二贼,成就伟业,可惜臣不能再为陛下鞍前马后了。”
饶是曹睿身为帝王,早已练就一副铁石心肠,此刻听到曹真的这番话,也不禁动容,别过头去用衣袖擦拭了眼角的泪珠
“大司马莫要说这种丧气话,好生养病,朕还要依靠卿家为朕分忧呢。”
曹真微笑着点了点头。君臣二人又说了会儿话,直到后来曹真再度恢复成有气无力的状态,曹睿方才回转皇宫。
翌日,曹真病逝,曹睿罢朝三日,追谥他为元侯,让其长子曹爽继承爵位,并分封曹真的另外五个儿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为列侯。
消息传到季汉,诸葛亮、杨清等人并没有高兴,因为他们已经收到密报,曹睿命司马懿接替曹真统领三军,而司马懿的兵法韬略更在曹真之上,汉军对付起来将会比对付曹真更加吃力。
不过诸葛亮等人也并不怎么担心,因为目前季汉的国力已大为增强,他们有信心在与司马懿的作战中取得胜利。
再则,眼下季汉的头等要事是迁都长安,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把精力放在此事上了,曹真死了尽管也是一件大事,但很快就不被季汉群臣放在心上了。
时光飞逝,很快就来到了七月。此时长安皇宫业已营建修缮完毕,天子刘禅正式下诏还都长安。
当然为了表彰这么些年蜀中百姓对兴汉大业的支持和贡献,朝廷决定永远以成都为大汉的南都,给予成都这座城池永远的荣誉。
七月初三,良辰吉日,刘禅、诸葛亮引宫中后妃、内侍、丞相府众官、部分王公大臣在三万精兵的护卫下出了成都,启程赶往长安。
七月二十一日,众人抵达汉中,留守此地的李严出城三十里迎接御驾。刘禅在汉中休息了五日,七月二十六日再度启程,经由陈仓道赶往关中。
八月十八日,刘禅、诸葛亮一行终于抵达长安,杨清领着关中众官以及数万百姓夹道欢迎。当晚,刘禅及一众后妃住进皇宫。
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宗庙祭奠昭烈皇帝刘备、光武皇帝刘秀、高祖皇帝刘邦,并向天下百姓宣布大汉正式还都长安。
季汉还都长安的意义非同凡响,以前魏吴两家还能堂而皇之地蔑称季汉为蜀国、伪蜀、西蜀,如今季汉不再偏居益州一隅之地,曹魏只能以伪汉之名蔑称之,至于东吴之前背地里蔑称西蜀,如今也只好以西汉这样的中性名字称之。
消息传至四方,宇内响动,魏吴两国境内的许多士族百姓没有想到汉室居然还有再度中兴的迹象,四百年煌煌炎汉的记忆再一次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并让很多人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如今占据中原的魏国尽管势力依然强大,但会不会像当年的新莽那样只是一个短命的国家,汉室会不会真有三兴的那天?
一些不满曹魏统治的农民起义军甚至打出了反魏复汉的旗号,诸葛亮自是不会浪费这个动摇曹魏根基的好机会,一面派出使者暗中联系那些义军,一面派人潜入魏境到处散播汉室即将三兴的言论。
魏廷虽然严加查察,但还是屡禁不止,由此中原人心浮动,前往关中投诚的士民络绎不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