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记事:大蜗与童语
几场秋雨过后,西岸的清晨多了层薄薄的雾。萧凡牵着萧汀的手,叶之澜抱着叶澜,往菜地的方向走——自从上周定下“巡逻表”,每周三早上都是他们家的值班日。萧汀攥着他的天蓝色网兜,另一只手还捏着颗薄荷种子:“爸,今天要给薄荷浇水吗?”
“要浇,”萧凡笑着点头,“薄荷喝饱水,才能长得壮,帮咱们拦着蜗牛。”叶澜趴在叶之澜怀里,小手揪着妈妈的衣领,眼睛盯着路边的狗尾草——上次在这里发现大蜗牛的场景,她还隐约记得,只是现在草叶上只有几只小瓢虫,再也没见过背着深褐色壳的“大虫”。
刚到菜地边,就看见李叔蹲在沟沿上,手里拿着小铲子,正在给沙土沟松土。“萧老师,你们来啦!”李叔抬起头,脸上沾了点泥土,“这几天下雨,沙土有点板结,我来松松,免得蜗牛爬进来。”萧汀立刻跑过去,把手里的薄荷种子递过去:“李爷爷,种薄荷!”
“好嘞!”李叔接过种子,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锄头,在沟边挖了几个小坑,“汀汀来放种子,爷爷帮你盖土,好不好?”萧汀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坑里,叶之澜也从妈妈怀里下来,凑过去想帮忙,却不小心把一颗种子碰掉在地上。她急得要哭,萧凡赶紧蹲下来,帮她把种子捡起来:“澜澜别慌,咱们再种进去就好,薄荷很坚强的,会发芽的。”
叶澜这才破涕为笑,学着哥哥的样子,把种子放进另一个小坑里。叶之澜拿出手机,拍下两个孩子种种子的样子——萧汀踮着脚,认真地用小手把土盖在种子上;叶澜则用手指轻轻拍着土,像是在给种子“盖被子”。李叔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笑:“这俩孩子,比咱们还上心呢。”
浇完薄荷,萧凡带着双宝检查菜地。萧汀举着网兜,在白菜丛之间穿梭,眼睛盯着每一片叶子的背面:“爸,没有卵卵!”叶澜也跟着哥哥,伸出小手摸了摸白菜叶,然后抬头朝叶之澜笑,像是在说“菜菜好好的”。叶之澜走过去,轻轻摸了摸白菜叶上的新叶:“你看,这新长的叶子多嫩,要是之前没防治,早就被蜗牛啃坏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陈爷爷的拐杖声。陈爷爷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布包:“萧老师,我昨天在河边捡了些田螺壳,给孩子们玩。”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几个光滑的田螺壳,萧汀和叶澜立刻围过去,每人拿起一个,放在耳边听——壳里传来轻轻的“嗡嗡”声,像是小虫子在说话。
“陈爷爷,您上次说的青蛙,现在河边有吗?”萧凡想起之前陈爷爷说的“老西岸故事”,忍不住问。陈爷爷叹了口气:“之前暴雨冲垮围栏,河边的淤泥积了不少,青蛙不爱待在那儿。不过我昨天去看,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在草里跳,说不定再过段时间,就能多起来了。”
“那咱们这周组织村民,去清理河边的淤泥吧?”萧凡提议,“把淤泥清干净,再种点水生植物,青蛙就能住得舒服点,到时候它们还能帮咱们吃小蜗牛。”李叔立刻点头:“我看行!我下午就去跟村里说,明天一早咱们就动工。”陈爷爷也笑着说:“我虽然帮不上大忙,但可以给你们看着东西,再给孩子们讲讲青蛙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就带着铁锹、水桶,往河边去。双宝也跟着来,萧凡给他们找了两个小铲子,让他们在旁边的草地上捡淤泥里的小石子。萧汀拿着小铲子,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妈妈准备的小篮子里,叶澜则把捡来的石子排成一排,像是在摆“小石头阵”。
张婶和阿明婶也来了,张婶手里拎着一篮馒头,阿明婶则提着一壶热水:“大家忙活累了,就过来吃点喝点,别饿着。”陈爷爷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给双宝和其他孩子讲“青蛙吃虫”的故事:“以前啊,河边的青蛙多着呢,一到晚上就‘呱呱’叫,蜗牛根本不敢靠近菜地,后来……”
孩子们听得入迷,萧汀突然指着河里喊:“青蛙!小青蛙!”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有几只小青蛙在水里跳,浅绿色的身子在水里格外显眼。“看来清理淤泥真有用!”李叔高兴地说,“等咱们把水生植物种上,青蛙肯定会越来越多。”
中午,村民们把河边的淤泥清理得差不多了,萧凡和李叔又去镇上买了些水生植物的幼苗。双宝帮着把幼苗递给水边的村民,萧汀还特意选了一株开着小黄花的幼苗:“这株给青蛙当房子!”村民们都笑了:“汀汀想得真周到!”
接下来的日子里,菜地边的薄荷慢慢发了芽,河边的水生植物也活了过来,偶尔能看见小青蛙在草里跳。双宝每天去菜地巡逻时,都会先去看看薄荷苗,再去河边找青蛙——萧汀会拿着网兜,在河边晃悠,却从不真的去网青蛙,只是看着它们跳来跳去;叶澜则会把自己的小饼干掰碎,放在河边的石头上,说是“给青蛙喂饭”。
这天下午,张婶的孙子小宇从城里回来,跟着张婶来菜地。小宇比萧汀大两岁,手里拿着个玩具车,一开始还不愿意跟双宝玩。直到萧汀拉着他去看薄荷苗,给他讲“薄荷能拦蜗牛”的故事,小宇才慢慢放下玩具车,跟着萧汀在菜地边找蜗牛。
“我爸爸说,城里没有这么大的菜地,也没有蜗牛。”小宇蹲在沟边,看着沙土说。萧汀骄傲地说:“我们西岸有菜地,还有青蛙,能保护菜地!”叶澜也凑过来,把手里的田螺壳递给小宇,小宇接过壳,放在耳边听了听,突然笑了:“里面有声音!像小喇叭!”
三个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他们在菜地里追蝴蝶,在河边找田螺壳,还一起帮张婶摘了几颗小番茄。张婶看着他们的样子,笑着对叶之澜说:“之前小宇还跟汀汀抢玩具,现在倒好,形影不离的,这蜗牛防治倒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催化剂’。”叶之澜也笑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着玩着就熟了,咱们西岸的孩子,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
转眼到了十月,菜地里的白菜成熟了。村民们选了个晴天,一起在晒谷场收白菜。李叔推着小推车,把白菜从菜地里运到晒谷场;张婶和阿明婶则带着女人们,把白菜外面的老叶剥掉,整齐地摆放在竹筐里;男人们则忙着把竹筐搬到仓库里,防止下雨淋湿。
双宝也跟着忙活,萧汀帮着把剥下来的老叶放进袋子里,叶澜则拿着小篮子,把整理好的白菜往筐里递——虽然力气小,却格外认真。阿哲拿着相机,在晒谷场里来回走,拍下这热闹的场景:李叔扛着白菜,脸上满是笑容;张婶剥着白菜叶,跟旁边的人说着笑话;双宝和小宇围着竹筐,数着里面的白菜……
“萧老师,你看这白菜,多好!”李叔扛着一颗大白菜,走到萧凡面前,“这都是咱们一起守护的成果,没有大蜗牛,白菜才能长得这么好。”萧凡接过白菜,笑着说:“这是大家的功劳,要是没有村民们一起忙活,光靠我们一家,也守不住菜地。”
李叔把那颗最大的白菜递给双宝:“这颗给汀汀和澜澜,奖励你们当‘小守护者’,保护菜地有功!”萧汀抱着白菜,高兴得跳了起来:“谢谢李爷爷!我要把白菜给爸爸妈妈,给阿明婶,给陈爷爷,大家一起吃!”叶澜也点点头,小手紧紧抓着白菜叶,像是怕它掉下来。
晚上,萧凡家的厨房里飘着白菜的香味。叶之澜正在煮白菜豆腐汤,萧凡则在旁边切着白菜,双宝坐在厨房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爸爸妈妈做饭。“爸,今天收白菜真开心!”萧汀说,“小宇说,下次还要来跟我一起巡逻菜地。”
“好啊,”萧凡笑着说,“等下次小宇来,咱们再带他去河边看青蛙,说不定那时候,河边的青蛙会更多。”叶澜也跟着说:“还要种薄荷!”叶之澜摸了摸女儿的头:“对,还要种薄荷,咱们的菜地,要一直好好的。”
吃完饭,萧凡拿出之前的实验记录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双宝凑在他身边。萧凡翻开记录本,指着里面的照片:“汀汀你看,这是你第一次发现大蜗牛时拍的,那时候你还摔在田埂上哭了呢。”萧汀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现在不哭了,我能保护菜地了。”
记录本里,还有他们研究蜗牛弱点的照片——双宝观察蜗牛怕干燥的样子,萧凡和叶之澜测试马齿苋汁的场景;还有村民们一起防治的照片——挖沟填沙土,撒马齿苋叶,清理河边淤泥……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大蜗牛防治”的点点滴滴。
“这是咱们西岸的故事,”萧凡合起记录本,对双宝说,“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再看这些照片,就能想起咱们一起保护菜地的日子。”叶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抱住萧凡的胳膊,萧汀也靠在爸爸身边,眼睛盯着记录本,像是在回忆这段日子里的趣事。
窗外的月光洒进客厅,照亮了茶几上的实验记录本,也照亮了双宝熟睡的脸庞。叶之澜走过来,坐在萧凡身边,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你看,咱们不仅守住了菜地,还给孩子们留下了这么多回忆。”萧凡握住她的手,笑着说:“这就是西岸的日子啊,一点小事,一群人,一起忙活,最后都变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远处的河边,传来几声青蛙的“呱呱”声,像是在为这丰收的夜晚喝彩,也像是在诉说着西岸的故事——关于守护,关于成长,关于一群人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温暖的诗。