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之前的规划,以工厂现在的规模,还不具备条件去申请ISo认证。而且,我也清楚的知道,这长城可不是一天就能盖成的,不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做任何事都不能等条件完全都成熟了再去做,而是要从现在开始,就严格按照ISo的标准去向符合ISo的硬件和软件水平靠近,暂时做不到的也没有关系,那就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哪些做不到,什么时候能做到,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做到的。
坦白的说,我知道这些繁文缛节对于一个刚开始的小厂来说,就是累赘,不但不会提高生产效率,反而会极大的拉低效率,甚至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毕竟这硬件好弄,可软件不是一蹴而成的啊。不过,这些即将要出现的局面我都已经预料到了,也可以接受,因为我更看重的是将来。
为此,我特意通过朋友花钱请了一个在富士康做ISo管理的人周末过来塘厦工厂给我们所有的员工培训,当然了,深圳公司的员工也要过来,权当做团建了。这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富士康的那套ISo管理体系,她带来了海量的各种资料,从各项表格,文件的制作,理解和联系,再到如何一步一步的将这些理论上的管理系统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微调,再加以实施,然后跟进,改善,提高......
现在我们这样的小厂是断然不敢要求能做到和人家富士康这样的公司等量齐观的,但是,我们愿意为此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套管理制度一定会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观察,我认为:
第一,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生意机会:众所周知,ISo认证是一种国内和国际都认可的标志,它可以有效的证明企业具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且表明企业是遵循国内和国际标准的。这必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生意机会。
第二,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ISo认证标准的基本诉求就是企业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心,进而增加市场竞争力。
第三,可以增强企业形象和信誉度:ISo认证是几乎全世界都认可的认证体系,如果通过了这个认证,则可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树立信誉,提高企业形象,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国际业务机会。
第四,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ISo认证说到底,就是客户提出的一种要求,用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你遵守了这个规定,理解了这个体系,做到了这个要求,那必将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业务和机会。
第五,可以促进企业改进和持续发展:ISo认证可不是一劳永逸的,相反,它要求企业不断改进管理体系,提高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六,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ISo认证提出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如此一来,必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七,可以加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提高攻坚克难的士气:人人参与,人人都融入了这个系统,必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团队协作和合作。
第八,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认可:ISo认证是一套通用的认证体系,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譬如一些政府机构啊,国企啊,它们举行的招标投标,大都在资格要求里明文规定需要有ISo认证,否则,你就失去了去争取订单的资格......
当然了,也不是说只要有了这套制度,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也不是说它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生长壮大了,要知道,工厂的实际发展状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有新情况出现,那就需要我们来实事求是的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再将这套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提升。其实呢,这套运转顺畅的制度本身就已经告诉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了。
当这套制度运行平稳之后,作为老板的我,所做的工作就不再是每天待在工厂里看着他们了,而是只需要不断的监控企业是否按照既定的制度在运行就是了。这个判断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去看在工厂管理过程中的缺失是否越来越少,如果确实如此,那就充分的证明了工厂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了。
反之,如果在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则就证明工厂正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或者转变。而工厂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不知道问题之所在,或者他知道问题之所在,却故意隐瞒,这样子的情况是万万要不得的。
今天,看似困难重重,看似作用不大,但是,唯有夯实基础,才能等到将来哪一天我们真的需要申请ISo了或者验厂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再费多大力气了,通过,合格,也只是水到渠成罢了。
梓彤前几天拿着过年之后五个月的财务报表给我看了,说,正哥,你看看,这上半年支出了500多万啊,就算是现在,每个月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还得支出至少90万,我看工厂里的有些人人手的配备是不是过早了,另外,工资也开得有些高啊,是不是用的时候再招人啊,或者咱们就和周围持平也行啊,最起码这样也能省一些啊?
呵呵呵,这花了多少钱,我都心知肚明啊,只是现在工厂正处于关键时刻,我们怎么能怕花钱呢?我认为这个开支是绝对不能省的,要知道,这些熟练的技术工人是一家工厂能否生产出高品质高层次产品的关键,如果不出别人更高的价钱,人家怎么愿意过来呢?更主要的是,他们这些人的存在,会夯实工厂里的底层结构,这是工厂发展的基础,请问没有可以动手的人,那机器当如何运转呢?机器不运转,又何谈生产,何谈利润呢......
同时,公司里也出现了一种声音,就是很多人认为我们和不少咱们大陆人开的工厂相比,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是否考虑从公司内部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呢?另外,咱们是公司 工厂,即前店 后院的模式,这公司里的员工素质是较高的,咱们只需要把工人,技术这一层面牢牢把握住,以后再慢慢提高即可,对于中层的管理人员,就不用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了,完全可以通过遥控来管理啊。
关于这一点,我也表示不同意。我认为,一家公司,一家工厂能否拥有一套高水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班子更为重要,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花费重金来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层班子,通过他们来搭建自己满意的管理系统,而且还要更快地实现管理的分工,其目的当然就是想让工厂的管理变得精细化起来,唯有分工明确,丝丝入扣,方能避免更多的浪费,从而实现极大的节约,进而才能不断地改善并提高工厂的效益。
为了激励管理班子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我再三说明,在生产成本控制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情况下,但凡是由于管理的提高而产生的这一部分收益,人人有份,我是不准备自己留着的,一定会拿出绝大一部分,将之转化成为员工的福利。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这是从提升管理,自觉践行当中得到的一份额外收益。等他们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必然会更加自觉的去遵守,去实施,去维护这套系统。
唯有让员工感受到了工厂对他的爱护,期待和付出,才能让工厂变成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工厂,其基业才能长青,员工才会稳定。我一直深信一点,绝对不能拿员工工资低作为企业的竞争力,而应该将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管理精细化,高效益,少浪费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月中旬,我们顺利通过了wal-mart的验厂。
6月底,就接到了第一张来自沃尔玛的订单。
这是一款8层的铁线cd架,尺寸为:1200*240*180毫米,总量为:pcS,5个货柜。铁线家具工厂经过了这两个多月的磨合和努力,我们觉得这张订单可以不用外发了,塘厦工厂是完全可以独自吃下来的,那我为什么要这么着急的如此处理呢?
首先,我们都清楚,沃尔玛的订单都是长期化的,大批量的,只要你自身没有出现什么不可协调的问题,譬如品质啊,交期啊,那么,它的订单基本上就不会停的。而且,这款产品比较简单,要知道,这样的订单才能最大程度地锤炼工人的生产工艺,经过了日复一日,件复一件的做,学,查,比,最后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公司利润。等到达了这个地步,那工人们的技术自然而然也就练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