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地方都是有限的,所以下一步拉丁美洲和非洲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中东,那是因为那里是大国博弈的地点,别说未来十年,就是三十年,这里也不会得到更多稳定的市场。
尼古拉建议本次去非洲可以去看看,那边的变化和发展,如果可以,两国可以再次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那边支棱起来。当然了,这个支棱起来,可不是帮助他们走向现代化,而是让他们拿资源换商品,不过这些资源需要函夏和俄国资本去开发。
4月5日乌拉尔光学仪器设备厂以75亿美元完成收购俄技术联邦集团旗下的Shvabe(什瓦贝)光学仪器控股公司。整合完毕后,该公司将会成为全俄国最大的光学设备制造商。
此外这家公司也正式开始军民两用,民用设备生产主要由原乌拉尔光学仪器设备厂负责,而军工产品将由什瓦贝公司负责。合并之后由原什瓦贝总裁马克辛负责。
完成整合之后,公司在俄国科创板市值来到了4085亿卢布,约合190亿美元。此外由于乌拉尔光学仪器设备与德国的蔡司光学有着密切合作,两强联合之后,乌拉尔什瓦贝光学仪器控股公司将会成为东欧第一大光学公司,世界第五大光学生产商。
根据乌拉尔什瓦贝负责人马克辛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集团宣布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不低于70亿美元。公司的目标是在十年后,成为世界光学设备生产的前三名。
此外公司计划明年在hK股市再次Ipo,届时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从而用于扩大公司的研发和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手机镜头)
照相机、医疗器械、显微镜、光电系统、卫星望远镜、光学瞄准镜、半导体芯片、图像数据以及视觉感知等业务。反正尼古拉就是把该公司打造成为俄国的蔡司公司,变成俄国的工业‘眼睛’。
因为乌拉尔什瓦贝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肩负的任务也很重,所以每年不低于7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一方面有俄国对科技企业的免税,另一方面来自尼古拉科学基金的出资。
4月6日俄国海军发布的消息,俄国房部向地中海派出一系列太平洋舰队舰只,着手组建常驻地中海行动编队,用于保护俄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这一决议是少一古向尼古拉多次征求后的结果,虽然地中海地区也有一支不容小觑的北极星安保公司为首的‘伏尔加’级两栖攻击舰队驻扎,但那不代表俄国海军官方。
为了给徐国支持,也为将来的利比雅做后盾,非常有必要组建一支地中海常规舰队。在经过尼古拉的批准之下,首先由太平洋舰队出动一艘改装后的1164型万吨防空巡洋舰,2艘‘现代’级防空驱逐舰以及2艘‘飓风’级常规潜艇,外加一艘2万吨级别的综合补给舰。
消息中指出:“过渡计划规定舰只停靠外国港口,补给储备、让乘员休息。舰队计划5月中旬穿过苏伊士运河。将会停靠在徐国的塔尔图斯港口驻扎”
这个地中海舰队,将来还会驻扎进入利比雅的苏尔特和班加西港口,这样俄国在地中海就拥有至少两大补给点位,极大的获得生存空间,也会给本地区的阿拉伯盟友吃下定心丸。
太平洋舰队一下子少了好几艘主力军舰,当然也会在今年列装补充进来。因为当下的红色造船厂,可以同时开工建造6艘大型水面舰艇,这还不包含那艘11万吨级别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4月23日俄原子能公司旗下子公司Rusatom overseas公司总经理阿利耶夫向记者表示,函夏建议俄国成立合资企业建设和使用浮动核电厂。
阿利耶夫说:“我们收到成立合资企业的建议,该企业属于我们,即俄国和函夏,它能得到我们两国的投资、成立一定的舰队、然后共同使用它。生产和使用浮动核电厂的合资企业是函夏方面向我们建议的想法,我们没有回绝。”
他解释说,“这个想法是昨天提出的,因此‘他目前无法对’地点和合理性方面进行任何评估。从生意角度看,想法很好。我们与函夏方面商定,首先,在我们关系的目前阶段任何技术合作至少肯定不是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我们讨论的将仅仅是商业合理性问题。”
当记者询问俄国家核能集团公司负责人达维宁泽尔图,对阿利耶夫提到的浮动核电站有何看法时,对方回答道“我不明白阿利耶夫那边是什么情况,但是我们公司早已经在非洲安哥垃、科特迪瓦以及沙漠国完整建成了十几座海上浮动核电站。
我们在浮动核电站上面拥有十几万个专利权,请恕我孤陋寡闻,如果我们这方面技术是世界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此外我还非常看好浮动核电站的未来市场。”
俄国很幸运的拥有两家顶级核电建设公司,不过由于尼古拉管理的俄国家核能集团公司,在消化吸收俄国的核电技术后,每年花费不低于1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使其在核电技术领域,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企业。
从非洲到拉美,从中东到东南亚,核电项目一个接着一个,而且当下已经研发成功第四代核电机组,可以做到无核辐射污染,真正的变成清洁能源。此外该公司在核废水以及核废料的处理方面,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存在。
2013年4月26日,俄国西伯利亚腹地的伊尔库斯克州,远东航空航天联合实验中心。一场足以改写未来空天动力格局的重大试验即将拉开帷幕。
在地下数百米深、由高强度合金与复合材料构筑的“北极星科技动力实验室”内,所有监测系统进入最终待机状态。这一天,由远东南方汽轮机厂、
俄国敖德萨数控机床公司、马达西奇动力公司、索洛维耶夫航空器零件制造集团与北极星科技动力实验室组成的“高超声速联合研发体”,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