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那场关于预算的激烈交锋,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江泉市政坛。秦风力排众议、大刀阔斧调整预算投向的决定,清晰地传递出新班子锐意改革的决心,也让整个官僚体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震动。然而,秦风深知,真正的改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室的争论和预算报表的数字调整上。正确的决策,必须源于对现实最真切的感知,对民声最直接的倾听。“民生优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扎根于泥土,流淌自民心。
因此,在预算调整的大方向确定后,秦风并没有急于坐在办公室里审批方案,而是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习惯于文山会海的干部感到意外的决定:他要与常务副市长刘玉凤分头带队,深入基层第一线,开展一次大规模、全覆盖的集中调研。目标直指问题最集中、群众呼声最高的三个领域:城区老旧小区、转型中的工业园区、以及广袤的田间地头。他要亲耳听一听群众的期盼,亲眼看一看发展的痛点,亲手摸一摸政策的脉搏。
调研行动在一个清晨悄然开始,没有迎来送往,没有层层陪同,只有必要的业务干部和工作人员。秦风带队直奔位于老城区的幸福苑小区,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老旧小区,问题集中,群众反映强烈。而刘玉凤则带队前往城西面临转型压力的传统工业园,以及东风县下辖的几个农业大镇。
秦风线:老旧小区的窘迫与期盼
幸福苑小区门口,秦风的车队低调停下。眼前的景象让初来者感到压抑:楼体墙皮剥落,各种电线像蜘蛛网般杂乱缠绕,楼道里堆满杂物,昏暗潮湿。几个老人坐在楼下晒太阳,眼神有些浑浊茫然。
社区主任是个四十多岁、面带愁容的女同志,小跑着迎上来,语气带着紧张和歉意:“秦市长,您看这地方……条件太差了,我们工作没做好……”
秦风摆摆手,语气平和:“今天不来检查工作,是来听大家说实话的。走,我们先看看,再找几位居民聊聊。”
他随机走进一栋单元楼,楼道狭窄,光线昏暗,扶手锈迹斑斑。他敲开一楼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大爷。家里空间狭小,墙面渗水痕迹明显,卫生间设施陈旧。老大爷的老伴絮絮叨叨地诉说着上下楼不便、水管经常破裂、冬天暖气不热等种种困难。秦风蹲下身,仔细听着,不时询问细节,脸色凝重。
随后,他又走访了几户顶楼住户,实地查看了漏雨的房顶和老化严重的供电线路。在小区中心的小广场上,他让社区主任召集了十几位居民代表,大家围坐在一起。起初,居民们还有些拘谨,在秦风的鼓励下,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水、电、气、暖)、缺乏无障碍设施、停车难、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缺失等方面。一位中年下岗职工激动地说:“市长,我们知道政府难,我们不指望一下子全变好,哪怕先给解决一下漏水问题,冬天屋里能暖和点,我们就知足了!”
秦风认真记录着,没有轻易许诺,而是坦诚地说:“大家反映的问题,我都记下了,很具体,也很实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老旧小区改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投入,但请大家相信,市委市政府已经下定决心,会把这件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我们会尽快研究,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一定努力让大家的生活环境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他的话语诚恳,没有官腔,赢得了居民们的掌声和期待的目光。离开时,秦风的心情异常沉重,纸上谈兵永远无法体会基层群众生活的具体艰难。
与此同时,刘玉凤带领的调研组也在紧张工作。
工业园区:转型的迷茫与希望
在城西工业园,刘玉凤走访了几家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一家纺织厂的老板满面愁容地诉苦:“刘市长,不是我们不想转型,是太难了!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技术更新投入巨大,银行贷款门槛又高。我们也想搞智能化改造,可人才、技术从哪里来?眼看着订单减少,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另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厂负责人则反映了审批流程复杂、各项税费负担依然较重的问题。工人们则更关心技能培训和企业稳定,担心失业。
刘玉凤仔细听取企业诉求,查看了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交流。她意识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仅仅靠行政命令和环保压力,更需要精准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金融服务,要帮助企业找到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田间地头:泥土的芬芳与困惑
在东风县的田间地头,刘玉凤挽起裤脚,走进稻田,与正在劳作的农民交谈。一位种粮大户道出了心声:“粮食价格上不去,农药化肥种子成本年年涨,忙活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都跑城里打工去了。我们想搞绿色种植、特色农业,但缺技术、缺信息,更怕种出来卖不掉。”
一位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社长则反映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冷链物流成本高导致优质农产品“出村难”的问题。还有村民提到农村养老、医疗资源匮乏,空心化严重。
刘玉凤一边听,一边记录,心情复杂。她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潜力,也感受到了农民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焦虑。乡村振兴,必须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增收”的核心问题。
傍晚,两路调研队伍返回市政府。秦风和刘玉凤顾不上休息,立即在秦风办公室召开碰头会,交流调研情况。
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两人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和收集来的材料。秦风首先开口,语气沉重:“玉凤市长,我今天看到的、听到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具体、还要迫切。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就是希望有个安全、方便、温暖的居住环境。但我们过去的工作,离群众的要求差距太大了。老旧小区改造,刻不容缓,必须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
他列举了幸福苑小区存在的具体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触目惊心。
刘玉凤接着汇报:“我这边情况也很复杂。工业企业普遍感到转型压力巨大,急需引导和帮扶,否则可能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农业农村方面,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突出。我们的政策,需要更加精准地滴灌到这些痛点上去。”
两人越谈心情越沉重,也越谈思路越清晰。这次下沉调研,像一次精准的“ct扫描”,清晰地暴露了江泉发展肌体上最深层的病灶。它让他们摆脱了文件报表的抽象,直面了最真实、最鲜活的市情民意。
夜深人静,秦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重新翻看调研笔记。那些质朴而急切的话语,那些充满期盼又带着些许无奈的眼神,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他提起笔,在稿纸上写下初步的思考:
立即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以幸福苑小区为试点,全面摸排,分类施策,重点解决水电气暖、无障碍设施、停车、环境等突出问题,引入市场化物业管理机制。预算调整中优先保障此项投入。
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方案”: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提供技术改造补贴,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简化审批流程,切实为企业减负,稳住就业基本盘。
深化“乡村振兴特色行动”: 聚焦绿色农业、品牌打造、电商销售、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力度,探索“订单农业”、“农旅融合”等新模式,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建立常态化下沉调研机制: 要求市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必须保证足够时间深入基层,倾听民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