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讲,各国还没有谁胆敢公开反对姜国,但要他们尊刚过百岁的姜明为共主,确实有些难为人。
加上姜尤在大战刚结束,就急于扩军备战,单靠大部已成废墟的九黎自然是不行的,他只能从中央拨款。
但中央也缺钱,为了对付帝辰的入侵,中央禁军、太山军、九黎军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军费开支就足以掏空国库。
中央没钱,姜尤就命地方加税,这当然会激起反对,特别是在这个主少国疑的敏感时期。
渐渐的就有谣言四起,说姜尤大力发展九黎的军备,其实是为了取代姜明成为炎帝,之前的推辞不过是作戏云云。
许多国家便以此为由,拒绝向中央缴纳供赋。
西洲离函夏太远,如今毗沙门不出,各国就更不把姜尤放在眼里,特别是他还在向各国抢钱。
而姜尤一时也无法征讨,主要是没有军费供他出兵,他也不敢带几个人就往西洲跑。
这些还只是小事,真正的麻烦是有内战发生。
西洲与南北二洲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教在此影响力很大。
本来西方教的思想只分大乘与小乘,后来因赵朗的操作,又有显宗与密宗之分。
显宗还好,有那罗延在大雷音寺传播佛法,再怎么吵吵也有人当裁判,但密宗就麻烦了。
密宗的传法方式是“灌顶”,需经由导师传法才能修行,但每人对于密法的了解又不太一样,传播下来后难免出现偏差,导致密宗也分了很多流派。
有什么东密西密,南密北密,红密黄密,白密黑密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偏偏密宗真正的宗主赵朗早早的放弃了佛法,陆压作为分身继承了佛法修为,却一直隐世未出,所以密宗内部非常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标准。
更麻烦的是,密宗修炼金刚乘,精通战斗征伐之术,有时候口头辩不过你,自然会在手底下见真章。
神农二一二〇四年,三月,新帝登基二十年之际,西洲的尸迦罗国与跋耆国爆发了战争。
跋耆国信仰白密,重苦修,传有大手印法。尸迦罗国信仰黑密,除了信佛,还吸纳了自巫咸国传出的巫术。
因信仰不同,两国便经常发生冲突,以前有毗沙门干预,倒没有扩大,无非定期组织几次无遮大会辩经。
说是辩经,其实也不全是耍嘴皮子,总是要斗法的。
洪荒世界,讲究的是以理服人,谁的佛理更正确,必然就更强大,如何体现强大,当然是动手。
如今姜承战死,毗沙门倒下,西洲本就暗流涌动。两国在一年前开无遮大会时,打出了真火,出席的持国天王未能及时镇压,因而造成了死伤,矛盾便进一步激化。
帝释天虽想努力调停,但他威望不足,在一年后,调停失败,两国终于大打出手!
双方都有打的意思,不是谁主动攻击谁,而且涉及范围极广,上到国王将军,下到贩夫走卒,都跟疯了一般,为了内心的信仰连命都不要。
帝释天勃然大怒,欲率军镇压,但他刚到,两国就罢兵息战,待帝释天离开,两国又开始打。
而且受他们影响,密宗其余的流派也跟着打了起来,黄密打红密,东密打西密,帝释天成天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
很快,西洲就乱了起来,姜尤就更收不到钱了。
战火绵延,很快就开始向东而去,渐渐的便接近了金天国。
少昊嬴掣,终于得到机会出兵,给姜承象征性的通知了一声,就率领鸟师二十八部开启了征伐之路。
姜尤虽然愤怒,但嬴掣不同于他人,是金系主神,金天国实力在诸国之中堪称最强。
如今诸位祖巫、玄门真仙皆在防备帝辰反扑,中央禁军实力未复,何况嬴掣出兵也是有理有据,他还真没有理由制止。
经赤松子建议,姜尤代姜明下旨,封嬴掣为方伯,作为西部诸侯之长,司征伐,专讨不臣者。
嬴掣大喜,如此便有了征讨之权,行事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但麻烦的是,嬴掣本人乃至他的金天国,都不信佛,非但不信佛,还灭佛!
当他看到西洲因为信仰而发生战争时,不由佩服起了伏羲与姜炎,竟然在玄门与西方教之外,开创了尊行王道的儒门。
玄门也好,西方教也罢,皆是只重思想与修行,并不重于治国理政。
因此二者皆只可被圣王利用,不可凌驾于王权之上,一旦阴阳颠倒,就是如西洲一般,因为信仰不同,就祸乱天下。
但是,完全灭掉西方教,或者说灭掉密宗也不现实。
少昊的做法是强迫密宗各教改易教义,让教义中充满顺服、和平、慈悲等等思想,如此,方利于统治。
但是这样一来,西洲各国的反抗便更激烈了,少昊即便是打赢了仗,内部的混乱依然久久不能平息。
不过这对少昊来讲,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凡敢闹事的,都让他给杀了,地府的工作量顿时激增。
如此过了三百年,西洲有几百个国家臣服,少昊的兵锋已接近不周山。
这个时候,局势开始发生改变。
娑竭罗与吉祥天都知道毗沙门一直防备着嬴掣,眼看嬴掣势力越来越大,便开始警惕起来。
加上这三百年来,帝释天的征伐也不是毫无效果,在下了几次重手无果后,由大梵天王出面,请出了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经过数万年的修行,菩萨果已经圆满,达到了第十法云地,偏偏此人还是西方教下少有的异数,是诸菩萨中最为勇猛精进的一个。
对于西方教下诸般流派的混乱,大势至菩萨早有耳闻,也有心正本清源、扫清流毒。
所以每次大势至都是先以佛法辩论,之后指导对方改正错误,若是冥顽不灵,那就以大法力降伏。
大势至菩萨常伴接引、准提二位教主左右,佛理上除了那罗延与二位教主,目前无人能辩过他。
所以三百年下来,即便密宗各部仍有不服,却也只能忍下,不敢再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