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夏天。
在苏什维利中部广袤的草原上,一股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在闷热的空气中凝结。
继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力挽狂澜之后,德士兰最高统帅部的目光,投向了战线中央一个巨大的、仿佛在挑衅般地伸入其控制区的突出部——库尔斯克。
在特勒西和他的部分将领看来,这个由苏什维利军队控制的突出部,是绝佳的攻击目标。
通过南北两翼的向心突击,他们可以合围并歼灭聚集于此的大量苏什维利军部队,重新夺回东线的战略主动权。
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被命名为“堡垒”。
然而,这一次,苏什维利军队不再是几年前那个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对手,也不再是1942年那个在危机中艰难求存的防守者。
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将领的筹划下,他们早已预判到了德士兰的意图。
他们没有选择先发制人的进攻,而是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但最终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转入防御,建立空前坚固的纵深防御体系,将库尔斯克突出部变成一个巨大的、消耗德士兰装甲力量的“铁砧”。
整个春季和初夏,库尔斯克地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苏什维利军投入了数十万军民,日夜不停地构筑工事。
防线不再是单薄的一条线,而是由无数道堑壕、反坦克壕、铁丝网、雷区以及伪装巧妙的火力点构成的,纵深达数百公里的庞大防御网络。
反坦克是防御的核心。
成千上万门反坦克炮被精心布置在交错配置的阵地上,形成交叉火力网。
大量的反坦克步枪小组被部署在最前沿。
此外,两种新式武器被大规模投入使用:
一是被称为“契科夫管风琴”的喀秋莎火箭炮,能够进行覆盖式打击;
另一种则是简单却有效的反坦克地雷和手榴弹。
雷区的密度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某些关键地带每公里正面布设了超过五千枚地雷。
苏什维利军坦克部队,包括最新式的t-34\/85和中型、重型坦克,被集中起来作为战略预备队,隐藏在防线后方,准备在德士兰装甲矛头耗尽力量时,发起致命的反击。
空中,经过英美等国提供了技术更新的苏什维利军空军也做好了争夺制空权的准备。
7月5日,德士兰的“堡垒”行动终于打响。
南北两路德军,集中了包括新式的“虎式”、“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在内的庞大装甲集群,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北路,莫德尔将军的第9集团军在奥廖尔方向发起攻击。
他们很快便撞上了苏什维利军中央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精心构筑的防线。
在波内里火车站附近,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德士兰的装甲楔形队形在狭窄的正面上,迎头撞上了苏什维利军密布的反坦克炮阵和雷区。
“注意!前方雷场!工兵上前!”
一辆豹式坦克的车长在电台里高喊。
但苏什维利军的炮火立刻覆盖了试图排雷的工兵。
坦克被迫在雷场中艰难穿行,不断有车辆被炸断履带,瘫痪在原地,成为苏什维利军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左侧!反坦克炮!”
又一声惊呼。
隐蔽在伪装网下的76.2毫米反坦克炮突然开火,精准地击中了一辆虎式坦克的侧面。
虽然未能完全击穿,但巨大的冲击使其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步兵的伴随进攻也异常艰难,苏什维利军密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将德士兰步兵死死压制在开阔地上。
每一公里的推进,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德士兰的坦克王牌们发现,他们陷入了泥潭。
苏什维利军的防御韧性远超预期,他们仿佛在攻击一个浑身是刺、而且刺会不断再生的钢铁怪物。
南路,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别尔哥罗德方向同样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样构筑了极其坚固的防线。
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 战斗达到了高潮。
7月12日,党卫队第2装甲军与苏什维利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爆发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成百上千辆坦克在狭窄的地域内绞杀在一起,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燃烧的坦克残骸布满了田野。
尽管德士兰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在单兵性能上占据优势,可以在远距离击毁t-34,但苏什维利军依靠庞大的数量、灵活的战术和士兵无畏的牺牲精神,硬是顶住了德军的猛攻。
t-34集群以高速冲锋试图拉近距离,以弥补火力和防护的不足,战斗异常惨烈,双方损失都极为惊人。
几次三番的猛攻,德士兰军队虽然在某些地段取得了战术突破,甚至一度突破了苏什维利军的主要防御地带,但他们始终无法达成战略上的合围。
苏什维利军的防御纵深仿佛没有尽头,预备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斗,填补缺口,发动反击。
德士兰的进攻动能被一点点消耗殆尽,精疲力竭。
胜利的天平,开始明显地向着苏什维利倾斜。
他们成功地扮演了“铁砧”的角色,用坚固的防御和巨大的牺牲,牢牢吸引并重创了德士兰最精锐的装甲力量。
当德士兰的攻势在7月中旬逐渐陷入停滞时,苏什维利军积蓄已久的战略预备队——草原方面军,如同蓄势待发的重锤,即将挥向已经疲惫不堪的德士兰军队。
库尔斯克战役,证明了苏什维利军队不仅学会了防守,更掌握了如何利用防御来消耗并最终击败强大的进攻者。
德士兰在东线发动最后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的企图,在这片俄罗斯草原的“铁砧”上,被砸得粉碎。
战争的主动权,从此彻底转移到了苏什维利及其盟国的手中。
德士兰的东方战线,开始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