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辞正好带着安安和绾绾回来,听见这话,便接口道:“最近确实有几个地方空缺,不过都是偏远的州府,你夫君若是愿意去,我可以帮他递个话。
只是丑话说在前头,地方上的差事不比京里清闲,要处理的事情多,还得跟当地的官员打交道,他要是吃不了苦,就算了。”
姜欣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姐夫!他肯定愿意去!只要有机会,再苦他都能吃!”
苏蓁看着她激动的模样,笑着摇了摇头:“你也别太高兴,这事还得看吏部的安排,秦辞也只能帮着引荐。
再说,你回去跟他商量商量,问问他想去哪个州府,若是有偏好,也好提前打招呼。”
姜欣连连点头,又跟苏蓁说了些家常,见日头渐高,才抱着绾绾起身告辞:“姐姐,我就不打扰了,等他商量好了,我再派人来跟姐姐说。”
安安见绾绾要走,伸手拉住她的衣角,把手里的积木递过去:“玩。”
绾绾这会儿年纪不大,还不怕人,立马就伸手拿出了。
姜欢却很是不好意思,想要叫绾绾放开,别拿。
伸手想要拒绝,结果小姑娘力气大的很,“这孩子真是的,好像没见过好东西一样。”
苏蓁道:“没事儿,就给孩子玩吧。”
送走姜欣,苏蓁才看向秦辞:“你倒是痛快,就不怕吏部那边有意见?”
秦辞笑着捏了捏她的脸:“我又不是徇私枉法,他有进士出身,又在礼部待了三年,资历足够,去地方上做个通判也合规矩。
再说,你家这个二妹妹是个有分寸的人,帮她一把,不亏的。”
安安趴在秦辞怀里,手里攥着剩下的糖糕,含糊道:“娘,玩玩?”
苏蓁摸了摸他的头:“等会儿娘再陪你玩。”
转眼到了中秋前一日的辰时,秦王府的马车就停在了姜国公府二门处。
车帘掀开,秦辞先跳下车,伸手稳稳接住怀里的安安,小家伙穿着鹅黄织金小袄,腰间系着秦老夫人新绣的虎头香囊,见了守在门口的姜府管家,奶声奶气喊了声“姜爷爷”。
姜管家连忙道了一声,“不敢当,不敢当,小世子子折煞老奴了。”
苏蓁随后下车,身上是一袭石榴红暗纹长裙,裙摆绣着缠枝莲纹样,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
刚站稳,就听见姜老夫人的声音从影壁后传来:“我的乖曾孙哟,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姜老夫人拄着嵌宝拐杖,由侍女扶着快步走来,一把拉住安安的手,眼神落在他鼓鼓的腮帮子上,笑得眼角皱成了花:“刚吃过糕?瞧瞧这小嘴,沾得全是糖霜。”
说着就掏出手帕,小心翼翼帮安安擦嘴。
进了正厅,姜国公正坐在太师椅上看《秋猎图》,见他们进来,放下画卷笑道:“来得正好,刚让厨房温了桂花酒,等会儿陪我喝两杯。”
国公夫人则拉着苏蓁的手,往她手里塞了个暖炉:“刚从暖阁拿的,别冻着。”
不多时,姜煜和姜靳也从外回来。姜煜手里拎着个木盒,里面是刚从西域进贡的葡萄,颗颗饱满紫亮;
姜靳则抱着个风筝,上面画着只威风凛凛的凤凰,笑着递给安安:“小外甥,等会儿舅舅带你去花园放风筝,比你那小木弓好玩多了。”
安安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接,却被苏蓁按住:“先给太祖母和外祖父、外祖母请安,再去玩。”
小家伙虽小,却也懂规矩,乖乖对着长辈们弯了弯腰,奶声奶气的“太祖母好”“外祖父好”逗得众人笑声不断。
正热闹着,门外传来侍女的通报:“二姑娘和二姑爷还有三姑娘和三姑爷来了。”
姜欣先走进来,怀里抱着女儿绾绾,小家伙穿着粉色袄裙,见了这么多不认识的人,反而有些怯生生的。
姜欣手里提着个食盒,笑着说:“这是我亲手做的莲蓉月饼,想着大家今日团圆,带过来尝尝。”
紧随其后的是姜欢,她穿着一身石青色长裙,脸上带着几分不自然的笑意,身后跟着的侍女手里也拎着个锦盒。
她刚要开口,就见安安指着她的裙摆,小声对苏蓁说:“娘,花花。”
原来姜欢的裙角绣着几朵海棠花,与安安虎头鞋上的纹样有些相似。
姜老夫人见人都到齐了,便让人摆上宴席。
圆桌中央放着个巨大的月饼,上面印着“中秋团圆”四个字,周围摆着各色菜肴——冰糖炖肘子、清蒸鲈鱼、桂花糯米藕,还有小孩子爱吃的蟹粉小笼包。
秦辞帮苏蓁夹了块肘子,又给安安剥了个蟹黄汤包,动作熟练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