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刘备这话,
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劝说刘备这种想法违背了祖宗礼法,而是全都在那闭目沉思,似乎是在思索这条路的可行性,光是这一点,就已经相当离谱了,
别说刘备了,
就算是正常人家,但凡是子孙后代枝繁叶茂的大族,便不可避免的会有所谓的宗祠,但可从来没听说过谁家的宗祠里面有个外姓人,要受自家子孙后代供奉的,更别说如今刘家的宗祠,那可是皇室宗祠,自然不应该如此乱来,
要是正常情况下,现在肯定有一大群言官站起来,劝告刘备不可视祖宗礼法如无物,但偏偏,现在愣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反而一个个全都用诡异的眼神看向刘备,那眼神仿佛就是再说:“玄德公所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要不,咱们真就考虑一下?”,
没办法啊,
真不是他们想要罔顾礼法,说句实在的,这太史慈实在是有些太邪门了啊!
纵观他从军履历,一开始,大家都当他是倒霉蛋来着,且不说他单骑去北海救援孔融,结果先是和吕布对上,被人家狠揍了一顿,好不容易逃命之后,下一次突袭,就直接了当的扎进了陷阵营之中,
说实话,
挺牛的,
别说他了,就连吕布都没那个胆子自己一个人去单挑八百陷阵营,但太史慈就这么干了,当然了,结果自然也是被五花大绑,扔进了北海大狱,最后又被李忧捞了出来,随后开始追随刘备南征北战,
当然了,
这南征北战的过程,其实在一开始也是很坎坷的,别的不说,那段时间所有人都知道,太史慈在哪待着,哪就不开战,当了一整年将军,不管是武艺还是统兵本事都不弱于人的太史慈愣是连真正意义上的战场都没有去过,
天天不是领兵去这儿驻守,就是领兵去那驻守,一点敌军的影子都看不见!
也着实不能怪别人都把他当成倒霉蛋!
但现在仔细想想,
这一切真的是太史慈倒霉吗?
换一个角度,一切就变得都不一样了,
如果当初太史慈没有被吕布俘虏,那他能有机会追随刘备吗?虽然确实在大牢里被折腾的不轻,但他又没有被上刑,只不过是在大牢里饿上几天罢了,如果现在有一个人站在你的面前,告诉你,只要在大牢里蹲上几天,以后走的便全是康庄大道,你难道不会答应?
至于之后去哪都找不到仗打,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自然是有些憋屈的,但也正是因为李忧看出了太史慈的憋屈,日后但凡有重要的战役,他都会有意无意的想着让太史慈去,这难道不是一种好运吗?
而再后来那些邪门的立功方式,就更是旁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会给他祥瑞这种不知所谓的称号了!
因为这个称号,
其实是所有人共同承认的!
想到这里,
李忧不由得捏了捏下巴,随后看向刘备说道,
“玄德公啊!”,
“入宗祠什么的,可能还是有一些离谱,要是这么搞,子扬先生估计是要骂街了!”,
“这倒也是!”,
刘备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李忧在说些什么,现在的刘晔乃是大汉的宗正,如果他硬要让太史慈入宗祠的话,刘晔就必须想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办法来,但这对他来说,确实是有些太难了,理论上来讲,就算刘备将太史慈认为义子,也是没道理让外姓人入宗祠的,
只不过刘备一开始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但现在李忧这么煞有介事的回答,顿时便让刘备明白,
自家的这位太平侯爷,
多半是心里真有了什么好主意才是,
只见刘备看向李忧,好奇问道,
“伯川啊,若是依你之见,此事又该当如何啊?”,
“回玄德公话!”,
李忧微微一笑,拱手说道,
“我倒是觉得,咱们只消善待这位祥瑞,自然可保我大汉国运昌隆!”,
“哦?”,
刘备捏了捏下巴,瞥了李忧一眼,而后者则是给了他一个十分坚定的眼神,而之所以李忧这么有信心,还是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历史上也不乏和太史慈相媲美的将军!
刘秀那就不说了,大魔导陨石术完全可以让这位汉光武帝稳稳领先所有人,再者而言,人家本身就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再以武将的眼光去看待他,
而李忧脑子里浮现的那个名字,
其实正是大唐宿国公,程咬金程知节!
这位老哥的运气,也当真是没的说,且不说在小说话本中,他便是隋唐英雄第一福将,正史之中,人家程咬金也是立功无数,步步高升,最后甚至陪葬昭陵,一生波澜壮阔,羡煞旁人,
因此,
李忧也想借鉴一下,唐太宗对待程咬金的手段便是了,
“启禀玄德公!”,
“依我之见,等到曹公班师回朝侯,可将子义将军调在孔明麾下,尽内侍护卫之责,同时嘉赏其侯爵!”,
“妙啊!”,
听闻这话,刘备不由得捏了捏下巴,随后赞叹说道,
“这样一来的话.......日后若是我建立陵墓,也可以在里面建一个子义将军的祭祀之所,名义上就说他是来保护我安慰危的,简直不要太妙啊!”,
“玄德公说笑了!”,
只见郭嘉笑着说道,
“您正值壮年,陵墓什么的事,现在考虑,实在是有些太早了!”,
“只不过,这样的话,玄德公也可以督促督促子义将军,要是他太史家日后子孙众多,枝繁叶茂!”,
“我大汉岂不是就多了一大群小祥瑞?”,
“好啊!”,
刘备双手一拍,顿时大喜过望,只见他看向众人,定声说道,
“虽说享儿在这方面似乎也很有天赋,但要是子义将军真的子嗣延绵,享儿的压力也能小一些不是?”,
“生!”,
“等子义将军回来的,我亲自写天子诏令,必须给大汉多弄出几个活祥瑞来!”,
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