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炙烤着直隶大地,林乔蹲在一片贫瘠的山坡上,手指捻着干燥的土块。土块在他指间轻易碎裂,扬起一阵细小的尘埃。
\"大人,这地方种不了庄稼。\"跟在身后的老农赵五摇头叹气,\"石头比土多,存不住水,种啥死啥。\"
林乔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放眼望去,这片位于京城西南的荒山坡连绵数里,只有零星几丛顽强的野草点缀其间。而山脚下,肥沃的平原则被整齐的田垄分割,金黄的麦浪翻滚——那是庆王府的庄园。
\"赵老伯,这山地有人耕种吗?\"林乔问道。
\"偶尔有人来放放羊,种地?白费力气!\"赵五咧开缺了门牙的嘴,\"好地都在王爷、大人们手里,我们这些没地的,要么租他们的田,要么去城里卖苦力。\"
这是林乔担任\"劝农使\"半个月来听到最多的抱怨。直隶地区七成以上的良田集中在宗室权贵手中,普通农民要么忍受高额地租,要么沦为流民。他原计划推广的轮作制、新农具等技术改良,在这些大庄园里根本推不动——庄头们只听主子的,而主子们对任何改变都充满敌意。
\"007,分析这片山地的土壤成分和坡度。\"林乔在脑海中命令。
\"扫描中...土壤ph值6.8,含石量32%,坡度15-20度,年降水量...\"007的系统音有条不紊地汇报着,\"建议:适合开发梯田,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高粱、甘薯等。\"
林乔眼睛一亮。是啊,既然良田被垄断,何不开发这些被忽视的荒山?若能成功,不仅能避开权贵阻挠,还能为无地农民开辟生路。
\"赵老伯,如果我在这里开几亩试验田,您愿意帮忙照看吗?工钱按市价给。\"林乔指着山坡问道。
赵五瞪大眼睛:\"大人,您不是开玩笑吧?这破地方...\"
\"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林乔笑道,\"我在南边见过山地种得好的,收成不比平地差。\"
老农将信将疑,但看在工钱的份上还是答应了。林乔当即画了梯田的设计图,又派人去采购甘薯苗和耐旱谷种。第二天,十几个无地农民被雇来开工,按照林乔的指导,一层层修整山坡,垒石为埂,平整田面。
正当工程热火朝天时,一队人马从官道上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庆王府的长史周汝昌。
\"林大人!\"周汝昌勒住马,居高临下地喊道,\"您这是唱的哪出啊?好好的官不做,跑来挖山玩?\"
林乔拍了拍手上的土,不卑不亢:\"周长史,本官奉旨劝农,自当因地制宜,开发荒地。怎么,这荒山也是庆王府的产业?\"
\"那倒不是...\"周汝昌语塞,随即冷笑,\"不过大人还是省省力气吧。这破山要能种出粮食,我周字倒着写!\"
\"那周长史不妨拭目以待。\"林乔不再理会他,转身继续指导农民垒埂。
周汝昌悻悻离去,但林乔知道,这只是开始。庆王作为直隶最大的地主,绝不会坐视他动摇现有的土地秩序。
十天后,一片梯田奇迹般出现在荒山坡上。整齐的田埂像一条条等高线缠绕山体,最高处挖了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林乔亲自示范如何栽种甘薯,又教农民使用他设计的一种简易施肥方法——将杂草、粪肥和石灰分层堆积,制成改良土壤的堆肥。
\"大人,这甘薯真能在这么薄的土里长?\"赵五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看着刚栽下的薯苗。
\"能。\"林乔信心十足,\"而且产量不低。等秋收时,一亩地能收上千斤。\"
周围农民发出惊叹声。在粮食紧缺的年代,这个数字太诱人了。
\"那...要是真成了,我们也能学着种吗?\"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轻农民怯生生地问。
\"当然!\"林乔提高声音,\"本官来此,就是要教大家如何在不毛之地种出粮食。谁愿意学,我都教!\"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林乔看着这些面黄肌瘦的农民,心中既酸楚又充满希望。若能让这些人吃上饱饭,再大的阻力也值得面对。
回京路上,林柏忍不住问:\"大人,您真觉得那山地能种出东西来?万一不成...\"
\"会成的。\"林乔胸有成竹。007系统提供的农业技术已经过验证,加上他精心挑选的耐旱作物,至少有七成把握。更重要的是,这给了无地农民一个希望——不依赖权贵的良田,也能自食其力。
刚回到吏舍,小树就兴冲冲地迎上来:\"爹!我今天背完了《论语》第一篇,夫子夸我了!\"
林乔疲惫一扫而空,抱起儿子转了个圈:\"真棒!今晚爹亲自下厨,给你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还有...那个...\"小树突然扭捏起来,\"明天旬假,我能请同窗来家玩吗?\"
林乔有些意外。自从上次被欺负后,小树一直对结交同窗心存畏惧。\"当然可以。是哪家的孩子?\"
\"张文远和李明。\"小树眼睛亮晶晶的,\"他们和别人不一样,从不笑话我的口音,还帮我抄笔记呢!\"
林乔摸摸儿子的头,心中欣慰。看来小树终于交到了真朋友。\"爹明天让人准备些点心,好好招待你的朋友。\"
第二天上午,两个与小树年龄相仿的男孩如约而至。张文远举止稳重,谈吐有礼;李明则活泼好动,不时逗得小树咯咯笑。林乔在一旁观察,发现这两个孩子确实心地纯善,对小树真诚相待。
闲谈中,林乔得知张文远竟是都察院张御史之子,而李明的父亲则是工部营缮司的李主事。这让他心中一动——张御史以刚正不阿着称,李主事则是技术型官员,或许能成为他未来推行改革的助力。
孩子们在后院玩耍时,林松匆匆进来:\"大人,不好了!山地试验田被人毁了!\"
林乔手中的茶盏差点跌落。他匆忙告罪离开,骑马直奔试验田。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割——精心修筑的梯田被扒开多处,薯苗被连根拔起扔得到处都是,蓄水池也被捣毁,泥水流得满山都是。
赵五和几个农民蹲在田边,脸上带着伤。\"大人...\"老农颤巍巍地站起来,\"昨晚来了一伙蒙面人,见东西就砸,见人就打...我们拦不住啊...\"
林乔强压怒火,检查损失。幸好破坏并不彻底,大部分薯苗还能抢救。他卷起袖子,亲自下田扶正倒伏的薯苗:\"大家别灰心,咱们重新修整,还能赶上季节。\"
\"可是大人...\"一个年轻农民愤愤地说,\"那些人说了,要是我们再跟您搞这些'邪门歪道',下次就烧了我们的房子!\"
林乔的手顿住了。他早料到会有人阻挠,但没想到如此卑劣,直接威胁无辜百姓。
\"007,能追踪破坏者的身份吗?\"他在心中问。
\"根据目击描述和行为模式分析,90%概率为庆王府指使。\"007冷静回答,\"建议:加强证据收集,以备日后反击。\"
林乔点点头,转身对农民们说:\"大家别怕。从今天起,我会派衙役在此巡逻。另外,谁愿意继续干,工钱加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试验田恢复了施工,林乔还特意从青山县调来几个有经验的农民协助指导。为防再遭破坏,他命人在田边搭建了窝棚,派人日夜看守。
一个月过去,梯田里的甘薯苗茁壮成长,绿油油的叶子覆盖了曾经光秃秃的山坡。路过的行商农人无不驻足惊叹,询问这\"神仙法术\"从何学来。林乔来者不拒,耐心讲解梯田原理和甘薯种植技巧,还编成简易口诀方便记忆。
\"林大人,您看!\"赵五突然兴奋地喊道,从土里挖出一串鸡蛋大小的甘薯,\"才一个多月,就结薯了!\"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周边村落。越来越多的无地农民来到试验田参观学习,有些胆大的已经开始在自家附近的山坡上模仿开垦。
就在林乔的事业初见成效时,一封烫金请柬送到了吏舍——庆王设宴,特邀\"劝农使\"林大人过府一叙。
\"鸿门宴啊...\"林乔摩挲着请柬,嘴角泛起冷笑。但他知道,这个面子不能不给。庆王是今上叔父,在宗室中影响力极大,公开得罪他对改革不利。
庆王府富丽堂皇,远超林乔想象。汉白玉台阶,金丝楠木柱,连廊下挂的鸟笼都是纯金打造。宴席设在花园水榭,陪客除了周汝昌,还有几位林乔的\"老熟人\"——曾弹劾他的马御史,以及几位明显属于保守派的部院官员。
\"林爱卿来了!\"庆王四十出头,白白胖胖,一副和善模样,但眼睛里透着精明,\"久闻爱卿年轻有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林乔恭敬行礼:\"下官参见王爷。蒙王爷厚爱,不胜惶恐。\"
\"哎,不必多礼!\"庆王亲热地拉着他的手入席,\"听说爱卿在西南山坡上搞了个什么...梯田?种的都是稀罕物?\"
\"回王爷,只是些耐旱作物,适合山地种植。\"林乔谨慎回答。
\"有意思,有意思!\"庆王抚掌大笑,\"本王最爱这些新鲜玩意儿。来,尝尝这酒,江南新贡的梨花春!\"
酒过三巡,庆王突然话锋一转:\"林爱卿啊,本王听说你劝农辛苦,特地准备了一份薄礼。\"他一挥手,仆人捧上一个锦盒,里面竟是一张地契!
\"这是...\"林乔假装不解。
\"城南五百亩良田的地契。\"庆王眯着眼笑,\"只要爱卿别再折腾那些荒山野岭,这地就归你所有。你爱怎么试验就怎么试验,如何?\"
席间众人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五百亩良田在京城附近,价值不下万两白银,对一个五品官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林乔心中冷笑。这是赤裸裸的收买,要他放弃为无地农民寻找出路,只在小圈子里搞改良。
\"王爷厚赐,下官愧不敢当。\"林乔起身拱手,\"下官奉旨劝农,自当以广大农户利益为重。这山地改良若成功,可使万千无地百姓受益,比五百亩良田价值更大。\"
席间气氛骤然凝固。庆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马御史立刻帮腔:\"林大人,王爷一片好意,你可别不识抬举!那些流民懒汉,值得你如此费心?\"
\"马大人此言差矣。\"林乔不卑不亢,\"百姓无地可种,沦为流民,非其本愿。若能使荒地生金,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赋税有增,岂非一举多得?\"
\"好个牙尖嘴利的林大人!\"庆王突然大笑,但笑意不达眼底,\"既然你执意如此,本王也不勉强。只是...\"他压低声音,\"这京城地界,天灾人祸难料,爱卿可要小心行事啊。\"
赤裸裸的威胁。林乔面不改色:\"多谢王爷关怀。下官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至于天灾人祸...自有朝廷法度在。\"
宴席不欢而散。回府路上,林柏忧心忡忡:\"大人,得罪了庆王,以后...\"
\"无妨。\"林乔冷笑,\"他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做对了。明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看到山地种植的好处!\"
第二天,林乔亲自撰写了一份《山地耕作要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梯田建造和耐旱作物种植技术,命人抄写数百份,在各村落张贴宣讲。他还挑选了十几个聪明好学的农民,组成\"劝农队\",到各处示范指导。
庆王府的反应来得很快。一周后,县衙突然贴出告示,称西南山地为\"官山\",禁止私人开垦,违者重罚。同时,几个参与劝农队的农民家里莫名遭了贼,刚收获的甘薯被洗劫一空。
农民们敢怒不敢言,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恐惧浇灭。林乔明白,必须找到突破口,否则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007,检索庆王府的经济来源。\"深夜,林乔在书房冥思苦想。
\"庆王府收入主要来源:地租、京城商铺租金、漕运干股...\"007列出详细清单,\"发现异常:王府近年支出远超账面收入,疑有非法经营。\"
林乔眼睛一亮:\"详细说说。\"
\"根据市井传闻和零星证据推测,庆王府很可能暗中经营高利贷和私盐,但缺乏确凿证据。\"
私盐!这可是杀头的大罪。若能找到证据,不仅能让庆王收敛,还能为改革扫清障碍。
\"建立任务:秘密收集庆王府违法证据。\"林乔命令道,\"同时,继续扩大山地种植示范,这次换个地方——选那些无主荒地,我看他还能把全直隶的荒山都圈成'官山'不成!\"
第二天,林乔改变策略,不再集中在一处示范,而是分散到直隶各州县,同时在十处荒山开展梯田试验。他还上书皇帝,奏请将\"官山\"开放给无地农民垦种,前三年免租。这是一着险棋——若皇帝支持,庆王的禁令将成一纸空文;若皇帝顾及宗室情面,他则可能被指责挑拨天家关系。
奏折递上去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林乔表面平静,内心却如绷紧的弓弦。这步棋走错,不仅前程尽毁,还可能连累家人。
十天后,圣旨终于下达:准林乔所奏,开放直隶境内无主荒山给流民垦种,免租三年!更令林乔惊喜的是,皇帝还特别嘉奖山地种植法,命各地仿效推行。
消息传来,无地农民欢呼雀跃,纷纷扛起锄头走向荒山。而庆王府则大门紧闭,据说庆王\"偶感风寒\",闭门谢客。
小树最近开朗了许多,常与张文远、李明一起温习功课。这天晚上,他突然问:\"爹,什么叫'为民请命'啊?\"
林乔一愣:\"怎么想起问这个?\"
\"今天夫子讲到包拯的故事,说他是为民请命的好官。\"小树眼睛亮晶晶的,\"张兄说,爹也是这样的好官,所以才会得罪权贵...\"
林乔心中一暖。看来儿子的小伙伴们在家中没少听大人议论。\"爹不敢比包公,只是尽本分而已。\"他摸摸儿子的头,\"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只知趋炎附势,与行尸走肉何异?\"
小树似懂非懂,但郑重地点了点头。
秋收时节,西南山坡的试验田迎来了丰收。甘薯亩产达八百斤,耐旱谷子也有两石之多,虽不及良田产量,但对荒山来说已是奇迹。更可喜的是,直隶各地上报的新垦山地超过十万亩,预计可养活数万流民。
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林乔,并命户部拟订全国荒山开垦章程。庆王虽然恨得牙痒痒,却也不敢公开违抗圣旨,只能暗中使绊子。
这天,林乔正在衙门整理各地上报的垦荒数据,张御史突然来访。这位素以刚直着称的言官开门见山:\"林大人,听闻你收集了一些庆王府的不法证据?\"
林乔心头一跳,但面上不显:\"张大人何出此言?\"
\"明人不说暗话。\"张御史压低声音,\"我查庆王府多时,苦于证据不足。若大人手上有料,我们或可联手...\"
林乔沉思片刻,决定冒险一搏:\"确有蛛丝马迹,但尚缺关键证据。张大人若有兴趣,下官愿详陈...\"
两个时辰后,一份联名弹劾庆王\"违制经商、纵容家奴欺压百姓\"的奏折秘密完成。林乔提供的数据和案例,加上张御史的文笔和声望,这份奏折堪称一击必杀的利剑。
奏折递上的第三天,宫中传出消息:皇帝震怒,责令宗人府彻查庆王府!虽然以庆王的地位不至于倒台,但足以让他自顾不暇,无力再阻挠农业改革。
深秋的夜晚,林乔站在吏舍院中,仰望满天星斗。一年前,他还是个刚中进士的愣头青;如今,他已是皇帝倚重的能臣,手握改革大权。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无数农民的希望,朝中同僚的期待,还有儿子的未来...
\"爹,看!\"小树突然跑过来,手里举着一片金黄的叶子,\"李兄说这是银杏叶,能入药呢!\"
林乔接过叶子,在月光下细细端详。这片叶子纹理清晰,边缘略有残缺,却依然美丽。就像他所选择的这条路,虽有坎坷,却充满意义。
\"是啊,能入药。\"他将叶子轻轻放回儿子手心,\"就像我们的山地种植,能让贫瘠的土地生出希望来。\"
小树小心地捧着叶子,突然说:\"爹,我长大了也想当官,像你一样帮老百姓!\"
林乔眼眶一热,将儿子搂入怀中。在这险恶的官场中,这或许是他得到的最珍贵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