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过后,甲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匆匆来见秦狄。
“陛下,这是锦衣卫近五年来的所有记录。”
本来准备午休片刻的秦狄,缓缓睁开眼睛,目光落在了甲手中的书册。
“呈上来。”
皇帝吩咐一声,甲迈步上前,将手中之物毕恭毕敬的送到皇帝近前。
秦狄接过书册,翻开细细查看。随着一页页翻过,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
书册里清清楚楚的记录着苏文柏近些年的所作的一切,当然,这些事情都是由锦衣卫记录,并非是他处理的政务。
具体时间是从秦狄继承帝位一年后,最初的结交,到现在明显有了结党嫌疑,而且所作之事可谓是越来越出格。
从锦衣卫的记录中不难看出,苏文柏做的一些事情虽然出格,却并没有贪赃谋私之举,但其行为却有滥用职权的嫌疑。
再看后面,是一些与苏文柏私下往来的官员名单。这些人中不单单是京都官员,就连各州府的地方官与他都有着很密切的往来。
仅凭这份名单上的名字,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出,苏文柏在朝中已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秦狄看着那些名字,脸色愈发阴沉。因为上面涉及到的很多名字,尤其是那些各地州府的地方官员的名字,有一部分连他这个皇帝都没有听过。
“这些记录,都是从何而来,可信吗?”
尽管他心中已经有答案,但嘴上还是忍不住想要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甲立刻恭敬作答道:“陛下,这些记录皆来自锦衣卫的秘密探查,每一条记录都有确切证据,绝无虚假。目前整个京都的官员,都在锦衣卫的秘密监控中,至于外省官员回京后,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会被密切关注。”
秦狄微微点头,深知锦衣卫办事的能力和规矩,这些记录应该是可靠的。
想到苏文柏竟在不知不觉间结党营私,势力渗透到如此地步,秦狄心中又是一阵无奈。
合上记录,长舒口气,开口道:“你先退下吧,这本记录朕留下了。”
“喏。”甲应允一声,悄然退至延禧殿外,继续默默的保护皇帝。
秦狄起身,缓步来到后面的楼台,将门推开,一股带着寒意的冷风迎面而来。
往昔波光粼粼的湖面,此刻已经结冰。阳光的照射下,冰面未曾融化的积雪显得格外刺眼。
眯眼望着远处被积雪覆盖的冰面,眉宇间闪露着愁容。
苏文柏的种种行径,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可秦狄心中清楚,他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无疑是在稳固太子的地位。
不得不佩服苏文柏的远见,太子年纪尚浅,他就早早的开始为他谋划根基。如果单说亲情,苏文柏此举无可厚非,但这并非普通权贵之家,身在皇家,如此行为就成了禁忌。
自古以来,历代国君帝王最忌讳的便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种行为,对皇权是一种极大威胁。
对秦狄而言,皇位迟早都会灏瀚,他绝对不会允许骨肉手足相残的那一幕发生,这便是他为何在灏瀚出生后就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只是他想不明白,自己的态度都如此明显了,苏文柏怎么还会有多担忧?
罢免苏文柏的尚书衔,其实很简单,一句话而已。他所担心的是此举会引起朝中臣子的猜疑,尤其是太子年纪尚浅,很容易会让臣子误解,甚至会引发朝堂动荡,这并非他想看到的局面。
就在他思索着如何抉择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而来,禀报道:“陛下,苏尚书求见,正在殿外候着。”
秦狄闻言,眉头不由皱起,眼眸中闪露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喃语道:“呵呵,顾醇上午参奏,他下午就来了,消息够灵通的呀!”
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有意无意的看向了杨光。
杨光见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情不自禁的就冒了出来,急忙道:“陛下明鉴,奴才绝对没有与苏大人通风报信。奴才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见。”
皇帝淡淡扫了他一眼:“既然没有,你慌什么!哼,去好好查一查今日值守的人,看看消息是如何走漏的,起来吧!”
“谢陛下。”
杨公公战战兢兢的起身,见皇帝朝延禧殿走去,暗暗松了口气,抬起袖口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急忙迈步跟了上去。
返回殿内坐下,眼神示意,杨公公心领神会,开口道:“宣苏尚书觐见。”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延禧殿的门口处出现苏文柏的身影。只见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殿内,跪地参拜。
“臣苏文柏恭请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狄看着他,一扫刚才的沉闷,嘴角浮现一抹笑意,轻快的说道:“苏尚书快快平身。来人,赐坐,上茶。”
“谢陛下。”苏文柏谢恩后落座。
“朕可有段日子未曾看到苏爱卿了,最近在忙些什么呀?”
听到皇帝询问,苏文柏急忙站起身来:“回陛下,臣近些时日在整理各州府上缴国库的钱粮,故而未曾前来给陛下请安,望陛下恕罪。”
“呵呵,苏爱卿忙于政务,朕心甚喜。殿内并无旁人,你我亦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礼,坐着回话便可。”秦狄再次示意他落座,继续说道:“夫人身体如何,府内可都还好?”
“有劳陛下惦念,府内一切都好。”苏文柏毕恭毕敬的作答。
皇帝面带笑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俗话说得好,平安是福,二老平安,晴儿也就放心了。爱卿毕竟是晴儿的父亲,他日得闲时,可带夫人入宫,咱们一家也团聚团聚。”
闻听此言,苏文柏受宠若惊,再次谢恩。
秦狄一直和他闲聊着,自始至终都未曾提及今日之事。再看苏文柏,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待到皇帝喝茶的间隙,苏文柏瞅准时机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臣今日前来,乃是有事上奏,还望陛下恩允。”
秦狄一手端庄茶杯,看着苏文柏,言道:“怎么,爱卿今日来见朕,可是有公务?”
“回奏陛下,臣请求辞去户部尚书一职。”
皇帝听他这么说,并未急着作答,不紧不慢的将茶杯放在案上,再次看向苏文柏。
“爱卿为何突然有此想法?可是有旁人胡言乱语的说了些什么?”
“臣蒙圣恩,一步登天,理应报效朝廷,只是臣现在年纪大了,有些政务处理起来,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如今我朝内政处于稳定状态,臣以为陛下可趁此时节,应多多栽培些年轻臣子,给他们一个晋升的机会。”
苏文柏的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如果不是秦狄事先看了锦衣卫的记录,可能就真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