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府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四方,
大同城内一片欢腾,贺烽接到捷报和苏锐呈送来的完颜东和首级以及数十名金国宗室俘虏时,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这一切,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告诉苏锐,打得好,但不可懈怠,金国元气尚未尽丧,完颜宗干还在辽阳府,让他按原计划,继续东进……”
贺烽对信使吩咐道,目光再次投向东方地图,
显德府这颗硬钉子被拔除,通往金国腹地的门户彻底洞开,
镇朔军东征主力,就像是挣脱了缰绳的猛虎,开始按照既定方略,兵分三路,向金国残余势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最后一击!
中路,由苏锐亲自统帅,以狼骑主力,陷阵营及大量步兵为核心,沿着显德府至中京的官道,稳步推进,他们的目标是金国名义上的统治中心——中京,
这条路线上的金国州县,在听闻显德府惨状后,早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许多城池守将自知不敌,或闻风而逃,或干脆开城投降,
偶有负隅顽抗者,在镇朔军强大的兵锋和随军携带的攻城器械面前,也就像是纸糊的一样,一触即溃,
苏锐大军所过之处,几乎是以碾压之势,迅速占据了中京路的大片土地,
左翼,曹武率领的轻骑兵团,发挥其机动性强的优势,就像是旋风般扫荡中京路南部,
他们避开坚固城池,专门攻击金国的后勤据点,粮草转运枢纽,以及兵力薄弱的小型堡寨,
这支铁骑来去如风,箭术精准,往往在金军反应过来之前,便已将其外围力量扫荡一空,极大地破坏了金国的战争潜力和指挥系统,
有效地隔绝了中京与更南边,西边的联系,使其成了一座孤岛!
右翼,张嶷的任务则相对复杂,他不仅要率军沿中京路北线清剿,防备可能狗急跳墙的乃蛮部,
还要镇压那些依托山地,坞堡试图顽抗的地方豪强和金国残兵,
张嶷用兵沉稳,步步为营,一边军事清剿,一边派出协理官安抚地方,招降纳叛,将镇朔军的统治秩序迅速向基层延伸,
同时,他的兵锋也隐隐指向了金国起家的旧地——黄龙府,
虽非主攻方向,却形成了强大的战略威慑,
三路大军,就像是三把巨大的铁钳,从西,南,北三个方向,狠狠地夹向金国最后的核心区域,
战报就像是雪片般飞回大同,
“报!苏锐将军攻占庆州,守将献城投降!”
“报!曹武将军奔袭三百里,焚毁金军粮草大营三座,俘斩两千!”
“报!张嶷将军击溃一股试图南下的乃蛮游骑,阵斩其头领!”
“报!中京路汉军万户王瑁,率部五千,阵前倒戈,归顺我军!”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金国的抵抗在镇朔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分化下,迅速土崩瓦解,
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汉人将领,地方豪强,眼见金国大势已去,为了身家性命和未来前程,纷纷选择归附镇朔军,这使得苏锐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董怀安的铁羽营也功不可没,他们不停的在各地散布着镇朔军的政策,
“镇朔军只惩首恶,胁从不问”,
“归顺者保全富贵,抵抗者城破人亡”……
这些煽动的言论在金国控制区域内广泛传播,加剧了其内部的分化和恐慌,
甚至有铁羽营的细作,成功策反了中京城内的一名守门副将,约定在镇朔军攻城时作为内应,
兵败如山倒,此刻的金国,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完颜宗干坐镇辽阳府,虽然不断收到各地的告急文书,但他手中可用的机动兵力已寥寥无几,
显德府的失守,不仅损失了大量精锐,更严重打击了全国上下的士气,
西面,苏锐主力步步紧逼,南面,曹武切断了关外与中原的联系,北面,张嶷虎视眈眈,内部,人心离散,叛乱四起……
他试图从辽东更深处征调生女真部落的兵员,但响应者寥寥,
长期的战争和镇朔军的封锁,早已让这些部落疲惫不堪,
他也曾幻想南朝能伸出援手,毕竟不论哪一方做大,都不是他宋朝廷愿意看到的,
但南朝向镇朔军提供“岁币”的消息一出,彻底击碎了他最后的希望,
南朝不仅不会帮忙,反而用钱粮向镇朔军买平安,这无异于已经表明了南朝此刻的态度,
宋人的南朝廷,此刻已经默认趋向于镇朔军一方……
“天欲亡我大金?!”
完颜宗干望着辽阳府阴沉的天空,发出一声悲怆而绝望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