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文昭帝端坐龙椅之上,听着底下的大臣禀奏各地政务神色平静。
听到有大臣提起“水师”二字时,他忍不住想起了出海的小儿子和儿媳。
算算时日,那俩孩子出海已经过了大半年。
茫茫大海,吉凶未卜。
虽然知道他们有本事,但他还是下意识地会担忧。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响亮的脚步声。
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激动的声音传来:“报——八百里加急——海境线军报——”
“启禀皇上,永安王殿下、永安王妃还朝了!船队已入海境,一个月后即可抵京。”
这一声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大殿之中。
文武百官先是一愣,随即哗然。
永安王和王妃出海那么久,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不少人私下里都以为他们已葬身鱼腹,
担心皇上会伤心,谁也不敢提起这事。
没想到,永安王没消息就算了,一有就是好消息。
“好!好!好!”文昭帝忍不住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一声比一声洪。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朗声大笑:“苍天佑我大虞啊哈哈哈哈哈哈。”
他畅快的笑声感染了整个朝堂。
站在百官之首的太子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眼眶微微有些发红。
小石头离开这么久,终于有消息了。
他率先出列,撩袍跪地,声音洪亮而真诚:“儿臣恭贺父皇。皇弟与弟妹远航归来,实乃我大虞之幸!天佑吾皇,天佑大虞!”
有了太子带头,满朝文武这才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纷纷跪倒在地。
“臣等恭贺皇上!恭迎永安王、永安王妃凯旋!”
文昭帝意气风发地一挥手:“众卿平身!传朕旨意,命沿途州县做好接应准备,务必确保王爷王妃一行安然返京。”
圣旨一下,所有人都开始翘首以盼。
也不知道永安王和王妃会给他们带回来什么样的惊喜。
……
未央宫里,谢无恙正被姐姐屋引无忧按在椅子上,逼着他背诵一段复杂的兵法口诀。
“姐,我脑袋都要炸了!”谢无恙龇牙咧嘴地抗议,小脸皱成一团。
“少废话!父王母妃不在,我更得替他们管着你,背不完今天没点心吃。”屋引无忧叉着腰,努力摆出长姐如母的威严。
“皇祖母~~~”谢无恙可怜巴巴地看着崔皇后。
希望皇祖母出来替自己说句话。
他已经背了很久了,他不想背了。
崔皇后看着小孙儿那皱成一团的小脸,心早就软成了一滩水,刚想开口对无忧说“让你弟弟歇会儿”。
话还没出口,屋引无忧就抢先一步看向她,小脸板得极其严肃:“皇祖母,您可不能惯着他。父王母妃不在,我们更该勤勉用功,等他们回来看到我们大有长进才能放心呀。您说是不是?”
被小孙女这番“义正辞严”又带着孝心的大道理一堵,崔皇后到了嘴边的话只好咽了回去。
她无奈地笑了笑,递给小孙儿一个“皇祖母也爱莫能助,你自求多福”的眼神。
谢无恙见状,小嘴一瘪,正打算使出耍赖大法,就听得殿外传来通传:“皇上驾到——”
几乎是同时,文昭帝那带着明显愉悦和爽朗笑声的声音就传了进来:“哈哈哈哈哈,朕的乖孙、乖孙女何在?皇祖父给你们带好消息来了。”
听到这话,刚才还蔫头耷脑的谢无恙“噌”地就从椅子上弹起来窜了出去。
屋引无忧也立刻忘了监督弟弟学习之事,眼睛一亮,紧跟着弟弟冲向殿门。
“皇祖父!”
“皇祖父,什么好消息呀?”
两个孩子一左一右围住了文昭帝,仰着小脸急切地追问。
文昭帝看着膝下这两张充满期盼的小脸,心中更是畅快。
他弯腰将孙儿孙女都揽进怀里,大笑着宣布:“刚刚收到八百里加急消息,你们的父王和母妃已经平安返航,船队入了海境。再有一个月就能回到京城了。”
这消息如同一道光,瞬间劈开了所有的沉闷。
谢无恙猛地瞪大了眼睛,张着小嘴,愣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真的吗?父王母妃要回来了?哇——!”
他激动得像只撒欢的小马驹,绕着殿内的柱子就跑了好几圈。
他一边跑一边喊,恨不得昭告全天下:“听到了吗?我父王母妃要回来了!他们要回来了!哈哈哈哈,我就知道他们最厉害了!”
屋引无忧也是浑身一震,小脸因激动而涨得通红。
她紧紧抓住文昭帝的龙袍袖子,声音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颤抖:“皇祖父,您,您说的是真的?父王和母妃真的要回来了?”
文昭帝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皇祖父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得到了他肯定的答复,屋引无忧也忘了维持姐姐的稳重。
两个孩子手拉着手在未央宫里高兴得又蹦又跳,绕着崔皇后和文昭帝转圈,嘴里不停地喊着:“要回来了!父王母妃要回来了!”
崔皇后看着欣喜若狂的孙儿孙女,眼眶也不由得湿润了。
她拿起帕子轻轻按了按眼角,连声道:“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
得知父王母妃要回来了,前半个月屋引无忧和谢无恙还能勉强按捺住性子,在未央宫里翘首以盼。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掰着手指头数两人都嫌慢。
等待的滋味实在太煎熬。
这日,谢无恙正第一百零一次唉声叹气地趴在窗边望着宫门方向,屋引无忧忽然一巴掌拍在他后背上,把他吓了一跳。
“喂!谢无恙,我们别干等着了!”
谢无恙揉着被拍疼的地方,茫然地问:“不等着还能干嘛?”
屋引无忧语出惊人:“当然是亲自去接父王母妃,给他们一个惊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