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枣婆婆关切的目光,盛娇当时的回答很果断:“并不,若无江舟,我八成不会像这样仔细周到地调养身子。”
她是死过一次的人了。
历经磨难痛苦,带着家人的鲜血与冤屈从地狱爬回来的人。
除了为自己、为爱女报仇,为盛家满门平反,她已经没有别的想法。
是因为江舟,才让她有了另外的念头。
或许,再一次孕育一个生命也不错。
毕竟这是她与江舟的孩子。
只是眼下还不是时候,朝局未定,大事未成,她怎能将心思放在生儿育女上?
枣婆婆看出了她的坚定,又是赞赏又是欣慰。
“好孩子,你是难得清醒的好孩子,这样做很对。”
盛娇莞尔一笑,没有再解释什么。
回忆如潮,渐渐褪去。
她又看向眼前的丈夫,用手背轻轻蹭着他的脸颊。
垂下的眼睑挡住了那一抹幽然暗动的情愫,她弯起唇角:“好,等一切尘埃落定,咱们生个闺女,像你也好的闺女。”
江舟眉眼如此出众,若有个女儿像他,那不知该有多惊艳。
冯钊入狱,外头的官员忙得脚不沾地。
此刻,一道明旨传来反而没有惊起太多风浪。
皇帝解了景王的幽禁,一切照旧。
魏衍之可以出入朝堂,可以谈论国政,似乎与过往没什么两样。
解了幽禁的翌日,从前魏衍之麾下的官员便纷纷拜访求见。
他们迫切想求个主子拿主意。
“殿下!冯宰辅一事……咱们还要不要上书陛下求情?还请殿下明示。”
魏衍之眉心紧蹙:“为何不去问太子?”
“东宫情形比冯府的更糟。”一官员语气沉沉,“起码冯宰辅这边咱们都知晓陛下的发落,知晓事从何来,可东宫那头根本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就连太子三师求见陛下,想问个明白,也都被挡在紫云殿之外。”
“没人能见到太子?”
众人沉默着,齐刷刷摇了摇头。
“皇后……不,元妃娘娘怎么说?”
“元妃娘娘也是不见人,只传出来四个字,稍安勿躁。”另外一人急得脸色发黑,像是被火燎过一般,“可殿下您看看,如今的局面如何能稍安勿躁?那可是太子……”
魏衍之沉默半晌:“知道了。”
“景王殿下……”
“本王稍后会入宫,一切事宜等本王回来再议。”
魏衍之着亲王品服,往宫门递了牌子。
本以为皇帝没那么快见自己,没想到约莫小半个时辰后,他便在紫云殿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皇。
见礼问安后,皇帝开门见山:“说吧,你见朕想说什么。”
“父皇,儿臣有错在先,多时没能拜见父皇,心中牵挂担忧,更要来拜谢父皇宽恕之恩。”
魏衍之重重拜倒,言辞很是诚恳。
紫云殿的大门缓缓关上。
就连祝公公都退到了门外。
外头一应伺候的太监宫女们,得了祝公公的眼神,纷纷退到了台阶之下。
远远地,盛娇缓步而来。
祝公公笑着迎上前:“女君大人。”
“祝公公可好。”
“都好都好。”祝公公笑容放大了,“此刻陛下正与景王殿下在议事,怕是一时半会无暇见女君。”
“无妨,我等在殿外便是。”盛娇的肩头挎着一只小巧的书箱。
“这是……”
“这是文昌阁藏书编撰后的名录,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要先献给陛下过目,若有不妥的,咱们也好及时改过。”
“这么快就有了名录了?女君大人当真神速。”
“并非我一人之功,乃文渊、文昌两阁官员的共同努力,若只有我一人,怕是要忙到十年后了,岂不是让陛下空等?”
“女君大人莫要自谦了,从前陛下也不是没有下令整顿编撰的,可没有哪一回能像今日这般迅速,女君大人当真辛苦了。”
“多谢祝公公美言。”
正说着,里头传来皇帝的声音。
祝公公忙应道:“陛下,是元贞女君来了。”
“让她进来。”
盛娇依言而入,禀明来意,并将书箱交了上去。
皇帝打开一瞧,见里头一张张叠起来,写得隽秀潇洒,心中便道了一声好。
又细细看了看内容,越看越觉得惊叹。
原来盛娇亲手所制的名录并非简单的名录,而是将每一项内包含的重要书籍的大概情形都登记在册,并且旁边还有一列小小的注脚,写明了此处是哪一位官员负责。
这一眼看下去,一目了然,条理分明,清晰干脆。
皇帝忍不住赞叹出声:“这法子好,看着明白,谁管哪一项,谁又负责哪些事,这一看就清楚了,还得是你啊,到底心细如发,这事办得漂亮。”
盛娇拜倒:“多谢陛下谬赞。”
“哪里是谬赞了,细数起来,如今就你把这差事办到朕的心坎里了,说说看想要什么赏赐?”皇帝笑呵呵。
“谢陛下隆恩,只是……如今编撰一事尚未定局,这名录做得好,也要看最后入库的情况,陛下的赏赐臣妇很想要,但更想大功告成后再来向陛下讨功;还请陛下宽容,准许臣妇这点小小的念想。”
“好好,那朕便静候佳音了。”
“是。”
一旁的魏衍之贪婪地注视着她,眼神几乎黏在她的身上。
皇帝自然看在眼中,不由得嘴角沉了沉。
“你与你家世子最近如何?”他突然发问。
“回陛下,我们夫妇蒙受皇恩,自然是极好的。”
“朕是问你们感情如何,预备什么时候要个孩子呀?”皇帝笑道,“上回江舟那小子可说了,你们所生之子可是要交给朕来启蒙的,别到时候舍不得。”
“陛下说笑了,这样大的恩典旁人求几辈子都求不来的,我们夫妇怎会舍不得。只是……儿女一事也须看缘分,许是我们成婚时日不久,缘分未到吧。”
皇帝了然地点点头:“确实如此,子嗣一事急不来;对了,朕听闻景王侧妃如今在你们府上?”
“正是。”
不等皇帝继续问,她直接回道,“景王府前段时日走水,冯侧妃备受惊吓,臣妇想着与她一番情分在,如今又是姑嫂,自不能袖手旁观,便得了景王殿下的允许,将侧妃娘娘接回周江王府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