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虽然典韦已经断言了,被困在城池内还被张飞破防的罗马人大概率只有两条路能走,但事实上,这些负责统领士卒的将官们,一没有和汉军决一死战的勇气,二没有带着士卒立刻撤走的果断,说白了,就是没有身为将领的决断力和担当,
连典韦都知道他们一共就两条能走的路,这么简单的事,他们自己不可能完全看不出来,之所以拖到现在,或许是心存侥幸,想要看看如果拖下去事情会不会还有他们没想到的转机,但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对于回到特里尔城之后被追责,
但上面的人只考虑自己日后屁股下面有没有椅子,下面的人可显然没有这个闲工夫,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在这个节骨眼上会不会饿死!
这群人,
趁着换岗守城的节骨眼上,直接便打开了城门,二话不说,朝着城门正北方向奔逃而去,算是在北门给所有士卒开了个好头,最关键的是,这些溃逃而走的士卒,就这么明晃晃的逃走了,等到其他人反应过来,回报给那些罗马将官后,这些士卒早已奔逃出五六里,如何敢追!
你派人追出去,又如何保证被派去的那些人心里没有本就存着逃跑的念头?
跑了一千人,派出去三千人,万一一个人也没回来,又该如何是好?
若是真发生了这种事,士气必然将遭受进一步的打击!
所以,罗马人对于这种突发状况采取的措施,就是紧闭北面城门,并派人仔细看守,以防还有人想趁着这个机会,冲出城门!
但这种办法,着实是蠢到头了,虽然看上去,对城门进一步的加强防守,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办法,但事实上确实天差地远!
主要的原因是,亡羊补牢,是有狼偷偷潜入羊圈之中把羊叼走,但现在的情况是,羊在羊圈里饿的受不了,变着法的想要冲出羊圈找活路!
尤其是在有一批羊冲出羊圈之后,羊圈的主人只是把门给堵上,这就是明晃晃的告诉所有人,只要你能冲出羊圈,那就没有什么后果可言!
如果是一个聪明的将领,在这种时候,肯定不会再有任何迟疑,要么便想办法鼓舞士气,将汉军杀退,要么就赶紧带领大军撤走,再不要有任何幻想,
只是这些罗马将领,显然是不太够聪明的!
而不够聪明的下场就是,在深夜子时,五千军卒强硬冲向北面城门,硬生生的又将北门抬起来,然后堂而皇之的朝着北面冲出,但和之前那支溃逃的罗马军伍不同的是,之前那支一千人的军伍在冲出城门后,一直向北,显然是冲着特里尔城去的,
但这五千人,在从北门杀出之后,转了个方向,直接便朝着大汉的军营而来,
很显然,
他们的选择更加出乎意料,也更加离奇,
他们是奔着投降来的!
事实上,这群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知道,就算他们能逃到特里尔城,也是名副其实的逃兵,更何况这里离特里尔城还有不短的距离,路上这些人总是得张嘴吃饭的吧?!
与其在路上啃树皮,冒着饿死的可能性去往特里尔城,还不如直接跟汉军投了!
正所谓投降一念起,顿觉天地宽,尤其是汉军对于前来投降的罗马军也是来者不拒,当天就好吃好喝的给人招待上了,还不是偷偷摸摸的招待,而是就在罗马南门外三里左右的位置埋锅造饭,炊烟顺着风向飘到城墙上方,差点给城墙上守军的舌头都馋下来了!
这种诛心的办法,确实起到了良效,毕竟城上的守军也不是瞎子,他们都知道,现在享用这些粮食的,绝对不可能是汉军,而是那些从城中逃出去的罗马军,
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因为,汉军在之前已经埋锅造饭过一次了,就算他们再富裕,也不至于会在大半夜的起来给自己搞个夜宵,
而第二点原因就是,那炊烟下面正直挺挺的树立着一杆罗马鹰旗,显然,这是投降的那五千人,特意带到汉军大营的,
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一个甚至连寻常的罗马士卒都知道的道理,那就是虽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但是大汉那边的将军好像都对罗马鹰旗这玩意很喜欢,于是他们就直接搞了一杆罗马鹰旗,直接送到了大汉那边,当作了自己的投名状,
而他的作用就是,当作了他们吃饭的标志,展示给了城中所有还在坚守的守军来看,
这种情况,无异于是在火堆之中,浇下了一瓢热油,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接下来罗马还是没有相应举措,那么溃逃的人数,尤其是叛逃到大汉这边的人数,一定会呈指数性增长!
所以,
在翌日一早,天将亮未亮,之时,城池的北门再度洞开,但这一次却不是有士卒叛逃,而是守城的几个将官主动打开了城门,带着大军向北方的特里尔城行进,将城池直接留给了汉军!
对于这种好事,
曹操这边自然是来者不拒,直接带领大军,便进驻了城池之中,并且为了安抚民心,还将部分粮草分给了百姓,让他们知晓,大汉这边的粮食够的很,没人会打他们家里粮袋子的主意!
只不过,
在曹操指挥部下安抚百姓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让他始料未及的小意外,
比如,
一名传令士卒匆匆跑到曹操面前,单膝跪地,拱手说道,
“报!”,
“内城东门附近发现了约三千左右的罗马士卒,以及其为首的将官,根据交涉,对方似乎是特意藏在城中,为了投靠大汉!”,
“目前三千人已经控制住,还在继续交涉的过程中,还请主公决断!”,
“哦?”,
曹操挑了挑眉,脸上明显浮现出了狐疑的神色,
随后,
只见他话锋一转,淡定问道,
“具体,是谁在和其交涉?”,
“回主公话!”,
那名士卒再度拱手,
“是翼德将军!”,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