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部会议室的灯光格外明亮,将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照得清晰。王主任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一份烫金的荣誉证书,目光扫过台下坐着的职工,最后定格在第一排的叶辰身上,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激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表彰大会,首先要表扬的,就是叶辰同志!”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拍得手掌发红。叶辰坐在椅子上,腰背挺得笔直,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却难掩眼底的坚定。他身前的桌子上,放着刚从车间带回来的振动下料装置样品,金属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那是无数个日夜调试的成果。
“三个月前,当‘抄袭’的流言在车间里传得沸沸扬扬时,我见过叶辰同志在仓库里翻找旧图纸的样子。”王主任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那天雨下得特别大,他浑身湿透,怀里却紧紧抱着一摞档案,生怕被雨水泡坏。我问他:‘值得吗?’他说:‘王主任,不是为了证明我没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好好搞技术,不用怕影子斜。’”
台下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夹杂着赞叹。坐在叶辰旁边的老王用力拍了拍他的胳膊,眼里的骄傲藏不住:“这小子,当时跟我说要找1975年的报废方案时,我还劝他算了,没想到真让他翻出来了!”
王主任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叶辰同志的革新项目,不仅仅是造出了一台更高效的播种机。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是面对质疑时,不躲不避,用证据说话的底气;是调试机器时,为了0.1毫米的误差,反复试验三十次的耐心;是把钛合金支架的成本压缩了三成,还坚持用最好的轴承,说‘不能让质量打折扣’的良心。”
他拿起那份荣誉证书,翻开内页,念道:“经厂委会研究决定,授予叶辰同志‘年度技术革新标兵’称号,奖励现金五千元,晋升一级工资,并破格纳入厂级技术骨干培养计划!”
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热烈。叶辰站起身,对着大家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清亮:“谢谢大家!这个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没有老王师傅帮我打磨零件,没有小郑通宵画的三维图,没有仓库老李师傅翻找旧档案的帮忙,我一个人干不成这事。”他顿了顿,看向身后的技术团队,“尤其是张科长……”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安静下来。谁都知道张科长因诬陷和破坏设备被降职,此刻提起他,不少人都露出诧异的神色。
叶辰迎着众人的目光,继续说道:“张科长当年的方案里,有个振动频率调节的思路很巧妙,虽然因为材料问题失败了,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已经把那个思路融入到新机型里,效果很好。刚才在车间,张科长还来给我提了条建议,说可以加个自动润滑装置,我觉得非常好,打算下批机型就加上。”
仓库方向传来轻微的响动,众人回头看去,只见张科长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还攥着块刚擦完货架的抹布,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后慢慢低下了头,肩膀微微颤抖。
王主任赞许地看了叶辰一眼,接过话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技术上的竞争,从来不是你死我活,是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叶辰同志不仅技术过硬,格局更大,这才是真正的骨干!”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变成了赞叹,有人小声说:“难怪他能搞成事儿,格局确实不一样。”还有人捅了捅身边的同事:“听见没?以后得学着点,别总盯着眼前那点利益。”
表彰还在继续。王主任展示了革新项目带来的效益报表:“自从叶辰同志的振动下料装置投入试用,咱们厂的播种机合格率从78%提升到96%,原材料损耗下降了23%,光是这两项,每年就能为厂里节省开支近二十万!更重要的是,有三家农场已经跟我们签了订单,说要全套更换咱们的新设备——这可是咱们厂成立以来,第一次接到跨市的大宗订单!”
报表投影在大屏幕上,红色的增长曲线格外醒目。技术科的老同志们忍不住凑在一起讨论:“我就说这小伙子行,上次看他改齿轮箱,就知道是个懂行的。”“那振动频率算得太精准了,我搞了三十年机械,都没他算得细。”
轮到叶辰发言时,他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而是拿起桌上的播种机样品,拆开外壳,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零件:“大家看这个偏心轮,最初设计是不锈钢的,后来发现重量太大,小郑建议换成铝合金,减轻了15%的重量;这个弹簧,老王师傅说用钛合金更耐用,果然比原来的寿命延长了两倍;还有这个传感器,是娄晓娥同志从南方寄来的样品,灵敏度提高了三成……”
他一个个零件讲过去,把功劳分给了团队里的每个人,连仓库的老李师傅都被提到:“要是没有李师傅找到那把生锈的钥匙,1975年的档案就永远锁在箱子里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原本有些沉闷的表彰会,渐渐变成了技术交流会。有人举手提问:“叶师傅,你那个振动频率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家那台旧机器总卡壳,能不能帮我看看?”叶辰立刻拿出纸笔,当场画图讲解,还约了会后去车间帮忙调试。
夕阳透过窗户,给会议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叶辰看着身边热情讨论技术的同事,手里摩挲着那份荣誉证书,心里清楚:这份表扬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像播种机里的种子,只有把根扎得更深,才能在风雨里结出更饱满的果实。
散会时,张科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声音有些沙哑:“小叶……我把当年失败的原因和改进想法都写在这了,或许对你有用。”
叶辰接过笔记本,认真地说:“谢谢张科长,我一定好好看。下周的技术研讨会,您也来吧,大家一起聊聊。”
张科长愣了愣,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往仓库走去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叶辰走出会议室,老王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个红布包:“给,这是车间兄弟们凑钱给你买的奖品——最新款的游标卡尺,精度能到0.01毫米,配你的活儿正好。”
远处传来播种机试机的轰鸣声,清晰而有力,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叶辰握紧手里的游标卡尺,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荣光。他知道,真正的表扬,不是证书上的烫金大字,而是同事们信任的眼神,是机器运转时平稳的声响,是田野里那些因为他的努力而长得更整齐的禾苗——这些,才是最珍贵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