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银针绣尽山河图(贰)
第二回 梦逐金陵云 初识君子泽(下)
书接上回!
“姑娘……醒醒。”琥珀的呼唤,将董小宛惊醒。
她抚着怦怦直跳的心口,发现枕上犹有泪痕。起身时,忽见案头多了一卷蓝布封面的《针经》,翻开扉页,但见清峻的小楷“见君神技,忽忆先父所言苏绣董氏,特献家藏古籍相证。”以及冒辟疆的名字落款。
原来万历三十七年,冒辟疆的祖父冒起宗任苏州织造,曾与董小宛的祖父董念柏共同研制新型提花机。当时,董家以“灵纹绣”绝技修复了宋徽宗《瑞鹤图》,冒起宗则从《天工开物》中寻得“过管法”相助。这段往事,记载在《针经》末章的注释里,墨迹犹自散发着陈年檀香味。
此后半月,二人常于桃叶渡口的“听鹂阁”品茗论艺。这日春雨初霁,冒辟疆带来一罐虎跑泉泡的明前龙井。茶香袅袅中,二人谈诗论画,甚是投契。
“姑娘可知,这灵纹绣或许关系着更大的机缘。”冒辟疆放下茶盏,突然说道,“我家家祖在日记中曾提及,董公当年借灵纹绣参悟天机,能通过绣品预知祸福。”
董小宛心中一动,想起半个月前那个奇怪的梦。在梦中,母亲对她说:“绣品通灵,须以正气驭之。否则必遭反噬……”
这时,楼下忽然传来喧哗声。但见周世显带着几个家奴,正强行拉扯一个卖唱女子。那女子衣衫朴素,怀中紧紧抱着一把琵琶,眼中含泪。
“光天化日之下,成何体统!”冒辟疆起身,欲下楼制止。
董小宛轻轻按住他:“公子且慢。”她转向琥珀,“去请兵马司的张指挥来,就说周公子在桃叶渡遇险。”
琥珀会意,匆匆离去。不过片刻,果然见一队官兵赶来,前呼后拥地“护送”着周世显离去。那卖唱女子得救,连连叩谢。
“姑娘机智。”冒辟疆含笑称赞。
董小宛轻叹:“这世道,直来直去反倒容易吃亏。”
正说着,忽见琥珀急匆匆上楼,附耳低语:“苏州来报,老宅被盐商周奎强占作了别院。”
董小宛手中的越窑青瓷杯,微微一颤。那宅子虽已荒废多年,但后院埋着母亲遗物,更有祖传绣谱藏在夹墙内。她强自镇定地对冒辟疆道:“家中有些琐事,今日怕是不能陪公子论画了。”说着便要唤人去取妆奁里的珠钗变卖。
不料,冒辟疆起身一揖:“姑娘莫急。今早恰也得姑苏来书,提及周奎侵占民宅之事。故辟疆一早已命人备好舟马在渡口等,估计准备的差不多了。”
见董小宛怔忡,他眼中泛起温润笑意,安慰道:“当年董公曾助先祖父免遭阉党之祸,今日之事,辟疆义不容辞,愿陪你一同前往苏州走一遭。”
暮色渐浓时,三辆马车辘辘驶出金陵城。
董小宛推开车窗回望,但见秦淮河烟雨迷离,画舫灯火如星子坠河。她轻轻抚摸这袖中那卷《针经》,忽然觉得,这十余年的飘萍生涯,仿佛都是为了此番踏上归途。
前方官道上尘土飞扬,有驿马疾驰而来,马上信使嘶喊着“襄阳告急”奔向京城。
马车行至栖霞山附近,忽然停下。一队官兵正在设卡盘查,为首的将领面色冷峻。
“所有车马都要检查!”那将领厉声喝道,“通报说,北边逃来的细作混入了金陵城!”
冒辟疆从容下车,取出路引:“在下如皋冒辟疆,护送友人回苏州省亲。”
那将领查验路引时,目光不时瞟向小宛的马车。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从旁经过,忽然对冒辟疆拱手:“可是着《影梅庵忆语》的冒先生?晚生江宁李志,久仰先生大名!”
这李志声音洪亮,引得周围百姓纷纷侧目。那将领见状,态度顿时恭敬许多,很快便放行了。
马车重新启程后,董小宛轻声道:“方才若不是公子,今日想出城可就难了。”
冒辟疆策马来到车旁,递进一包还冒着热气的梅花糕:“此去姑苏要走三日,姑娘先用些点心。”他的袖口沾着泥点,青衫被晚霞映得通红。
董小宛接过油纸包时,看见他拇指上有一道新划的伤痕,似是整理车驾时被绳索所伤。她默默从绣囊中取出金疮药递过去,两人指尖在车窗处一触即分。
“多谢姑娘。”冒辟疆微笑,“前头就要到龙潭驿了,今夜我们在那里歇脚。”
此时夕阳正好,将姑苏方向的天际染成锦绣。
官道两侧的稻田里,农人正弯腰插秧,口中断续唱着吴歌:“四月采桑桑叶稀,闺女缝衣待嫁期……”
小宛忽然想起昨夜梦中母亲的话:“灵纹绣最高境界,是以心脉牵动天机。”她望着车外三三两两的流民,轻轻将玉兰花瓣夹进《针经》扉页。
夜幕降临时,车队抵达龙潭驿。这是个大驿站,住满了南来北往的客商。琥珀安排妥当住宿后,悄声对董小宛说:“姑娘,我打听过了,周奎的靠山是司礼监的曹公公,这事恐怕不好办。”
董小宛临窗而立,望着天边新月:“再难也要试一试。母亲临终前再三嘱咐,那宅子里的东西关系重大。”
这时,隔壁传来孩童的哭声,夹杂着妇人的低泣。董小宛推门出去,见一妇人抱着个五六岁的男童,男童额头冒汗,显然是病了。
“这位大嫂,孩子莫不是发烧了,可以让我瞧一下么?”董小宛柔声问道。
那妇人抬头,见是个衣着素雅的女子,把孩子递给董小宛,哽咽着说道:“从济南逃难来的,孩子他爹死在路上了……这要是孩子再有个三长两短……”说完,妇人又哭了起来。
董小宛安慰了几句,返回房取来随身携带的药材,叮嘱琥珀去把药煎了。又取出一副银针,在男童手上轻轻扎了几针。不过片刻,男童的烧便退了些。
“姑娘是神医啊!”妇人连连磕头。
董小宛扶起她:“不过是家传的针灸之术,等下喝了药,过两天就好了。”说完,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不由暗叹:这乱世之中,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苦难。
次日清晨,车队继续上路。冒辟疆见董小宛眼下泛青,关切地问道:“小宛姑娘,昨夜没睡好么?”
董小宛摇头:“想起些旧事。”她顿了顿,“公子可知道,灵纹绣除了刺绣,还藏着其他秘密?”
冒辟疆神色一凛:“姑娘是说……”
这时,前方忽然烟尘大作,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之人勒马停在他们车前,竟是昨日在桃叶渡见过的周世显。
“董姑娘,这是要去哪儿啊?”周世显似笑非笑,“我叔父前日还提起,想请姑娘过府一叙呢。”
冒辟疆不动声色地策马上前:“周公子,消息倒是灵通。”
“那是自然。”周世显斜眼看着董小宛,“我叔父周奎在苏州的别院,正好缺个女主人。姑娘若是愿意……”
“周公子慎言!”冒辟疆声音转冷,“董姑娘是在下的朋友。”
“哼,朋友!”周世显冷哼一声,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董小宛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轻声叹道:“看来这一路,不会太平了。琥珀,留心一点。”
“是,姑娘”琥珀拉下帘子,说道。
冒辟疆握紧缰绳,大声说道:“姑娘放心,辟疆既然答应了护送你,这一路,就绝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车队继续前行,官道两旁的山林越发幽深。小宛望着车外飞逝的景色,心中暗忖:此番苏州之行,恐怕不只是要回老宅这么简单。那周奎强占宅院,或许另有所图……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