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纱车间,巨大的水转大纺车借助巧妙引来的水流之力轰然运转。
其形制虽源于中原,但规模与效率远超想象,一名工匠看管便可驱动数十个锭子同时高速纺纱。
“此机不仅能纺丝麻,经我等悉心改制,纺棉线亦极为得力,出纱匀细且速,”
李国助充满自豪地道。
而在相邻的织布车间,一台台结构更为复杂精巧的水力织布机正自动完成经线开口、引纬、打纬等一连串织造动作,只见布匹如流水般缓缓织成,旁边却仅有少量工人在巡视、处理断开的线头,几乎不见传统织坊那般众多织工埋头劳作的景象。
孙元化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凑近仔细观察那水力传动机构,看着齿轮咬合、连杆摆动,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与兴奋的神情:
“妙哉!奇哉!竟能以水力替代人力,驱动如此复杂的织造动作?”
“这……这省却了多少人工!”
他转向徐光启,语气中充满了发现新天地般的激动,
“老师,您看这连杆设计之精巧,齿轮咬合之精准,力道传递之稳定,实乃巧夺天工,闻所未闻!”
颜思齐适时向汪裕等人解释道:
“此城为勾连山野、平原及海外商路之通衢要地,四方商旅云集,各色货殖流转。”
“而这些工坊,正是将各处运来的生料,经匠人巧手,化作精工细作之物的关键所在。”
李国助则补充道:
“此间工坊,可织造柞丝绸、呢绒、棉布等多种织物。”
“城郊有柞蚕场和牧场,可产柞蚕丝和羊毛自给,棉花却是从外部输入。”
他具体说明,
“朝鲜西海岸有我镇经营的大片棉花园,另外还通过西洋海商从印度跨海输入优质棉绒。”
“唯有保障原料供应,方能支撑起如此规模的工厂持续运转。”
使团随后还参观了这里的其它工坊,见证人参、皮毛、渔获等原料如何经过分级、清洗、加工、包装,显着提升附加值。
此外,鸣岐城南部的河谷地带,利用暖棚等技术开辟了数千亩耕地与菜园,种植小麦、黑麦与各类蔬菜,实现了本区域粮蔬的基本自给。
过鸣岐城向北,地势渐次升高,进入山地丘陵过渡带,对于哈桑区的别兹维尔霍沃乡。
但见山麓间,林业公社依循轮伐制有序采伐木材,并设有工坊将木材加工成木板、木炭等产品;
坡地上,层层梯田如绿色阶梯,栽种着耐寒的苹果、梨、山楂等果树;
专门开辟的药圃山庄内,人参、黄芪等药材在半阴坡环境下茁壮生长。
这一带占地最广的,是那连绵起伏的柞树林,也是永明镇最大规模的柞蚕场,占地约两万亩,所产柞蚕丝,大都供给鸣岐城那些大型纺织工坊,织成柞丝绸,行销朝鲜、日本、大明、南洋诸国。
参观完此乡,天色向晚,使团返回鸣岐城住了一宿。
次日又乘船向北,去了苏昌城,辖地对应哈桑区的滨海镇。
此城充分利用北部山区猎获的毛皮及畜牧所得皮料,重点发展皮革加工业。
城内硝制工坊众多,工匠技艺娴熟,将生皮经过浸水、去肉、脱毛、浸灰、脱脂、软化、浸酸、鞣制、整理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各类坚韧柔软的革料,广泛用于制作军需装备与民用物品。
此城往北,是一大片低山丘陵带,对应哈桑区的巴拉巴什乡。
此处开发程度较低,以狩猎与山林采集经济为主。
猎户们在政府指定的区域内猎取鹿、野猪、野兔等,所得兽皮与肉类主要供应军港及本地消费。
山中珍宝如松子、榛子、各类野莓,以及更为珍稀的人参、鹿茸等,则由专人按季节采集,作为高价特产出口。
此处也有2000亩柞蚕场,与狩猎区域在空间上巧妙错开,避免了相互干扰,体现了永明镇在资源开发中注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巡览毕西岸六城二乡,明朝使团对永明镇在此地的布局与治理有了更为深切直观的认识。
自南向北,从边贸前沿到粮仓渔港,从物流枢纽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工业基地,再到山林特产之地,各城功能明确,产业互补,脉络清晰,已然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体系。
尤其是鸣岐城那机械化生产的宏大场面,以及各城镇间紧密的产业联系,深深烙印在每位使者心中,使其对永明镇所蕴含的惊人潜力与宏大格局,有了超越边镇概念的崭新认知。
汪裕与张可大等人交换着眼色,心中皆暗叹,此等远见卓识的规划、层出不穷的先进技术与令行禁止的执行力,确非寻常边镇所能企及,无怪乎能在这苦寒之地迅速崛起,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返回苏昌城时,暮色已沉,郑和湾的海面泛起粼粼金光。
“诸位今日劳顿,不如在苏昌城歇息一晚。”
颜思齐对使团众人道,
“明日行程,是先去永明城,还是先北上双城卫,但凭诸位定夺。”
汪裕与张可大等人低声商议片刻,转身问道:“颜总兵以为哪处更值得先观?”
“永明城乃我镇根本,棱堡巍峨,学宫深藏。”
颜思齐略作沉吟,
“双城卫地处北琴海平原中央,绥芬河畔,是我镇收复的第一个奴儿干都司卫所。”
“两地各有所长,不过从此城乘坐蒸汽明轮船沿绥芬河溯流而上,约莫五六个时辰便能到双城卫。”
“回来时还从绥芬河顺流而下,然后再去永明城,倒是比较顺溜。”
使团众人闻言,顿时对双城卫生出浓厚兴趣。
“既然如此,不如先往双城卫,再访永明城。”
汪裕环视兴致勃勃的同僚,
“我等此刻精神尚佳,不如连夜启程,也好明日一早便能看到北琴海平原的晨景。”
于是众人乘蒸汽明轮船从苏昌城出发,连夜驶入绥芬河口,溯流而上。
翌日拂晓,当初升的朝阳照亮北琴海平原时,使团正好抵达双城卫地界。
放眼望去,一片辽阔平原在晨雾中舒展。
近处,数万亩良田阡陌纵横,井然有序。水田里,秧苗正值分蘖盛期,绿意葱茏;
旱地里,大豆枝叶繁茂,玉米秆子正拔节生长,吐出淡黄穗须。
更远处,冬小麦正值灌浆,穗头渐沉,在微风中泛起青黄相间的波浪。
整个平原绿意盎然,虽未到收获时节,却已透出勃勃生机。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远方那一片片尚未开发的沼泽湿地,芦苇丛生,水鸟翔集,还保留着原始的荒莽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