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初春,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乾清宫内的气氛却凝重如冬。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手中捏着一份密报,眉头紧皱。
“妖魔夺舍?祸害大明?”
崇祯轻声重复着密报上的字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自言自语道,“终于有人坐不住了,看来朕还是杀得不够狠啊!”
他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方正化:“这谣言传了多久了?”
方正化额头抵地:“回陛下,约半月有余。起初只在市井小民中流传,后来传入官员府邸,甚至连一些官员家中女眷都在私下议论。如今已传得纷纷扬扬,说陛下是万世恶魔入世······”
“查清楚源头了吗?”
崇祯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臣没在起初就禀报,就是命谛听署全力追查,初步追查,线索指向······魏国公府。”
“徐弘基?”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正是。还有彭城伯张光祖、定西侯蒋秉忠等几位勋贵,近日频繁出入魏国公府。”
方正化抬头看了眼皇帝脸色,又补充道,“更蹊跷的是,张光祖近来频频派人去西安。臣没有打草惊蛇,派人一直跟踪,发现他们都进了福王府。”
崇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没有温度的笑容:“朕的皇叔,终于按捺不住了?”
福王朱常洵自幼得万历帝偏爱,曾试图立他为储,引发大明持续近三十年的政治风波。
文官集团的集体抗争,认为废长立幼将动摇国本。
万历帝耗尽心思也没有斗志过文官,最终让福王就藩洛阳,却给了他空前的就藩待遇。
朱常洵获赐庄田两万顷,数量之大,需从山东、湖广、河南三省“割地凑数”。
为凑齐庄田,地方官强占民田,引发河南、山东等地农民暴动。
还耗费国库白银数十万两,营造豪华的福王府。
万历末年,国库空虚,但福王府仍“富甲天下”,时人感叹:“洛阳富于大内,福王珠玉货赂山积”。
福王跌倒,朕该吃个半饱了吧?
“继续查,别打草惊蛇。”
崇祯对方正化道,“特别是福王府的动向,给朕盯紧了。”
“臣遵旨。”
方正化退下后,崇祯独自站在殿中。
改革动了勋贵们的利益,现在他们终于要反扑了。
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陛下。”
轻柔的女声从殿外传来,柳如是手捧一叠文稿款步而入。
这位曾经的秦淮名妓,如今已是崇祯宠妃,眉目如画却自带书卷清气。
“爱妃不必多礼。”
“臣妾听闻市井流言,连夜写了这篇文章,请陛下过目。”
柳如是眼中含着担忧,“虽不能根除谣言,至少可正视听。”
崇祯接过她手中的文稿,是《大明日报》明日要刊发的文章《辟妖魔说,正圣君名》。
崇祯快速浏览文章。
“近日,京师内外忽有妖言惑众,谓当今天子非复旧人,乃妖魔夺舍,祸乱大明。此等无稽之谈,本不足辩,然恐愚民被惑,士心摇动,故不得不正视听,以明圣德······”
柳如是以犀利的文笔将谣言驳得体无完肤,更列举他登基以来的种种仁政,论证“圣君”之说。
还直接和勋贵撕破脸皮:“谗言如毒,先噬心腹。今此谣言,不生于乡野,而起于朱门华府之间。何也?陛下清查隐田,勋贵失其利;陛下严惩贪腐,权臣失其势;陛下整顿京营,将门失其权。故谤言非议,非关鬼神,实因利害!”
最后阐述妖言惑众,其心可诛。
“昔汉末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谣,终致天下大乱;唐末有‘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之谶,遂成藩镇割据。今日‘妖魔夺舍’之说,岂非欲效其故智?”
“此非议君,实乃祸国!”
“吾辈当明辨是非,勿为奸人所用。陛下乃千古圣君,岂容宵小污蔑?若再有传播此等妖言者,当以惑乱民心之罪论处!”
“好文章。”
崇祯赞许道,手指轻轻抚过她眼下淡淡的青黑,“只是爱妃又熬夜了。”
柳如是微微摇头:“比起陛下操劳国事,臣妾这点辛苦算什么。”
她犹豫片刻道,“只是······陛下,这谣言背后恐怕······”
“朕知道,有人坐不住了。”
崇祯安慰道,“爱妃不必担心,这事朕自有计较,你先回去休息吧。”
······
流言如野火,越烧越旺。
甚至有人说陛下餐餐饮血,才能维持人形。
但《大明日报》刊出柳如是那篇《辟妖魔说,正圣君名》,局势骤然一变。
“柳大家说得在理!若真是妖魔,何必减税赈灾?何必整顿贪官?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倒是非。”
“若不是陛下赈灾,我们一家早饿死了!说陛下是妖的,怕是那些被抄了家的贪官吧?”
“可不是,陛下查了隐田,那些老爷们少吞了咱们的地,自然怀恨在心!”
百姓们不傻,细细一想,便觉谣言漏洞百出。
眼看舆论反转,另一种谣言又来了。
“一个秦淮河出来的妓子,也配议论朝政?”
“不过是媚上欺下,替主子遮掩罢了!”
“听说她夜里常被召入乾清宫,夜夜笙歌。”
“柳如是是九尾妖狐下凡,陈圆圆是玉石琵琶精······”
这些阴毒的话很快在士绅圈里流传。
可这一次,响应者却少了许多。
“柳大家才学冠绝江南,怎会是妖狐?这脏水泼的一点水平都没有!”\"
茶馆里,百姓们听得勋贵们骂柳如是,反而更信了皇帝的清白。
“哈!狗急跳墙了,开始欺负弱女子了······简直不要脸。”
“我看造谣者才是妖魔。”
······
“陛下!有陕西四指急报!”
王承恩进殿禀报,崇祯听后瞳孔一缩,忙道:“快宣!”
四指密报是他和赵鹰被人的约定,连王承恩都不知道其内容,总觉得又神秘,又不可思议。
少顷,一人进殿叩拜:“臣,叩见陛下!”
“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