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中断的第二天。
每人仅分得八分之一包压缩饼干,野战炊事班不得不派出特遣分队采集芭蕉芯和野生木薯充饥。这些富含淀粉的植物根茎经过反复浸泡后,仍带着挥之不去的涩味。
凌晨一点,天色黑沉。
霍青山伏在枝节盘错的藤蔓间,夜视望远镜扫过西线丛林地带。月光下,三处伪装阵地隐约可见。
最远处的假炮阵地已经完成基本伪装——防水布沿着木质炮架自然垂落,边缘用石块压得严丝合缝。若非注意到三处阵地的炮管仰角分毫不差,几乎要以为这是支训练有素的炮兵连。
近处,两名Y军工兵正蹲在汽油桶旁作业。其中一人用刺刀在桶身钻孔,另一人将成串的鞭炮塞入桶内,动作娴熟得如同流水线作业。
更远处,履带压痕从假炮阵地延伸至树林边缘,每道辙印的深浅都经过精心设计——过深的部位还撒了层浮土,制造出重型装备刚刚离场的假象。
霍青山收回目光,做了个撤退的手势。侦察小组如同融化的暗影,悄无声息地退到两百米外的一处天然岩穴。
霍青山单膝跪地,左手稳住电台的金属外壳,右手拇指按下通话键:“山鹰呼叫秃鸠,收到请回复。”
三秒后,电流杂音中传来回应:“秃鸠收到,山鹰请讲。”
“西线发现三处伪装阵地。”男人的声音压得低而沉,“已完成假炮位布置,正在安装声光装置。”
松开按键等待两秒电波回传后,他再次按下发射键:“布设手法和规模符合典型佯攻方向特征。”
岩壁渗出的水滴在防潮作战地图上聚成一团波动的水珠。男人的指尖沿着等高线游走,最终停在东侧区域:“2号高地至黑水溪一带需要重点排查。”指尖划至溪谷转折处停住、画了个圈,“特别是榕树林附近,注意隐蔽作业痕迹,是否有新开辟的排雷通道。完毕。”
秃鸠:“重复指令:向2号高地至黑水溪抵近侦察,重点排查排雷痕迹及炮兵迹象。秃鸠确认执行,预计两小时内回报。完毕。
……
霍青山走到备用观察所门口,刚打算抬手敲击口令,就听到里间传来一道熟悉的清越女声:“我之前在这一块地带看见过一种树,树干看着灰扑扑的,树皮有点裂,像老松树掉皮似的,但叶子又宽又亮,果子直接长在树干上,聚在一起一坨一坨的,跟瘤子似的,老远就能看见,熟了瞧着像粉红色,没熟的时候颜色发青,个头比山枣大点……那玩意儿你知道是什么吗?”
“你说的应该是木奶果。”观察员一本正经回答道。
“木奶果”,孟呦呦小声重复一遍,又问:“那这里的木奶果能吃吗?”
“正常来讲当然可以吃,只不过未成熟的果实含有大量单宁酸,食用过量会引起腹泻。成熟的果实没有问题,但必须把果核吐干净。”
听到这里,孟呦呦的眼睛亮了瞬,身体不自觉前倾,忙追问道:“我看今天送过来的食物里有野生芭蕉芯和木薯,那他们……有没有可能顺便采些野果子回来呢?”
观察员沉默了片刻,才缓声答:“去年下半年也是我们这一片,曾经发生过断粮超五天的情况,那时候战士们就曾采集过周边的野果食用,但是采回来的野果中一部分被Y军用注射器投过毒,结果导致一个班的人有机磷中毒,其中还有两个人呼吸衰竭,没抢救过来。
所以自此以后,遇到断粮的情况,一般来讲,优先采集的食物清单当中,野果子不太会排在前列。”
“你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观察员适时追问了一句。
孟呦呦:“……”
一时之间,孟呦呦有点回答不上来,仓促之下,只能支支吾吾地糊弄过去:“我……我感觉这两天晚上工作的时候,眼睛看东西不是太清楚,想着可能是有点缺维生素了。”声音越说越小。
东拼西凑之下搬出了一个乍一听还蛮站得住脚的理由。
她确实这两天眼睛看东西不太清楚,不过那大概率是因为三天前在高地观察所接触过敌军投掷而来的不明烟气弹的缘故。
而缺乏维生素的却是另有其人。
听到这个答案,观察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建议道:“那你可以向卫生员说明自身情况,卫生员有权限建议调整每日外出采集清单上的内容,你申请过后,炊事班的战士们有可能会另外摘些野果子回来。”
“哦哦,好,我考虑一下。”孟呦呦讪讪点头含糊应着,心里想的是快点结束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保不齐她还得再胡诌些别的瞎话。
对话告一段落,室内陷入短暂安静。就在这时,霍青山指关节有序落在门板上,紧接着,男人推门而入。
里间的两人闻声齐齐偏头望过去。
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在男人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下颌处不修边幅的胡茬泛着青灰,身上的伪装服还沾着夜露的湿气。
霍青山进来后,视线直直投向孟呦呦所在的方向,单刀直入问:“今天有收获吗?”
孟呦呦无奈地摇头:“Y军的炮兵阵地与外界通讯使用了跳频技术,并且设置了大量的诱饵频道干扰。”说着说着,手中的铅笔杆被她越捏越紧,笔尖在记录本上戳出一个小凹痕,“我目前基本上已经筛除掉了九成以上的诱饵频道,但针对敌方的调频规律还没有进展。”
男人向前两步,单手撑在桌沿,双眸紧盯着她的眼睛,面容严峻,简明扼要道:“24小时。”
闻言,孟呦呦的嘴巴来回张合,字音都滚到嘴边,又叫她生生给咽了回去。
她很想没好气儿地回他一句:你就是把一个技侦班的人都叫过来,24小时之内也未必能破解得出他们的跳频规律。
不等孟呦呦憋出一句什么怨言,就又听见霍青山用更加不容置喙的口吻命令道:“24小时之内,必须截获到有关敌军炮兵阵地坐标变动的有效情报。”
根据孟呦呦昨日凌晨截获的情报研判,Y军前沿阵地已完成了符合大规模战役级别的后勤部署。基于这一关键情报,霍青山在今晚的侦察行动中针对性调整了方向和思路
果不其然,在我方前沿防御阵地的西线区域发现了对方建设进度接近完工的佯攻设施。一个小时前,更是收到秃鸠传回来的情报——东线的榕树林地带发现了敌方最近排雷作业的痕迹。
很明显,Y军的攻势箭在弦上。
战场态势已昭然若揭。即便我军已然识破其“声东击西”的战术意图,但若采取正面冲突“硬碰硬”的应对策略,势必将会是一场恶战,我们讨不上多少便宜。
然而,当前战局的关键突破口就在于——必须事先精准预判敌军总攻时炮兵阵地的坐标位置。
若能提前锁定这一战略节点,就能以最小代价瓦解敌军的火力支援体系,将我方伤损情况降到最低。
炮兵不是步兵,没法悄无声息地摸到阵地。那些重型火炮和弹药补给车的动静太大,过早部署只会暴露作战意图。
Y军深谙此道,所以他们一定会等到最后一刻才把炮群拉到指定位置——可能是总攻前两小时,甚至是一小时。
到那时,即便侦察兵确认坐标,情报传递和战术调整的时间也所剩无几。等我方炮群就位,敌军的炮火可能已经覆盖前沿阵地。
总攻在即,唯一可行的切入点就藏在无线电波里。
所以,“24小时”,Y军选定的炮兵阵地坐标必须得出来。
面前的男人眉宇不展,苛刻强势,整个人看上去又冷又硬,活像个铁面煞神。
孟呦呦一对上那双压迫感十足的眼睛就瞬间焉巴了,气焰一泻千里。
每当他的身份完全归属于指挥官这个位置的时候,她终究不敢造次半分,最终只能软弱可欺地回一句:“我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